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让学生“疑中生趣、趣中生奇”,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3.
满涛 《现代教育》2003,(5):75-75
“思源于疑”,是说思维来源于疑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更谈不上数学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用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心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傅条芬 《天津教育》2023,(17):174-176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实践,重视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此,本文以“传统手工制作”任务群为例,在小学中高段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探究,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自主设计中制作、在错误中探索、在评价中创新,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一、预先学习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1.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地——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总爱提很多的问题,并主动地进行探索。因此,让学生质疑,倡导学生之间的自由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释疑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自能”,必须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而质疑是主动探究的第一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其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质疑,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9.
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  相似文献   

10.
尚新芝 《小学生》2011,(5):22-23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往往使学生兴味索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设置悬念,使学生在心里产生疑问,引发其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此,在教学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周慧珍 《江西教育》2009,(12):35-3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遇事求解是人的渴望,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构建创新学习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创新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为此,我尝试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四段教学法”,即“激趣导学”、“质疑导学”、“精讲点拨”、“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并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已解决的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16.
马芬 《教师》2013,(31):106-10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本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由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培养独立个性,鼓励“反弹琵琶,求异思维”。拓展学生思路,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2日,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中学部的语文教师温毅华,把课堂搬到鲁迅纪念馆里,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拓展课《感恩思源》。这是新黄浦实验学校第一次走出学校,把课堂搬到学校以外。用一种参观、讨论、研究的方式,将德育与拓展课相结合,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缅怀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要求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构,创造新事物,其特点是推陈出新,力戒墨守成规。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激趣引思,启发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创设最能激趣置疑引思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况。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用“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猴王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小猴嫌少了,于是猴王就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