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国文学翻译历史悠久,翻译文学在我国民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新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国文学输入了新思想、新观念;展现了文学新天地,引进了新文风和创作手法;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促进了汉语变革。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要求文学翻译的语言应具有时代性,语言的演变必然推动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翻译文学为汉语的脱胎换骨提供了种种范式和思路。现代汉语写作正是在近代翻译文学的刺激下逐渐走上自我成熟之路。文章拟以林纾和鲁迅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为例,探讨近代翻译文学和现代汉语写作的些许"瓜葛"。  相似文献   

4.
从等值与等效的角度分析了英汉文学翻译的难译性与可译性,并通过译例阐明了英汉文学翻译中汉语生命力的体现与表达是翻译艺术再创作的重中之重。旨在指导译者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在翻译中活化语言,活化文学,从而把文学翻译发展为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5.
从等值与等效的角度分析了英汉文学翻译的难译性与可译性,并通过译例阐明了英汉文学翻译中汉语生命力的体现与表达是翻译艺术再创作的重中之重。旨在指导译者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在翻译中活化语言,活化文学,从而把文学翻译发展为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媒介传播中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及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对外来词的语素构成及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中,英语外来词对其演变的规律、内部结构演变机制以及语用理据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译入语内的诗学是翻译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操纵因素,汉语诗学是一个多元的、不断演变的、较为独立的文学观念总和,译者和读者仅仅是片面地掌握并操纵诗学中的极其有限的规范。朱生豪使用白话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时,以包容的态度接受了欧化标准,并试图与传统诗学调和,采取了操纵改写策略,主要是顺从了汉语白话的诗学规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媒介传播中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及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对外来词的语素构成及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中,英语外来词对其演变的规律、内部结构演变机制以及语用理据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可比语料库,对翻译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指示代词在翻译汉语中均体现出显化特征,文体因素对显化总趋势没有影响,但对显化程度有一定影响。对谓词性指示代词"这…"的个案研究表明,翻译汉语中"这…"显化比较明显;"这…"在非文学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特征,但在文学翻译汉语中却没有明显的显化特征;"这…"在"一般"和"学术"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而在"新闻"和"小说"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没有呈现出差异。本文从翻译目的与策略以及英语源语透过效应两个角度讨论了显化的动因,也对"这…"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差异不明显做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历经百年,其发展的一大动因是翻译思想的演变。本文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百年来数个代表性译本的副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从译者所持有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以及儿童文学翻译观三个层面考察儿童文学译者的翻译思想,探究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特征与原因。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动因推动之下,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思想在百年来呈现出曲折渐进的演变历程,由五四时期的“儿童本位”到30年代后以工具性为特征的“现实本位”,继而发展到新时期对“儿童本位”的重新认识和再出发。本研究旨在以史为鉴,反观当下,梳理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促进相应翻译规范的提升,进而推动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翻译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达10个世纪的佛经翻译为汉语注入了大量佛教词汇,促进了汉语句法、篇章结构、文学体裁等方面的革新,提高了汉语的表现力,促进了汉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同时也让佛教的许多思想深入人心。晚清开始的西学翻译则是中国现代性启蒙的捷径,促成了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诗形、诗味、诗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任何其他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诗性汉语的特点。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文还论述了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更需要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语欧化与翻译间的历史关联出发,批判了欧化翻译对汉语以及汉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破坏性,提出文学翻译中文言传统的部分回归可能是解决翻译中欧化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策略的相互运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21世纪,文化交流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历史使命推进着文化发展的进程,从而要求我们采取更有利的翻译策略,而这一策略需要更好的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运用好顺畅的汉语,更好地译意外国文化。本文通过对翻译策略的叙述,用动态和辩证的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策略的选择做分析,得出:不同环境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是与文化、语言、翻译目的、读者、译者等因素相结合的,也只有把这些因素相结合才能达到文学翻译真正的目的,即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汉语欧化与翻译间的历史关联出发,批判了欧化翻译对汉语以及汉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破坏性,提出文学翻译中文言传统的部分回归可能是解决翻译中欧化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有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歌词翻译具有与一般翻译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译者将英文歌词译为汉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歌词原文的主题思想、文学特征和音乐特征,并让译文跨越英汉双语语言与文化的阻隔,感动汉语的读者或听众。  相似文献   

17.
张慧 《海外英语》2022,(18):54-55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汉语在逐步演变,其中大量的优秀传统语言形式被保存了下来。成语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大多来源经典名著、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口相传的故事。它们虽然精炼,但又富含丰富的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汉语英语的差异,所以成语的翻译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文章尝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成语的翻译进行研究,选取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小说《围城》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接受美学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它侧重将读者研究提升到文学研究的中心地位,要求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考虑读者的期待世界,这样能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文中通过举例总结《围城》中的成语的翻译方法,用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汉语为汉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为汉族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人们把汉语进行了压缩凝练,从而产生了固定的词组,即汉语成语。汉语成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了我国文化的进步。随着世界各地文化的不断交流,汉语成语翻译成为了当前文化发展的难题。主要通过分析文化的发展历史,从而阐述文化定型对汉语成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称代词在文字统筹、文学创作等文学领域均所涉及,且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日常用语中人称代词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语言文学的主要表现类型。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会涉及诸多人称代词,且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文学反应中的应用不断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到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与展现价值。为此,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体系与转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浩宁 《海外英语》2022,(13):13-14+22
随着全球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本地化已经融入翻译行业的演变与发展之中。游戏作为具备交互性的视听文化产品,不仅拥有技术性与规范性的特点,也拥有文学和艺术创作的特点,这使得游戏本地化既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又与现代社会规范化的法律、技术文本翻译不同。因此,译者主体性和翻译主体性在游戏本地化行业中也表现出了不同于两者的特点与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