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形容词的典型成员兼具饰词性又有谓词性.相比动词与行为类型、动词性短语与情状类型、句子与体的对应关系,汉语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均非自足的语法形式,难以作为形容词情状判定的依据,唯有语法上自足的形容词谓语句是情状研究可资凭借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2.
“来”是山西汾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句末助词。从句型角度看,它可以出现在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中;从句类角度看,它只能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不能出现在祈使句和感叹句中。从体貌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经历体助词,从时制的角度看,它是一个过去时助词。时体助词“来”还能和其他体助词共现,它是近代汉语助词“来”的延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4.
这是形容词谓语句──跟谭伯仙老师商榷广东遂溪县大成中学王日生《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2期谭老师《这是形容词谓语句吗?》一文,认为“月亮圆了”一类句子不是形容词谓语句,因为“圆了”,已变成动词。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其一,人教版初中第六册的词类表,对形...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句子中,除了动词以外,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和象声词都可以充当谓语,这类句子称为非动词谓语句。研究表明,非动词谓语句中实际上存在着隐性动词。将其翻译成相应的英语时,其中的谓语动词必不可少,这与汉语的隐性特征和英语的显性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尤其是古汉语和口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动词谓语句。除了动词以外,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和象声词都可以充当谓语,这类句子称为非动词谓语句。将其翻译成相应的英语时,其中的谓语动词必不可少,这与汉语的隐性特征和英语的显性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知识》一章中,在讲到“动词谓语句”时,有这样一个例句:“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动+补)”笔者以为此例欠妥。因为若把“打扫”当作作谓语,则与编者所渭的“主语”“教室”难以搭配。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是动词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教室”只能“被打扫”,而不可能发出“打扫”的动作。所以把此句当“动词谓语句”看是不妥当的。此例句真正的谓语并非动词“打扫”,而是形容词“干干净净”,“打扫”只不过是“干干净净”的状语,因此,这个例句实际上是一个“形容词谓语句”即“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8.
<正> 谓语是述说主语的,“述说性”是谓语的本质属性.拿充当谓语的材料来看句子,英语只有动词谓语句;而汉语除了动词谓语句之外,还有名词性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本文欲就汉语这三种非动词谓语句的英语表示略作探讨.一、名词性谓语句的英语表示名词性谓语句是具有名词性的词或短语(如名词、数词、量词、数量词、代词、的”字短语等)直接位于主语之后独立成句的一种句式.这种句式主要用来表示天气、日期、时令、节日、人物的籍贯、年龄、职业、身分、相貌、商品的价格、事物的数量及情况等等.这种句式要译成英语,就要根据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入动词“be”、there be”、“have”或其他动词,如:我河南人.I am a native of Henan.今天星期天.Today is Sunday.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is the Mid-autum Festival.他独身.He is unmarried.一小时60分钟.Thereare 60 minutes in an hour.这条板凳三条腿.The bench has three Legs.一斤白菜两角钱.A jin of cabbages costs two jiao.人民万岁!Long Live the people!他经商的.He is a businessman.  相似文献   

9.
“有”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是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为谓语的句子,主要用来叙述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但“有”是个非动作动词,它不表示动作行为,所以“有”字句与一般的动词谓语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学语法新编》(庄文中〈在《动词谓语句》的第五种句式“主语+‘动+补’中,讲到“谓语由‘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举“⑥树叶‖绿〈得可爱〉。(巴金《鸟的天堂》)为例。该书将谓语“绿〈得可爱〉”理解为“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是错误的。一、这样讲,就与该书紧接着的一节《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三)主语+“形+补”的例“⑦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矛盾,使人无所适从。二、“树叶‖绿〈得可爱〉。”句中的“绿”应是形容词,不是动词。“绿”的后边没有动态助词,也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绿”后没有趋向动词,也没有带宾语,“绿”没有动词的特点。“绿”前可以加程度副词“更”、“越发”等把“绿”看作形容词才是正确的。“树叶  相似文献   

11.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依靠词序或表示语法关系的“孤立语”,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对汉语动态形容词与俄语形动词在概念、构成、体、意义、功能六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特征上相似,都能做动词,又能做形容词。但汉语中的动态形容词由形容词转化而来,动态性和动词性很强,而俄语中的形动词由动词转化而来,形容词性强,动词性弱  相似文献   

12.
<春秋经传集解>总括范围副词主要有"皆"等十五个,常用于动词谓语句,修饰动词;部分还可以用于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就其语义指向而言,多数可以前指主语,部分可以后指宾语,"皆""同""俱""备"等语义还可以指向上文的动词谓语.部分先秦常用总括范围副词在<集解>中已经消失,中古新的总括范围副词在<集解>中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语义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着”的“持续体的标记”功能、“V1着 V2”的内部结构层次、“V1着 V2”中的核心谓语和附目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对“V1着 V2”这种动词连用形式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的“连动”属性提出质疑,认为该种谓语结构形式的句子应该划归偏正关系的范围内,是一种动词性状语的偏正关系的动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不及物实义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构成复合谓语句型。一部分不及物实义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构成主动形式被动意义句型。部分及物实义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构成固定词组,相当及物动词,其后可接宾语,也可用于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全面分析句式“NP+VP+AP”(NP为名词或名词短语,VP为动词或动词短语,AP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中“VP”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分析句子的“连动式”和动词或动词结构作状语时,大家的意见往往是不大一致的,究其原因,是在于对二者的特征及其区分依据,还须作进一步探求。本文想以文言文为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浅见,以乞求正于大家。所谓“连动式”,应是指在一个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单句)中,谓语部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它们共述—个主语,它们所表示的动作是连续发生的,这种句型是复杂谓语句的一种。而动词或动词结构作状语(以下简称“动状”),表面上极似“连动式”,也象是一种复杂谓语句,但细加考察,“动状”既不是复杂谓语句,也不是“连  相似文献   

17.
目前语法学界对句型的划分是比较统一的,大都首先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然后主谓句再依谓语的性质分为名词谓语句(这小伙子高高的个子)、动词谓语句(我们都认为这个办法好)、形容词谓语句(哥哥比弟弟高半头)、主谓谓语句(这部电影我还没看过)四大句型。非主谓句则按形成  相似文献   

18.
1、“能+VP”结构指能愿动词加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组合成的句法结构。可简称为“能”字短语。其中“能”包括“能够”。VP代表谓词性词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本文主要探讨“能”字短语的构成、内部结构关系及其功能特征。 2、“能”字短语包括前后两项,前项是“能”或“能够”,后项是“VP”。探讨“能”字短语的构成,主要是考察VP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组合范畴语法实现了句法和语义的并行推演,它是目前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想工具。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是汉语的十大典型句型之一,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有光杆形容词谓语句和复杂形容词谓语句之分,复杂形容词谓语句更为常见,处理起来也更为困难。使用组合范畴语法CCG可以处理大多数汉语形容词谓语句,部分汉语形容词谓语句还需借助于CCG的扩展系统CCG│方可处理。  相似文献   

20.
动态形容词谓语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独特的句型,其语法与语义特征相当复杂。然而,有关动态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却相对比较零散。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将其归入不同的句式,从不同的着眼点对其进行形式和语义描写。解释性研究还相当匮乏,有关动态形容词谓语句形成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以及其句法语义限制的理据等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就为后续的有关动态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