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又是文化素质教育中应有之义。对传统文化不能“彻底决裂”,只能对其扬弃和转化。传统文化的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贵和持中”的和谐精神、“正道直行”的正义精神以及修身、礼仪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而其一以贯之的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己”“恃己”的自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并使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民族的自强精神,表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中华民族提倡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这种人生态度在儒家、墨家有突出的反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勇于进取、奋发向上,而  相似文献   

3.
中华德性精神是我国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彰显着优秀的精神价值.它所推崇的浩然正气是大学生道德追求的人格榜样;它所倡导的“义利结合,以义为上”是大学生在道德层面和精神领域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的引路航标;它所颂扬的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是大学生积极进取的自立之道.  相似文献   

4.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己”“恃己”的自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并使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一、西南交通大学概况和后勤文化发展现状 (一)西南交通大学简介及校园文化 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具有大学概念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119年的历史,培育了一大批知识精英,同时在其漫长的办学中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119年来,学校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竣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  相似文献   

6.
“自强不息”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人们常常将它与“厚德载物”并提,认为这二者正好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自强不息”讲的是进取精神,而“厚德载物”则讲的是包容精神。“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对乾卦卦义的解释,其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所说的“天行”,指的就是“天道运行”,“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意义,“天行健”,是说天道运转而不停息,从而表现出刚健的品性。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常常是借天道来譬喻社会人事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是借天道昼夜运行不息的现象,譬喻人们要像天道那样,有一种…  相似文献   

7.
马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有很多寓意,本文从力量与速度;自强不息的龙马精神;圣贤与人才;豪迈与自由;忠实的伙伴;吉祥与美好等六方面论述了"马"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练习武术不但能增强大学生体质,而且可以通过其“尚武崇德”的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使其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的传统文明蕴涵着传统美德。在现代文明中,这种传统美德仍然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优秀文化遗产。要使它不断发扬下去,传统美德教育成为关键。 一、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自强不息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 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创新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变革创新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之间关系的探讨,说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阐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11.
古代蒙学语文教材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道德意识”和“宽容品格”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批判继承古代文化中蒙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样化与高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其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才是大学高品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放眼世界,敢于创新。同时坚持“古为今用”原则,批判地继承祖国优良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对待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国德育》2006,1(12):58-58
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证明: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带好班、育好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如何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中,我们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紧密结合班级实际,使班级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实效。1.培养“自强”精神,强化学生自立意识。“自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强就是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当前学生普遍存在自立意识弱、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很强。为了强化学生的“自强”观念,我们除了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班训,还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中,蕴藏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几千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勤勉奋发、不屈不挠地去生活和斗争,它是中国人民创造出璀灿的民族文化,并使之奇迹般地世代相传、连绵不断的精神动力。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最早明确地提出“君子自强不息”(以下简称“自强不息”)这一命题,并赋予它以丰富内涵的,是《周易》。本文拟就《周易》“自强不息”说的立论依据、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略予分析和叙述。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对于培养高层次的高职高专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必然性,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例如: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和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融合;加强对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的培养,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仁、义、礼、信”“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要素,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七夕、中元、重阳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充分体现出了我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绵延千载,质朴悠远,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根基。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头,有“群经之母”的雅称,以《周易》为文本的易学研究,历经三千年而不衰。易学文化自信的原动力,在于自身自强不息、化成天下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18.
体现新时代浙江人内在精神的浙江精神或浙江人精神,与深远悠久的浙东学术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是浙东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浙江精神中,“讲求实效”是价值的直接目标;“勇于创新”是价值的实现手段;“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价值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价值的动力源。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性意识形态的比较,分析了浙东学术文化价值取向,并论证了浙东学术文化与浙江精神的契合点,指出:“先行者继续先行”应以浙江精神为动力,浙江精神须以浙东学术来涵养。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新的精神动力,推进浙江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中华文化坚定的信心;同时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提炼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张春良 《中国教师》2005,(10):57-59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和谐校园并非是校园人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