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书证篇》是专门讲述考据学的篇章。在该篇中,颜氏运用本校、对校、他校、理校和综合校等方法,对所见到的古书中的讹误进行了一一校勘。在校勘过程中,颜氏单独利用一种校勘方法的情况较少,而利用理校和综合校的方法较多。由于较多地利用理校方法进行校勘,所以在校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2.
沈家本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法律文献学家,在目录编修、法律校勘等方面作出过较大的贡献。长期的藏书、校书、著书活动,使他比一般学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校勘法律文献的重要性。他校勘法律文献的经验比一般学者丰富,校勘法律文献的方法也比一般学者科学、缜密,因此他取得了丰硕的校勘成果。沈家本校勘法律文献的主要方法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  相似文献   

3.
陈奂《诗毛氏传疏》中的校勘内容主要包括校正《毛传》中的讹文、夺文和衍文;还兼及校正其他书籍的错误。就校勘方法而言,陈氏运用的校勘方法主要是“以传校传、以诗校诗、诗传笺互校”,同时以材料为依据,归纳汇证,融音韵、文字、训诂于校勘之中,多角度地进行理校。  相似文献   

4.
晚清民国词籍校勘者对校记处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即集中以校勘记的形式,在每一家词集卷末出现;将校记置于词行间;将校记置于每首词后;校记内容于案语中体现;以校勘记专书形式;以札记形式发表于学术刊物;以及综合运用校记形式。体现出校勘者校记处理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简论郑玄在校勘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作为遍注群经的经学大师,在校勘学上有突出贡献。他的校勘内容主要有校异文、校错简和校误字、脱字、衍文等,其所遵循的校勘原则是杂糅古今文经,以古文经为宗,兼采今文经。他广罗众本,博采兼纳,择善而从,精注精校,已经较全面地运用了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虽然,郑玄在校勘上也有一些错误,但他在我国古代校勘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不仅为《楚辞》校勘集大成之作,也是古籍校勘整理的重要成果。总结闻先生《楚辞校补》一书的特点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楚辞》校勘的进一步整理,同时,对其它古籍的校勘整理也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藏书家劳权毕生校勘历代词籍的数量多达50余种。他以“校存异本”为原则,主要利用对校和他校两种方法,综合调动校勘资料,所校内容十分丰富,尤以“校异”和“补脱”最为突出。经他校勘的部分词籍后来辗转为词学家所见,为《彊村丛书》《全宋词》等现当代词籍文献的编纂与校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法四例”,将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归纳概括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第一次勾勒出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体系。特别是将考证的方法融入校勘实践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校勘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校勘与校对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勘和校对在历史上的起源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它们各司其职。校勘专门负责古籍献,而校对不仅校古籍,而且校所有的字献和出版物,它们在内容和方法上,既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很多相异之处。对校次、差错率、校勘和校对工作的基本素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赵敏 《现代语文》2008,(6):122-123
《广韵》一书虽经前辈学者校勘,然书中错误仍然校之未尽,有些地方则校之未精。故本文在《广韵》的注音、字形、注释和引书等问题上继续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11.
顾广圻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所著《思适斋书跋》反映其校勘理论和校勘成就。顾广圻提出以"不校校之"来校正文献错讹,刊正其脱误倒衍,保持古籍其本来面目。这一方法贯穿其校勘过程之中,并且顾氏重视版本源流比较、广泛搜集相关文献以及文字音韵辨析,因而在文献校勘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考据学者所推重。  相似文献   

12.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惟一的元代刻本,20世纪以来比较著名的校勘本有徐沁君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其校勘系统,校记翔实,校注中能补足角色,理顺情节,并能多方取证,分辨是非,令人折服。失误处在于注释中不乏以今代古现象,也有漏校、误校和误解处。  相似文献   

13.
晚清兴起校刻词籍丛刻的热潮,由朱祖谋、吴昌绶、曹元忠等人校刻的《彊村丛书》是传统词学整理校勘词籍的集大成者。《彊村丛书》以治经史的态度和方法校刻词籍,在选择词籍底本和校本及编纂过程、编目、校跋、校记方式、附词、存词的安排上严谨有序,创立大型词籍丛刻的编纂体例,表现出全集意识和词史意识,把词籍整理和校勘发展为专门学术,为现代词学的建立和历代全集的整理奠定了丰厚的文献基础和编纂校勘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乾嘉时期,段玉裁和顾广圻在文献校勘问题上产生了一场影响很大的争论,顾广圻主张“不校校之”,段玉裁主张“定底本之是非与定立说之是非”。关于这场争论,后世或是段而非顾,或是顾而非段;或认为是吴、皖两派校勘家的门户之争,或认为是对校、理校的校勘方法之争。实际上,段、顾之争只是方法论上的不同,并没有对立性的分歧,不能断然当成是吴、皖两派校勘家之间的对立。段玉裁“定底本之是非”的原则顾广圻也在用,顾广圻“不校校之”的理论段玉裁也是认同的。段、顾之争直接推动了清代校勘学理论的发展,卢文招的“两通者但注其下”的原则,王引之的“三改三不改”论,都是这场争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所藏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经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一文的整理,已初步彰显其版本及文献校勘价值。但该文尚有大量异文未予出校,在对原卷校勘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对《校议》未出校之处另出条目进行摭遗校补。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9,(5):67-71
铃木虎雄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奠基人,家学渊源流长,学养深厚,著述既丰赡又独创,擅长清代实证考据学。他首次分别对《文心雕龙》最古本、最善本进行了校勘。贵重旧本、"他校法"和对校是他校勘的显著特色,而存真复原、辨讹谬是他校勘的具体内容。其中,对讹误的校订是他突出的成就。他对《文心雕龙》的校勘,务实守真,奠定了日本乃至世界"龙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孙玲 《文教资料》2012,(4):25-27
欧阳修在长期校理文献的实践中,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校勘成果,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校勘经验。在校勘条件上,针对"三馆"弊端,他强调严格校勘体制,提高校勘者的素质。在校勘原则上,主张慎改存真,备录异文,补注缺漏。在校勘方法上,讲求对"校勘四法"、"文物校勘法"的灵活运用。这些别有独见的校勘理论与方法既推扬了求真务实之学风,又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垣先生对校勘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元典章〉校勘释例》综合前人经验与自己校读《元典章》的体会,将校书之法分为本校、对校、它校、理校四种。对古籍校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的总结,使得自西汉末开始的校勘学在20世纪30年代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厥功甚巨。  相似文献   

19.
<商君书校>一书,以其校勘的精审、方法的缜密见长.著者淹博通贯,小学根底扎实,且熟谙于朴学家校治古书之法,因而在校勘的实践中应付裕如,左右逢源.在校勘上搜罗宏富,征引广博,在指出诸本文字差异的同时,抉择按断,兼下己意.不盲从古本或善本,敢于大胆发疑,刊改漏失,补苴未备,提出了若干具有创造性的新见解.校勘文字,大胆审慎,...  相似文献   

20.
董志翘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一文在影印本、他书的基础上进行精校,尤其以理校法为指导,分析并纠正了学者在校勘方面的失误,为还原抄本的原始面貌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其理校思想具体分析,并归类举例,指出理校法给校勘工作带来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