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札、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遏止竞技体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和谐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认为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于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银军 《广西教育》2022,(21):154-156
本文论述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与核心要义,探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构建价值意蕴,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构建路径:围绕“文化自信”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以地域化项目构建课程操作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课程教学方法、坚持科学化构建课程教学反馈机制、通过统筹监督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具有的和谐内涵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谋而合。本文通过文献法,探讨如何通过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构建和谐的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5.
朱俊平 《广西教育》2023,(3):165-168
本文分析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性传承的价值意蕴,以及面临传承价值偏离、传承场域缺失、传承主体离席、人文价值缺失、生存空间狭窄、传承主体断裂的危机,阐述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创设多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场域的创新性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民族学、体育学和历史学的视觉,对扎根于青藏高原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发展现状与特征等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意蕴与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和谐性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纵观人类漫长的文明演化历程,体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文化承载和传播角色,人们将“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要义归结为“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财富。我国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文精神的构建,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资源及厚重的人文底蕴,实现了体育运动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反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受到长久以来“科学”与“人文”分割的教育思想影响,导致体育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的严重缺位,极大地限制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效能发挥。  相似文献   

9.
中学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方法,有了它独特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要融人和谐之美,而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可见,和谐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而在体育课堂中的和谐可以是人与人,可以是课的氛围或组织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构成、体育的人文内涵以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可以为修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观提供新的价值取向,为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为整合奥林匹克运动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提供新的方法。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注入中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反对人性一元论,主张人性两重性,认为人性是由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组成。为了祛除个体和社会的张力,涂尔干尝试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个人主义,提出了以道德个人主义为理性表现形式的人性宗教。涂尔干的人性论思想正是其社会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但是人们对它的一些根本性的认识与研究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文章从美的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了人作为美的认识的主体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又从美的个体差异性的表现说明了这种差异性在认识美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最后从美的社会性这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论证,肯定美作为个体感性认识的存在。由此来肯定是个体的人决定了美的存在,美的主观性必然占据着美感意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本质主义是与模态逻辑中的跨世界识别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承认可能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必须承认有跨越不同世界的个体。因此,如何识别、辨认在不同可能世界中存在的同一个体?如何承认跨界同一与跨界识别问题是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然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做出正面回答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诉诸本质或本质属性,即认为跨越世界的个体是可以识别的,识别的依据就是看这些不同世界中的个体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果具有,那它们就是同一个个体,反之则不是。这种观点肯定对象具有本质和本质属性,把事物或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分成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因此也被称为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以个体发展为视野,道德完善是个体发展的价值目标,是道德主体发自内心并追求至高精神境界的内在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讲,道德完善体现了个体发展中情与理的和谐统一,这一统一贯穿于个体与自然、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我等关系之中,从道德的角度体现个体价值的实现。道德完善视阂下的个体发展,是一种理想与现实、情与理的和谐统一,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劳动能力的合理发展;二是个体交往能力的合理发展;三是个体精神生活的丰富。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对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公平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那么,到底怎样发展学生才公平?鉴于教育与人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应当从"应得的公平观"着手理解学生发展的公平性,学生公平发展的实质是其个性的发展,其关键是其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必须以人的理论为依据 ,本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 ,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历史抽象形式在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领域的延伸、扩展,它的出现,摈弃了传统自然经济社会的封闭性、狭隘性、粗陋性,向市场经济提出了解放并保证个人权利、价值、尊严的要求。它关注从个人本身具有的特性出发,以保障并更好实现个人利益为准则,考察其经济活动与这种活动产生的机制的互动,探求个人的丰富性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个人活动形成经济秩序,由于政治经济学的独立而成为理论上的自觉认识,意味着个人准则已作为解析社会基本运作的机制而获得理念上的成熟;经济规则的确立,同时也为个人对经济发展意义的揭示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史,都可以被看作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从对个人利益的人性求证到斯密勾勒的市场社会的"经济人"这种个人形态到哈耶克以"真正的个人主义"系统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诸种观点,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了肯定、尊重并依据个人的经济实践去分析、说明、构建社会演进的理论主旨。  相似文献   

18.
从整个人类自由自觉劳动的类本质到社会群体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群体本质再到现实个人以实践为存在方式而不断生成的个体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形成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论断看似说法不一、前后冲突,实则环环相接、层层深入,并以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切入角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实现了从批判继承走向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世界的一个谜,要认识人,必须确立四个伦理维度,即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把握,并在对这四种关系的解答过程中逐渐触摸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本就设计实践,对封面设计中几个问题作些探讨,即封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性,系列性,广告性,工艺性和编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