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前后关照和上下呼应。它属于篇章结构的范畴,是文章线索清晰,脉络贯注,达成“整体性”的重要手段。 每篇文章,都有一条受中心思想制约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把各部分内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作者行文时总力求做到瞻前顾后,此呼彼应,像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里说的那样:“启行之辞,逆荫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例如《桂林山水》开篇便直入正题,交代全文线索:“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亮点打造之法一、物象贯穿法【方法】用一个物象贯穿全文。冰心的《小橘灯》就是采用此法。【作用】不仅使文章线索清晰,而且情感因其  相似文献   

3.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常常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集中而紧凑。有的文章甚至出现两条线索,使故事的内容显得丰富而又清晰。这种双线结构一般有下面三种组合方式。一、先分后合在文章的前一部分里,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围绕甲线索叙述一个故事,再围绕乙线索叙述另一个故事,两个故事单向发展,平行并列。在文章的后一部分里,再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两线合一,难以分开。例如《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先以牛  相似文献   

4.
石修银 《高中生》2009,(20):14-15
物象贯穿法【方法】用一个物象贯穿全文。《小橘灯》就是采用此法。【作用】不仅使文章线索清晰,而且表达的情感也会因其具体而见浓郁真实。更重要的是,物象有其情感寄寓或人格象征的功能,文章会因物象的贯穿而散发绵长韵味。  相似文献   

5.
石修银 《高中生》2009,(10):14-15
物象贯穿法 [方法]用一个物象贯穿全文。《小橘灯》就是采用此法。 [作用]不仅使文章线索清晰,而且表达的情感也会因其具体而见浓郁真实。更重要的是,物象有其情感寄寓或人格象征的功能,文章会因物象的贯穿而散发绵长韵味。  相似文献   

6.
清晰指讲课线索分明,条理清楚,重点鲜明突出,语言简炼;多彩指讲课内容丰富,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应变。清晰是对教材的处理而言;多彩是对内容的综合、方法的变化而言,一节课必须具备这两个方面。 先说清晰: 一、线索条理的清晰 每本书、每堂课要有一条主线贯穿,扣住线索,步步推进,条分缕析,学生听课后,铭记讲课线索,具有整体印象。清晰线索带动多彩的内容,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体裁不同,线索不同;内容不同,线索亦不同。散文“形散神不散”,提挈线索就抓住了“形散”特点,分析纲举目张,使其“神不散”。如《背影》以人物特征“背影”四次出现为线索,把家庭琐屑,老父爱儿子,儿子怀念老父的情感贯穿起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线索?现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在作品中,贯穿在整个情节发展中的脉络称为线索。“如果这里的“作品“是专指某些叙事性作品的话,那么这种说法是对的。如《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选择以“深情“作为全文的线索,把志愿军战士在离开朝鲜时对朝鲜人民的深情以及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这一系列事件和各种人物的活动精心地缝纫在一起,使文章中心突出、脉络清晰、前后连贯、情节完整。由此可见,线索在叙事性作品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说明:《本命年的回想》是一篇人文性内涵非常丰富的文章,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且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笔者的教学程序总体设计为七个板块: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说明: 《本命年的回想》是一篇人文性内涵非常丰富的文章,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生动传神的语占表达了出来,且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笔者的教学程序总体设计为七个板块: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线索     
晶莹的珍珠,要有一条金线串起来,才能成为美丽的项链;作文的材料,也要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线索,才能成为浑然一体、声情并茂的文章。文章的类型不同,线索也不相同。1.时间线索 按时间推移来记叙的文章,时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线索是“天还没有亮——中午——黄昏”。2.空间线索 游记、参观访问记等,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空间位置的变换就是这类文章的线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条空间线索记叙的。3.事件线索 记事的文章大多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相似文献   

11.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12.
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前后关照和上下呼应。它属于篇章结构的范畴,是文章线索清晰,脉络贯注,达成“整体性”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一条受中心思想制约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把各部分内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作者行文总要力求做到瞻前顾后,此呼彼应。在阅读教学中,紧扣照应,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13.
郎红星 《江西教育》2003,(13):19-19
顺序记忆法这是依据文章写作顺序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可按时间顺序来记忆: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背诵《核舟记》可按空间顺序来记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背诵《活板》可按逻辑顺序来记忆:活字板的发明→用法→功效。线索记忆法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线索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叙事线索、写景线索、抒情线索、说理线索等。背诵《桃花源记》可依据叙事线索来记忆。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  相似文献   

14.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15.
正在考试中,学生的作文要得高分,不但要有清晰自然的写作顺序,还要用一根线索贯穿全文,把许多人和事串联起来,一气呵成,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严密。那么,什么是文章的线索?如何确定文章的线索呢?一、文章线索的内涵与意义线索是贯串在整个记叙文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说材料是一颗一颗的珍珠,那么线索便是将这些珍珠连成串的一根线。散文作家秦牧说:"思想像一根红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弃散在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众多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谓“线索穿珠”式是通过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各个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着力刻画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18.
线索是使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好象衣服的领子,契领则顺;有经验的教师在分析、讲解、评论记叙类文章时,通常先指导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分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也可以是时线和地线。一、物线物线是指将具体的物品作为文章记叙和描述的线索。记物为主的记叙文或者以物喻人的文章常常以物线贯穿。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病梅象征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文章,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不仅能使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而且也使教学显得灵活多变,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的魅力。下面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小说教学的切入点。一、扣题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明线索,有的暗点主题,有的展示环境。题目有时就是文章的极好的切入点。如教授《药》一文,我以“为什么用药做题目,题目能否换成《华老栓买药》《夏瑜的故事》”为切入点展开深入讨论。据此顺利地理出了本文的双线结构,领悟了本文深刻的主题。《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主线…  相似文献   

20.
统编教材第十一册的《第一场雪》是一篇时间线索明显的课文.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注意抓住时间线索展开教学,便容易理清文章脉络,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下面我们将它的时间线索整理出来,以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