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统治者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在选任上,重视个人的品行,文化素养要求高。重视实践经验,推行回避制度;在考察与管理上,严格考核奖惩,严肃监察纪律,规范其行为。从现代监察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清代的监察制度仍有一些合理因素,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慧娟 《考试周刊》2010,(36):62-63
中国封建的监察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确立的,秦朝的监察制度由中央监察系统、地方监察系统和言官规谏系统三部分组成,监察官员上下垂直领导、位卑权重,且朝廷非常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这些特点和优点对当代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官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清朝在河官选任上有特殊规定,如要求熟悉河务、身家殷实、吃苦耐劳、清正廉洁。同时,在河官选任中实行预选,将题补权力交由河道总督,放宽回避制度等。这些措施在清代河官选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官考绩制度,是清代文官行政系统中的定期监督制度,对于维系德才兼备的官员队伍,选任提拔真才实学者,裁汰不称职官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尤其是公务员的定期监督制度,亟待健全。本文分析清代文官考绩制度,与我国现行体制加以比较,为行政定期监督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登莱青道原是管辖登莱青三府二十八州之道员。同治元年(1 862年),烟台开埠,洋务事务渐增,故移登莱青道于烟台兼管洋务及海关事务。也基于此,登莱青道在选任上呈现出重洋务轻出身、低职高衔、一官多职等新变化,这既是晚清社会形势变化而导致制度内部的自我调整和适应,体现了清政府对其选任的重视和变通,也是清代地方行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地方外交体系相辅相成,共同维系了清代地方行政和外交事务的有序运转。  相似文献   

6.
官员的选任制度主要包括选举途径、授官方式和其他相关制度等三个方面。就清代文官而言,选举途径有科举、学校、荫生、捐纳、荐举等;授官方式分别为月选、拣选、开列等;其他相关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明代言官与阁臣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和谐到恶化的过程。明前期,言官与阁臣素质较高,双方立公为国,和衷共济。嘉靖时期是二者关系的转折点,言官群体在与阁臣的对抗中,其制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隆庆以后,门户日重,言官趋附阁臣,成为权力角逐的先锋。张居正去世后,言路势张,压制阁臣,言路与执政相水火,争斗不已,迄于明亡,晚明时期言官的制衡作用已走向反面。言官和阁臣都是明代皇权强化的产物,二者关系的演变,反映了明代政治逐步浊化的过程,揭示了专制体制下士大夫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审刑院作为北宋前期中央最高司法机构之一,其法官选任一直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自建院之初,就形成了一整套法官选拔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审刑院长官与属官遵循着不同的选任原则,长官的选任多强调入选者的资格,属官则更注重其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不同的选任标准体现了统治者赋予审刑院制度"集权"与"慎刑"的双层功能。  相似文献   

9.
明代言官勇谏原因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勇于直谏的言官群体直谏勇气来源有三:一是儒家政治传统的浸润和历代直谏楷模的鼓励。二是明代言官制度的保障;三是明太祖提倡直言的影响。三者之中,制度上的保障起着关键作用。明代言官勇于直谏的可贵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古代优秀知识分子身上的一种折射,值得肯定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明代言官以言为职,在履职时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是皇帝的威胁和摧抑,二是周边各种势力的打击报复。为保证言官尽职,明代确立了一些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鼓励直言、慎选言官、畀以重权、给予重赏等六个方面。这些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言官不畏风险,恪尽职守,在明中期以前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专制体制下皇权决定一切,而明代皇帝素质又普遍低下,言官保障机制不断被破坏,言官的职业风险更为突出,从而促使言官群体在晚明时期不断分化蜕变,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代士大夫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清代扬州地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善会和善堂,其中以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等善堂的发展最为突出。善会和善堂不但分布地域极为广泛,其管理和运作也日益完善。在善会和善堂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桂林山水声誉的渐起和日盛,经历了唐以前的印象初具期、唐代至宋代期间山水"甲天下"美誉的真正确立期以及元、明、清和近代的不断巩固厚重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古代诗词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洞庭湖平原的水稻生产非常发达,究其原因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发达的水利建设,高效的垸田经济,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周边环境的有力推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清代开封八旗驻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为南北交通的孔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朝统治者在此设立八旗满洲驻防,以监视和震慑地方.它的设立对强化清代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维护清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清政府非常重视盐官的设置。尽管长芦盐区的产量、盐课收入不如两淮,但也是清代非常重要的盐区,因此对长芦盐官的选拔和任用、考核和奖惩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今词初集》是清初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选,其中收录了编者纳兰性德17首词作,是单个作家选词比重最大的。所选录的词作体现了纳兰"独抒性灵"的词学观念。另外,选词中还有典故的大量运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手法实际上也是与纳兰词学观相统一的,是纳兰调和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冲突的体现。纳兰词"自然"的美学传统渊源有自,消融了清初词派的隔阂,而纳兰词主"情"的特点也对清代词坛的创作起到了补弊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形象,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至清,狐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狐形象也更为鲜活,而纪昀所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当时刻画狐形象最为完备的小说之一。文章通过对其中狐形象的归纳整理,力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宗教民俗形态下的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唐词蓉城汇选》是清初的一部重要词选。该书反映了明清之际词学思想的嬗变,评点颇具特色,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词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