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有些人找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跳一个地方,明天跳一个地方,结果是越跳越找不到合适的。怎样才能越跳越高,找到称心的工作呢?不要轻意下决定在一些正规公司招聘时对应聘者的资历、背景一般都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喜欢频繁跳槽的应聘者。很多人的跳槽是盲目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市场中的需求状况也不了解,往往出于义气用事,见异思迁,追求高薪或定位不准。因此,有不少人不是越跳越高,而是越跳越差。跳槽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求职者在确定跳槽之前,要确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找新工作,三思而后行。否则,一县无法适应时,恐…  相似文献   

2.
选择方向:跳槽无疑是向前一跳,那么跳向哪里?哪里是适合自己的职业?这个选择相当重要。方向选择正确。从此如鱼得水,职业进入上升轨道,方向选择错误,从此步入泥潭,你必须通过职业顾问的帮助和引导,通过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和职业匹配点,如果自己不专业地盲目去选择,很可能进入误区,甚至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3.
唐爱华 《甘肃教育》2014,(16):24-24
正大学生的就业是政府、学校、家庭、大学生都十分关注、非常棘手的问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盲目奔波于各种招录考试中,有的就业后在各种企业盲目跳槽,不了解自己、社会、工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作出有效的选择,许多大学毕业生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当艰辛的求职故事,有的从此因对社会、人生有了错误的看法而一蹶不振。因此,按照社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职业并坚持下去是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的关键。一、大学生的有效就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文凭是有了,学历也有了,知识面却太狭窄。在招聘会上,个人简历写得天花乱坠,一味地强调自己的优点,而当招聘人员与他们面  相似文献   

4.
现实工作预展 现实工作预展,一般是在招聘过程的后期向应聘者提供关于企业内和工作相关的一些现实情况,使应聘者在加入企业前,心理调整上有所准备。过去,一些企业在招聘时,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了对个性的考察。如果应聘者应聘的岗位和追求的工作环境不相匹配,就会跳槽。这主要是因为员工对企业的预期和现实有差距,而员工又无法做出调整,只好辞职。针对这一问题。国外一些大公司如美国的思科公司就经常在面试时,采用现实工作预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完美的人选     
欧洲一家跨国公司在韩国招聘一名总经理。招聘办公室经过层层筛选。许多应聘者都被杀了个“人仰马翻”.纷纷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3人“劫后余生”。又经过几番“角逐”,此3人都非常优秀,各方面能力都是不分伯仲。这下.招聘办公室可犯了难.总部明明指定只招聘1名总经理.面对如此情况.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谈恋爱,倾向于多方交往.慢慢挑出一个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现代人找工作,也倾向于多方尝试,最终选出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的职业。既然要想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最理想的职业目标,那就免不了要跳槽。这跳槽也是有学问的,有的跳得非常漂亮,有的则跳得有些尴尬,还有的人,跳一次槽,换一个工作,便等于自己拆了一座人际桥梁。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职场中都流行着这样一句“四字箴言”——“金九银十”。于是,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职场人选择在九、十月份跳槽,趁势寻找新东家高就。就在众人皆为跳槽忙的时候,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却来了一位一进门就连连叫苦,说跳槽跳怕了的咨询者——Joe,他来向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求助,自己是否该在这个“金九银十”再跳一次。  相似文献   

8.
跳槽是一种权利,就像离婚是一种权利一样。 跳槽同时也是一种能力,能力高者,可以通过一跳再跳,调整自己的职业航向,找到最适合的职业锚。 如果你的职业能力不高,即使给你跳槽的权利,也不一定能够改变现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校园招聘的大幕又将开启,面对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感受到机会的同时,文/王圣宇也容易使人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哪里,也不知道将简历投向哪里更有把握,很有可能因为选择的目标不准,在辛苦奔波过后还是没能在校园招聘中有所收获,或者,成功应聘入职以后才发现不合适又后悔跳槽。如何在校园招聘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众多的岗位中找到满意的工作,精准定位求职目标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把有限精力和时间投向哪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简历是应聘者最初的“敲门砖”,应聘能否成功是自简历而始的。那么什么样的简历是最有效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写简历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引起的招聘单位(或者说是审阅人)的关注。那么什么样的简历会引起招聘单位的关注呢?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以下十八个要点,或许对大家写一封精彩而有效的简历会有一定的帮助。一、篇幅不宜过长应聘者常以为简历薄不够分量,引不起招聘者的重视。实际上招聘单位的审阅人很可能一天下来要看成百上千份简历,往往是一目十行,怎会有耐心细读那些冗长、空洞的简历?有调查数据显示,一般来说一份简历往…  相似文献   

11.
跳槽是现代社会人才流动的一个必然现象,但是跳槽后的结果往往与跳槽者的预期相去甚远。要想使跳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重新选择与规划的关节点,越跳越高,必须讲究跳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招聘过程中,最敏感而且经常要谈到的是薪酬问题。但是当提起薪资问题时,常常会让双方谨慎或紧张起来,一方面双方都知道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又不好意思说得太清楚.或者怕说得太清楚.没有了回旋的空间。那么.作为企业.在招聘时究竟应该如何和应聘者讨论薪资问题?当双方的期望有差距时.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职业指导家卡耐基谈及如何在应聘时让主考者对你产生兴趣时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应聘者在上卫生间时,与公司的一位“客户”无意相遇,那位“客户”问他“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他回答说“是这家公司正在搞招聘考试。”那位“客户”接着又说“让这么多的应聘者等待,说明该公司的工作没有做好。”他却说“来了这么多的人,大家又都愿意等,说明该公司是很受公众欢迎的,这更坚定了我选择这家公司的信心。”随着他还主动为这位“客户”拉开门,让对方先行。后来,这位应聘者参加面试时,才知道那位“巧遇”的客户正是公司的总裁。这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相对较为盲目,不知道毕业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造成了毕业生找工作时乱投简历,不少人找到工作后于不了多久就匆匆"跳槽",而且频频"跳槽"的现象.用人单位埋怨,学校叹息,毕业生沮丧.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大学生不了解人职匹配的理论,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捱.本文通过事实分析,提出应当将人职匹配理论引入大学生择业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掌握人职匹配理论,正确认知自我,合理规划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15.
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对白:“张总,刚才那个女同学的各个方面条件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为什么你还要录取她呢?”“她是没有什么特长,但她符合我们招聘的基本要求,并且她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应该有工作的责任心和耐心。我不希望我的员工总是不负责的随便跳槽。”是啊,教师是人人尊敬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值得信任。带着对老师的崇敬,我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伟老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对大批应届数学教育专业师范毕业生的调查,建议教育部门在招聘面试时,招聘单位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盲目跟随社会潮流,尽量减少面试中的说课,用讲课的方式来考察应聘者。  相似文献   

17.
职业设计,是个人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规划,它通过自我认识,制定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将实现理想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方向。职业设计的内容主要有:自我认识;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职业发展通路计划;明确需要进行的自我学习提升准备;修正与完善。职业设计的重要前提是自我认识,只有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自我认识,是对自我的深层次解剖,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正确的自我认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组织招聘时就很注重考察应聘者对自己是否有深入切实的自我认识,要求应聘者说明自己优缺点、兴趣爱好和最值得列举的经历等。我们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之,形成自我鲜明的定位,也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自我认识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参考家庭、同学朋友、师长、专业咨询机构等第三者的意见,力争对自我真正全面认识:一、你的优势,即目前已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潜力所在1、你学习了什么在校...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职场中都流行着这样一句“四字箴言”——“金九银十”。于是,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职场人选择在九、十月份跳槽,趁势寻找新东家高就。就在众人皆为跳槽忙的时候,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却来了一位一进门就连连叫苦,说跳槽跳怕了的咨询者——Joe,他来向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求助,自己是否该在这个“金九银十”再跳一次。  相似文献   

19.
梁静 《教育》2012,(35):27
年底了,高校毕业生又倾巢而出,分头找工作去了。可在这时候,却涌现出另一拨准备和他们一较高下的"人马"。这拨"人马"的代号叫"跳早族",特征就是趁早跳槽,他们的群体正在日渐壮大。虽然"跳早"现象如今已成常态,但是专家提醒,"跳早"需以优化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匹配度为前提,避免盲目跳槽。频繁跳槽,不知自己要什么这些天,一听说哪个地方有招聘会,25岁的林丽丽都会起个大早,换上正装,带着简历,直奔招聘会现场。"和应届毕业生相比,我应该算比较有经验的吧!"林丽丽说。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职场中都流行着这样一句“四字箴言“--“金九银十“.于是,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职场人选择在九、十月份跳槽,趁势寻找新东家高就.就在众人皆为跳槽忙的时候,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却来了一位一进门就连连叫苦,说跳槽跳怕了的咨询者--Joe,他来向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求助,自己是否该在这个“金九银十“再跳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