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力定位】安排顺序 ,就是一篇作文在确立主旨、选择题材之后 ,怎么样把这些题材恰当地安排 ,让它们更好地表现中心。就是说 ,要考虑清楚哪层意思先说 ,哪层意思后说 ,先说的与后说的关系如何 ,让看作文的人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层次、重点一目了然。不同文体的文章 ,往往有不同的安排顺序的方法。记叙性文章 ,常常根据时间、空间、事物的逻辑分类或感情的变化来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多以说明对象的逻辑分类(例如总说和分说、重要和次要 ,事理发展的顺序等)来安排顺序 ;议论文则又常常按照结构方式例如导论、本论、结论或以总分、并列、…  相似文献   

2.
我们说话写文章哪该先说,哪该后说,都有一个先后次序。如果弄颠倒了就会影响表意,让人看不懂。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事理逻辑安排次序1.时间顺序。例如: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相似文献   

3.
两个人的作文,内容一样,中心意思也一样,连文章的层次安排、段落顺序都一样,结果一个得了高分,一个得了低分,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感到供料作文难,难就难在审题与立意上。怎样才能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准确地概括出中心意思,即审好题呢?一、分析材料的大意,概括中心意思。提供作文的材料,有的只有一层意思,有的却有几层意思,将材料各层意思分析归纳,然后加以综合,中心意思就概括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习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我们不能让七八岁的孩子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就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落实写作基本要求,笔者谈谈小学作文教学起步的"四先四后"的体会. 一、先说后写 说是写的基础,先说后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程序和原则.在教学生写第一篇作文时,就要让学生从说开始,说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如让学生说《我的文具盒》,先指导学生说出自己文具盒是什么做的?文具盒的颜色、形状、图案等,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文具盒一一说出来,说不清楚的地方同学们进行引导补充.  相似文献   

6.
题材的误解     
谈到作文的题材,叶圣陶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很值得品味.他说,中学生对作文题材"有一种误解",以为作文必须"离开自己的经验去想意思,去找材料,自己原有的经验好像不配作为意思,不配作为材料似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需要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明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安排叙述顺序,需要思考怎样一句一句地写,写明白、具体,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需要思考。思维能力越强,思考得越细致、越全面,文章就写得越好,越符合写作要求。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强,作文时应该怎样思考,需要教师给予指导。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到口语训练和平时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口头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即先说后写,说写结合,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写好作文。一、启发学生动脑筋说指导学生作…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布局",简单地说,就是布置文章的局势。也就是依据题意,把整篇文章的意思和材料,作妥当的安排。所以也有人将文章的布局称为文章的"骨架"、结构或组织形式。"顺序法"布局"顺序"是写记叙文时,最常用的布局方法。又可细分为三类:一、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如写一篇游记,可以从  相似文献   

9.
小语九册课本《伟大的友谊》中有一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乌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是总结上文,后一层是提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位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这个过渡段的作用,先指出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然后让李生说出这个过渡段中哪句话是承上的内容,哪句话是启下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有机地指导下很快说了出来,并按承上启下的内容划分出相应的课文中的自然段。教材中的过渡段是文章中各种事物的焦点和接合处,通过…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从以往的情况看,实现这个目标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前,先设置好一些要求和标准,比如选怎样的题材,怎样从题材中提炼出主题,中心怎么突出,运用怎样的技巧,选用哪些词句才恰当,等等;另一种作文教学的方式是,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愿说、喜欢说的话,即让学生从自我的需要和愿望出发,从自我的真实感受、理解和情感出发,真实、自由、流畅地表达和表现自己。这种方式虽然也要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方面的训练,但它首先把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放在首位。事实证明,一个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按从说到写的顺序,“从看图说话到写话,再到命题作文;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作一篇文”,这样安排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序列。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是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起就非常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通过练习,打好作文的基础。根据由说到写的原则,一年级先安排看图说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跑题”或选材不当等毛病。我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口述作文”的反复训练,可有效弥补上述不足,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作文指导课上的“口述作文”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剖析了命题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以及怎样突出主题、详写略写、安排作文结构等方面。要求学生把构思的作文内容口述一遍,再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教师的指点来完成。其步骤如下:第一步:粗说中心和选材中心是文章的主题、纲和灵魂,它贯穿于全文,统帅全篇。指导课上,我让学生按题目的要求,先在…  相似文献   

13.
所谓"篇末点题",就是在作文的结尾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意思揭示出来。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篇末点题的几种常用方法。方法一:水到渠成法水到渠成法的"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先按照事情的自然发展顺序或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对相关事情进行叙述,对相关道理进行阐述,直到文章结尾的时候,才顺理成章地把中心意思揭示出来。显然,这是把揭示文章主旨(论点)与点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4.
一、注意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背景材料、引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考生在审题时,往往是按“材料———引导语———话题———要求”的顺序。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引导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二、注意理解话题的意义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  相似文献   

15.
史峰 《初中生》2011,(17):24-25
作文前要先有想法。想法即"构思"。有的同学认为作文构思是一件特别玄妙的事情,不好捉摸,所以干脆不构思,写到哪算哪。殊不知,构思是件挺实在的事,我们不妨试试树状构思法。一、构思树干,即"立意"。画一棵树,要先画树干。写一篇作文,首先要有"中心思想"。构思作文就如画树,第一步要先构思作文的中心思想。比如你要写一篇以《妈妈,我爱你》为题的作文,可以先确立这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事情都有一定的顺序,不能任意颠倒先后。譬如,同学们早上起床,一般是先穿好衣服,接着刷牙洗脸,然后吃饭,再去上学,这些顺序能颠倒吗?不能。写作文也一样,条理清楚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条理,就是文章的脉络。一篇作文要写得有条理,才会让人了解所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相似文献   

17.
初语第二册第四单元有一个“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作文训练,并附有两篇例文,其中一篇题为《没有脸的相片》,例文后加评语说“这篇作文详略取舍处理得比较好”,“中心意思鲜明而突出”。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原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原文附后)。  相似文献   

18.
“要素作文训练法”是笔者在横县试验、研究出来的一种科学、新颖的作文教学法。“要素作文训练法”对小学阶段的作文知识、方法作系统总结,按先记事后写人的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重新编排作文训练序列,并以教案形式对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作全面安排,精心设计,努力体现训练目标的明确  相似文献   

19.
吴德军 《辅导员》2009,(17):32-32
低年级的作文学习,概括说来,一个“会说”,一个“会写”。“会说”指会说清楚话,让别人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会写”则是把要说的话运用一些简单的题材形式记录下来。那么,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写好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为文如蚕口抽丝作茧,一闻响则口停而丝肠断矣。"因此,要想做到文气贯通,须在疏通作文思路上下工夫。一、有顺序——轻重缓急、大小主次,要排列恰当有时,表达的顺序要考虑到说明的方便。前一个意思不先说清楚,后面很多意思就难以说清楚;总的情况不先说清楚,它的某一侧面就很难说清楚;主要的人和事不先说清楚,与之相关的内容就很难说清楚。这就要求在作文中要按先后、总分、主从关系依次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