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1: 那次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教师让同学们按顺序读课文。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读。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次朗读时卡壳了么?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3.
4.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伴随着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一只蝴蝶翩然而至。这只蝴蝶像逛街一样,在教室里转来转去,那对触角一动一动的,像是在打量我们的身高体重。飞着飞着,它终于飞到了我的面前。我兴奋极了,却大气不敢出。  相似文献   

5.
目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倾向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走进语文课堂,已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乏味的理性分析会湮没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不到课文美感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没有读书的声音,那是语文的悲哀;课堂上只有读书的声音,那是语文的倒退。这是我身边的一位名师对语文朗读的注释。语文课,没有读,也就不成为语文,读是语文的根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的重要性。读是中国教育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古时诵读,到现在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7.
老师,您总要我们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朗读课。可朗读课有什么好处呢?  相似文献   

8.
尹波 《宁夏教育》2000,(5):39-39
大家还记得1999年7月13日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银川上课的情形吧?语文课上,于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练习把课文读通顺。学生齐声朗读之后,还有三四名学生在朗读。他们见周围其他同学都停了下来,虽然自己还没读完也赶忙停了下来。这时。于老师走过去热情地鼓励他们说:“别着急,勇敢点。继续把课文读完。”在于老师的鼓励下,  相似文献   

9.
谢友迁 《中学文科》2009,(16):84-8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语文教师不能把朗读视为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把它当作教学中的热点来教。笔者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它的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语文教师不能把朗读视为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把它当作教学中的热点来教。笔者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它的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文朗读时,贵州农村边远小学的的小学生读书广泛存在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唱读”。他们认为读书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是真正的“读书”。尤其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齐读时,所有学生就开始一起“唱”,  相似文献   

12.
课堂生活是校园的亮点,老师在这里授业传道,同学们在这里大显神通。课堂里绽放出的精彩片段、趣闻轶事,时时点缀着我们的校园,使它更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其中最有趣的事就是来马蜂的那节课。  相似文献   

13.
刘瑞玲 《山东教育》2005,(35):27-27
记得初学英语时,教师反复强调朗读、背诵的重要性.无论早自习还是课堂上,都会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在诵读中.我体会到了学英语的乐趣,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好像忘记了朗读,背诵在学英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听到一位学生说:“昨天迟到了,被罚抄两遍课文。”又一位学生说:“上午因在课堂上讲小话,被老师罚抄课文三遍。”学生说的是实话。时至今日,有的教师仍把罚抄当作教育学生的“法宝”:作业未做完,罚你把某课生字词抄五遍,作业出现某些问题,罚你重做两遍。据笔者调查的30个学生说,他们都有被罚抄经历。  相似文献   

15.
武芷卉 《小学生》2006,(12):39-39
今天上午,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都不敢(gǎn)举手,只有我举手了。老师看见别人都不举手,就说:“谁能站起来大声喊一下韩老师的名字?”老师又说:“赵望淳(chún),你来喊一下,好吗?”  相似文献   

16.
孙珂 《山东教育》2008,(9):15-15
在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队会上,一位女生极认真地向我发问:“老师,洪水来了怎么办?”问得我一时懵懂。继而她又补了一句:“我还不会游泳呢!”我的脑子里一时没有确切的答案.便把她的问题交由同学们课堂上讨论搪塞过去。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过两节公开课。 第一节课,老师首先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一男生自告奋勇,一开始读得倒也比较流畅,可后来不知是由于紧张还是生疏的缘故,慢慢地竟有些结巴起来,老师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周围同学也发出了一阵阵的唏嘘声。  相似文献   

18.
急中生智     
一位教师在快结束《高粱情》一课的教学时总结道:“这篇课主要讲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既然课主要是写高粱根的特点,那么课题为什么不用‘高粱根’。而用‘高粱情’?”该老师始料未及,一愣,迅速做出反应:“请同学们在心中默默地把‘高粱根’和‘高粱情’念凡遍。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朗读一直没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重讲轻读”、“重问轻读”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书是前提。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主要指朗读课文),很多学校每天安排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早读课。然而,据我们调查了解,一些学校的早读课缺乏指导,形同虚设:有的声嘶力竭,有的默无声息,有的干脆变早读课为作业课、自习课。一句话,与设置早读课的初衷相距甚远。鉴于这种现状,本文在此谈谈我们指导早读的一点做法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