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雪 《少年月刊》2013,(12):18-18
看了《红楼梦》以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离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中华民族古代物质文明的代表是长城,那么精神文明的代表就是《红楼梦》。不知她影响了中国多少代读书人的生活与命运,不知红楼世界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眼球,不知大观园牵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一章,出场的人物各个形象鲜活,个性分明,如强劲笔力书写过后的纸背,又如麻辣火锅里沸腾的汁水,冲击力之大非比寻常,每每读来都让我觉得心悦诚服,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4.
开健 《现代语文》2009,(7):74-7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林黛玉这个绝美且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书香门第的出生和良好一的家庭教育使她心地善良,为人纯朴,但幼年丧母,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变得异常敏感、自尊、自卑和脆弱,但她又总是与封建阶级格格不入,表现出其性格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联系书中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等方面对她名下所作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前生为什么是一株绛珠草这一问题为切入,在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绛珠还泪与神女等上古神话确有相关的基础上,探究了绛珠草来源于神话传说和文化传统的意蕴,分析了绛珠草与林黛玉的外在形象及内在气质的相似,从而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更好地解读林黛玉形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生 《文教资料》2010,(29):13-15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作为众人物中的一个,林黛玉是独特的悲剧人物,她一生都浸泡在泪水中,挣不脱那烟锁重楼的哀伤与终究随风而逝的无奈。本文从日夜缠身的病魔、多思多虑的心与无时不有的欢聚玩乐三个方面探讨了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丛叔卿 《考试周刊》2008,(22):191-192
林黛玉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描写的兼具美丽、才情于一身的的女性,她更是小说中唯一的女诗人,小说中林黛玉的诗共有二十多首,是<红楼梦>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哭不仅贯穿于她生命的始终,而且贯串于全书的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黛玉之哭就是曹雪芹之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黛玉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存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绛珠仙子用"还泪"的方式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一奇妙的情节设置可谓曹雪芹独创。绛珠仙子究竟是怎样"还泪"的呢?还要通过林黛玉的哭泣来分析。首先,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林黛玉为何事而哭;其次,分析作者描写黛玉哭泣的表现途径;第三,归纳概括林黛玉哭泣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初读:你觉得“凤辣子”是怎样一个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的一个小片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写成。《红楼梦》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其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去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几百人。  相似文献   

13.
物哀是日本一种传统的美学思想,在物语文学作品中逐渐发展并日趋成熟,《源氏物语》就将"物哀"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两部文学作品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其中包括相似的"物哀"精神。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林黛玉极具"物哀美",文章从"物相之哀感美""知物哀之感动美""生命之瞬间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和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一样,都是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个人遭遇也有相似之处,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女,都有孤傲的品格,思想上都有独立特性,卓尔不群的特点。但由于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因此在生活独立和爱情方面的遭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诗词的翻译在《红楼梦》英译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不易翻译的部分之一。而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应该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得以再现。从霍克斯和杨宪益译本中各选取五首林黛玉诗词对其诗歌中意象的再现进行对比研究,为诗词翻译中意象的再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罗璇 《考试周刊》2011,(32):34-35
《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个经典文学形象是丰满真实的。本文将其比照小说中的另一位主要角色薛宝钗,尝试辨析这两个人物形象之间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永恒魅力不仅仅因为她是悲剧美的集大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她是任情美的代表人物。林黛玉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而又诗才横溢的悲剧气韵打动人心。林黛玉性格的缺憾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由于爱情无望,好梦难圆,加之家境衰微,无财无势,所以,才产生了多疑猜忌、孤独怀乡和矛盾恐惧的痛苦情绪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在课文的选择和编排上有很大的变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将《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编排在一起,本文就此略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