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权——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理论角度看——都不是法律监督权。若把检察权归结为法律监督权,不仅与现代宪政、法治理念相冲突,而且也不符合科学诉讼机制的构建原理;同时在实践中,由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造成了法律监督的盲区、检法冲突、破坏控审分离原则,影响裁判中立等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学界关于检察权性质的行政权说、司法权说、混合说及法律监督权说,对这四种学说的研究进路进行了理论批判,然后在三权分立模式下对检察权性质进行了总结反思,最后在中国的宪政体制下对检察权的性质进行一种探索性的学理解释,并回应了这种研究路径可能引致的质疑和批判,指出了法律监督权说的理论纰漏,认为我国检察权实为一种新型的与行政权、审判权并存的国家权力。我国检察权具有法律监督的功能,但不应定位为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检察权属性的定位,目前存在多种学术观点。随着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制度的作用日益凸显,检察权的定位更需要明确。从我国的宪政结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等具体国情来考察,法治视野下的我国检察权定位于法律监督权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检察权可以分解多项权力,其中,侦查权与公诉权是两项至为重要的检察权,也是法律监督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学界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的讨论此起彼伏。不可否认,实践中检察机关在行使权力时确实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未考虑这些争论璁问题,只是试图以民事诉讼为背景从基本理论上论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必要性,阐明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应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应然状态需着眼于其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对实践的指导价值,而非简单的进行模式照搬。为此,着眼于解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如何实现国家权力良性运行、避免权力滥用的现实需求,基于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权力运行规律的准确把握,我们仍应坚持以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将法律监督权监督、制约其他国家权力的权能落实到位,并以此为指导对中国检察机关的职能进行疏理和重构。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网络监督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通过网络行使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也存在着侵害他人隐私、侵害他人名誉、干预司法独立等弊端。完善公民网络监督的相关立法、提高广大网民素质、发挥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对网络服务商的监管及运用过滤技术,是对公民网络监督进行法律规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人民检察制度是借鉴了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目前,有些法学界学者,对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权提出了质疑,认为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分析,比如,检察监督权与检察权的关系等。为了更科学地完善检察监督权的相关理论,促进检察监督实践,文中对对检察监督权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9.
张甜甜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32-35,55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纳税人权利。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有着深刻的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理论基础,它对监督政府支出,建立廉洁、忠实、勤勉、高效的政府以及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纳税人监督用税意识的淡薄和税收理论研究的不足,我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保障。只有在立法上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才能切实保障纳税人知情权以此实现对用税监督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检察机关组织机构改革中,学界对检察权法律正当性的各种学说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从民主宪政思想、检察制度的发生原理及我国检察制度的理论渊源和实践经验来看,应该将检察权界定为独立的程序性国家权力。其法律正当性在于:在制度上以权力的监督制约为表征,在价值上以公平正义为追求,通过法律程序制度实现权力的监督制约,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教养制度本身的缺陷、对劳动教养监督不力的现状以及更好保障被劳教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加强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尚没有关于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的明确规定,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的开展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人民检察劳教检察办法》等行政法规、司法业务性文件,因此,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法律依据不足。劳动教养法律监督尚存在监督力度不够、对劳动教养的呈批、审批、复查、复议程序无法监督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将检察权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已基本成为学界主流的观点,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法律监督的含义还存在一些误解,需要进一步阐明。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宪法对检察机关的政治定位,检察权的宪法定性和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是两个紧密相联而又不完全一致的问题,解决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处理好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审判监督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督方式包括与诉讼相关的监督和与诉讼无关的行为的监督,审判独立和检察监督两大原则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实现二者的关系协调既要保证审判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实现检察监督的法定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监督和检察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石。长期以来,法律监督"一元论"和"二元论"始终争论不休,但是二者自身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逻辑困境。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机关的任务和权能进行了优化,但仍然未脱离权力性质一元化、行权方式诉讼化、行权领域刑事化的窠臼。从我国《宪法》文本意义、我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国家权力控制基本原理三个维度分析,检察权应是包含法律监督型权能和诉讼型权能的权力体系。在此意义下,检察权权能体系需要重构,才更能体现法律监督的宪法价值和权力行使规律,也更清晰地彰显检察制度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检察权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法律为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提供了许多保障措施,使检察权在追诉犯罪、惩治腐败、纠正违法、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检察权的配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制约了检察机关的发展。通过改革,完善检察权,使检察权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保障检察权充分而有效地行使,是检察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本身是法治型社会推进和形塑的过程,法律监督机制的设立其中显得合理与必然。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身份主体上具有妥适性,在推进法治建设上具有必需性。因此,客观上检察权介入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已实为必要,那么就需要为其介入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构建一条能够融通法理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6.
试析德国非公立学校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举办者与学校法人身份的分离,德国非公立学校的法律地位具有不确定性,它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只是法人的成员或组成部分,其对外的法律地位主要通过自主办学权、教师和学生选择权体现出来,而其内部法律关系则主要建立在有条件的民事合同关系上。无论其以什么样的法律形式存在,都必须接受国家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7.
检察权的性质是当前理论界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存在学说观点的分歧.以及由此引发检察机关行使职权存在诸多问题,因而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加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检察权配置受到分权制衡理论、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以及我国检警相对分离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权配置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检察权配置存在检察权的行政性比较明显、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的定位是否准确等一系列问题.检察权的未来改革应当对检察权进行去行政化,并且应当削弱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的属性,将监督权的权能回归人民代表大会,净化检察权的司法权性质.  相似文献   

19.
司法的剧场化是指在以"剧场"为符号意象的人造建筑空间内进行的司法活动类型,剧场化司法往往承载着秩序、理性、程序性、职业化等法律价值,对现代法治建设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剧场化理论提供了形象的研究语境,同时张扬了司法的形式性,忽视了剧场之外的行为对现代司法的影响,使人们对司法的正义要求受到了挑战。在剧场化语境下,检察权的具体权能具有程序性特征,检察权与法律程序的正义价值具有内在契合性。把检察权研究引入程序法律理论视野,为检察理论研究建构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并从它的历史渊源、法律依据、种类性质、必要性方面进行了阐述,进而对我国刑事案件审判监督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