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成名佳作,作品以北美殖民时期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命运与不断变化意义的鲜红的“A”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凸显出女主人公自我救赎的善良本性,谴责了保守宗教势力的伪善与冷酷。  相似文献   

2.
李思炎 《英语广场》2020,(26):40-42
《红字》讲述了女主人公郝思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产下私生女珠儿后,被社会强烈谴责并冠以不齿名号的故事。女主人公郝思特是19世纪女性主义的化身,她不屈不挠、坚持维护尊严的精神给予世人启迪。除了女性主义,作者霍桑还隐晦地表达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和自然观。本篇论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出发点,基于女主人公郝思特的人生经历,剖析霍桑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姜艳 《考试周刊》2010,(31):39-40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悲剧命运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中心,造成她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别从海丝特与清教徒冲突,海丝特自身的性格,以及霍桑个人经历对《红字》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海丝特的悲剧因素,从而得出海丝特并没有获得新生,而是最终接受了清教社会对她的审判,认同了清教主义的人性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5.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著名小说《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在还不懂得爱情是什么的年龄就嫁给了一位面容苍老、颜色晦暗、身材畸形的学者齐灵渥斯。几年后,这位学者决定迁居马萨诸塞州,他先将妻子送到了那里,自己回欧洲处理遗留事物。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霍桑最优秀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清教主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扼杀,并表达了对女性主义的关注。通过多维度对海斯特的分析进而探析女性意识在《红字》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其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7.
《红字》是霍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探索主体心理深层的“不可饶恕的原罪”。《红字》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清教思想及其根源值得梳理和反思,作品中反映的人性懦弱与人性罪恶,以及人的内心焦灼与灵魂的苦痛需要审视与诠释。  相似文献   

8.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红字》女性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顽强的生存意识的分析和反叛行为的透视,着意发掘作品中表现出的Hester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字     
《大中专文苑》2009,(11):42-43
第七戒海丝特·白兰年轻时不幸嫁给了一个身体畸形、伪善、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学者、术士罗格·齐灵渥斯。后来她的丈夫被掳失踪,海丝特在孤寂的生活中与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由于怀孕,事情暴露,海丝特入狱,在狱中生下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所著的一部关于道德、文化、宗教的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关于精神分析的有先见之明的杰作.本文拟从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以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为依据,指出白兰力比多升华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教社会的束缚及其健全人格所提供的保障;白兰力比多升华的途径则在于将早期力比多升华成为爱的信念、艺术美的追求及对人们的博爱;白兰力比多升华的结果是实现了自己本能冲动的适当满足,也避免了自己力比多与社会的冲突,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最终成为人们认可和尊重的真正女主角.  相似文献   

12.
在《红字》这本小说中,霍桑塑造出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角色——海斯特。他在书中深入刻画了海斯特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时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侧面折射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尝试研究女性主义在《红字》中的体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丽善良的海丝特·白兰在丈夫齐灵渥斯失踪后,爱上了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并与他生了一个女儿——小珠儿。事发后,她被清教法庭判以胸口戴着红色A字示众的处罚。之后,海丝特·白兰到远方定居,靠针线活谋  相似文献   

14.
张娜 《文教资料》2012,(17):24-2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文学界对霍桑其人和他的作品的研究热潮从未停息。在大量关于霍桑生平和作品的研究中,又以对《红字》的研究占据最大比例。本文将从叙事学这个较新的视角出发,以叙事时间理论为支撑,分别从倒叙和预叙两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中分析《红字》的叙事顺序。通过叙事学角度分析《红字》,对《红字》中的情节、社会、人性等主题进行再透视,解读霍桑娴熟的写作技巧如何在《红字》中精彩呈现并且进发出引人入胜的叙事张力。这部作品在今天的意义不减当初.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再读《红字》的启示──丁梅斯代尔性格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文学批评对其中为主要人物形象之一──丁梅斯代尔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大多把他当作同情的对象,而其伪善的本质和虚伪的面貌却常被人忽略。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备受万众瞩目,主要讲述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和他毫无感情的医生奇灵渥斯,在孤独和追求自由中,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一女儿。学术界对海丝特·白兰的人物性格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将从海丝特性格中的叛逆精神和勇敢坚强的意识两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文学意义的生成一直是文学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当代阐释学认为作为在历史中绵延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具有向再理解、再创造永远开放的能力,是一个永远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最具吸引力的是“白兰滞留”和“牧师之死”这两个事件的设置。霍桑通过这一巧妙的叙事安排,为他的小说寻到了不可摧毁的价值。在这种叙事安排与文本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之间充分体现了小说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霍桑《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堪称圣母形象。她追求真爱,争取做母亲的权利,她以自己善良而崇高的美德,获得身份的认同,成为妇女争取个性解放的典范。文章通过解读、分析海丝特.白兰及珠儿的形象,探讨《红字》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韩冬玲 《文教资料》2010,(29):34-35
小说《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了女主人公海丝特一生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抗争的历程。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女主人公,从而揭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浪漫主义思想,同时也表明女性生而具有平等、自由和爱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