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学生的成长过程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的学生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是教师和家长眼中的“劣迹”。这些学生会经常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与不尊重,然而他们的未来并不像大家所想象和预言的那样。如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父母曾为他是不是天生哑巴而忧虑,直至9岁时仍口齿不清,讲话很不流畅,在少年时代被学校视为智力迟钝、没有多大希望的“差生”。就是这样一位没有“希望”的“差生”成了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没有谁比爱因斯坦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人物。作为教…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然而,在许多中小学校,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突出表现为“校园歧视”。遗憾的是“校园歧视”现象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其表现主要有: 学校歧视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便按成绩的好坏,被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而“优等生”则理所当然地优先加入少先队、当学生干部……,“差生”则几乎与这些“荣誉”无缘。到了中学,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学生按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4.
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类学生又被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中 ,差生身上的某些特长 ,大多已经在不同场合显露出来 ,只是没有被教育者发现 ,或者熟视无睹 ,不认为是特长。还有一些差生的特长没有显露出来 ,这些学生大多是具有内向心理的差生。他们因为成绩差 ,怕人瞧不起 ,在许多场合默默无闻 ,不愿表露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这些没有表露出来的爱好 ,就是差生身上的“潜能”。要发现差生的“潜能” ,要求教育者 :第一 ,改变单一的人才观为多维人才观 ;第二 ,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 ,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观察法。观察法是指一般条件下 ,让差生心理不受压抑 ,处在自在状态 ,对他们的活动、言论等方…  相似文献   

6.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方面表现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两方面表现都较差,缺点较多的学生。也就是通常被许多教师称为“差生”或“双差生”的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把“差生”这顶帽子戴在那些在学校里学业成绩不如人意的学生头上。后来,“差生”被“暂差生”、“后进生”所替代。但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仍然被认为“笨”、“智力差”、“没救了”、“没出息”……“差生”差吗?不说爱因斯坦3岁多还不会说活,9岁还口齿不清,也不说丘吉尔首相得过多少倒数第一,就说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经历过的一件事。卓老师路过一家影院,一个男青年热情地拉住卓老师,说:“我是×××,以前是您的学生,现在是这家影院的经理,请老师看电影!”后来,卓老师感慨地说:“这件事让我汗颜啊!我…  相似文献   

8.
“差生”往往并不“差”李玉文(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传统意义上,人们习惯于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将其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如果学生在其中任何一方面的表现比班上其他同学差,通常就被列入“差生”的行列;如果两方面都差的话,则被称为“双差生”,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下大力气转化的对象。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也就是说,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大约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这些学生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是家长…  相似文献   

9.
“差生”,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都耳熟能详。一般地,我们将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命名为“差生”,将成绩差又不“听话”的学生称为“双差生”。其实,这些“差生”并非天生的,而是被我们制造出来的。传统的智力观传统的心理学将智力定义为“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在该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称为“差生”,并且经常用“冷眼、讥讽、挖苦、嘲笑、体罚”等方式强化这种认识,不时向“差生”伤口上洒盐,使他们终日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头,没有做人的尊严,从内心深处厌恶学校,逃避…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 ,常把一些表现差、成绩差的学生称之为“双差生”。这些学生一旦打入“另册” ,就更加肆无忌惮 ,影响班级、集体、学校 ,成为众矢之的、害群之马。其实 ,双差生的产生 ,首先是教师失职 ,他们没有去承担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 ,有 1%的希望而没有作 10 0 %的努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歧视和排挤差生 ,最起码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双差生”的提法 ,就是我们教师歧视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端正对差生的态度 ,理应改变对“双差生”的称谓。很多有远见的学校明文规定 ,教师不准喊“双差生” ,应称他们为…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差生 ,这些差生被人们认为“智力差、智能差”而难以实施教育。学生的智力、智能固然存在着差异 ,但许多差生并非真正智力差 ,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 ,如何激发差生的学习信心 ,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稳定的学习情感 ,增强求知欲望。差生成绩不好 ,主要是因为对该学科没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进行一些生动有…  相似文献   

12.
有报道称,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1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对此,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提出了质疑。孙维刚:千万不能只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评判哪个学生就是差生。人总是会变的,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即使目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给他们克服自己缺点的机会,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归到差生中就完事了。弄这么个评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学习数学遇有困难,成绩不理想,从而导致了这些学生怕数学、厌数学的情绪倾向,成为“差生”。所以,如何让这些“差生”克服心理障碍,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与自信,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郭树生 《上海教育》2007,(2A):110-111
“潜能生”,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 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生”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些学生也许在学科成绩上不太好,但在其他方面有诸多潜能未能被开发和挖掘,需要教师和家长花更多的精力、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引爆这些学生潜能的最佳点,打开学生最易开启的那扇窗户,让这些原来的“差生”展示从来没有发掘出来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原苏联的差生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对差生问题研究得较多的是所谓“学业不良”现象。大多数研究者把差生称为“后进生”,认为学业不良是由于许多“后进”现象的积累、溶合的结果。这些学生在某一教学阶段里没有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们的一个个“后进”症状对症下药,就可以使差生逐渐转变为一个优秀生。这是目前学术界对差生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也是一种比较积极乐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要使小学语文教学获得大面积丰收,就必须重视提高差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非智力型”差生的学习质量。所谓“非智力型”差生,即指那些智力较好而成绩不佳的学生。这些学生占差生的比例数颇大,且男生多于女生。那么“非智力型”差生具有哪些特点?其形成的原因如何?又怎样才能促使他们发生转变呢?笔者拟从小语教学的角度,对上述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一、“非智力型”差生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希望生”的由来:为“差生”正名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格教育。而“差生”这一提法至今还不时听到、看到,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义。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又经常违纪,这可能是事实,但“差生”作为教育上的一种提法则欠妥。原因有二:其一,“差生”只是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发展暂时滞后,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也不是永远差;其二,从育人角度看,“差生”似有贬义和鄙视之意,易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近年又出现了“后进生”提法,虽比较容易为人接受,但细分析,它也缺少了激励…  相似文献   

18.
李奉义 《中学文科》2007,(11):150-150
长期以来,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再加上不守纪律,就被称为“双差生”。学生一旦被视为“差生”,在教师、同学眼中往往就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差生”辩     
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人们已习惯于用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那些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就被称为“差生”。岂不知,这种衡量方法使得许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潜能而未被发现和引导的孩子被划入了“差生”之列,使得这些人的自尊心大大受挫,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辍学流向社会,步入歧途。在学校,差生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常常受到“藏在幕后”的冷遇,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常被遗忘,坐冷板凳,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甚至在争名夺优的检查或竞赛中,从花名册上暂时消失。更有甚者,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让他们提前毕业,打发回家。由…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们喜欢把学业不良的学生称之为 “差生”。如今, 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取而代之的是后进生。虽然大家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生问题”。尤其毕业班面临着中考的选拔考试,不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无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无法使更多的同学( 包括这些“差生”)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笔者试从心理学角度和教育学角度分析毕业班“差生”的病因,研究毕业班“差生”的转化方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寻找病因 毕业班“差生”,有别于其他年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