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的叮咛     
过去,行走在大地上的任何地方,最常见的是土地庙,庙里供着专司土地和稼禾之事的土地神,它是泥土之神,自然是泥身泥骨、土脸土手。过去每个村庄的村头地畔都有一座土地庙,我家乡村头有一块大田叫"六亩地",地头就有一座土地庙,庙早毁了,那木讷、慈祥的土地神依旧隐约于眼前,庙门上那副对联至今记得:  相似文献   

2.
土地     
土地即社神.《风俗编·神·鬼》:"凡今社神,俱呼土地."其所管的地面是不大的,大体相当于明清的坊——凡土地都称为"当坊土地",解放前的一个保.我家所住的一条街上街的中段和东段即有两座土地祠.《聊斋·王六郎》中王六郎后为招远县邬镇土地,管一个镇,也差不多.到了乡下,则随便哪个田头,都可立一个土地庙.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国时期城乡土地庙仍到处可见,但以往较少从民俗学视角研究该时期的城市土地庙,更很少有人研究城市土地庙与地权的关系,然而,民国时期北京内城土地庙是值得拓展研究的一个个案。这项研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民国时期政府监督管理下的北京内城土地庙土地和寺庙空间的管理分配、土地庙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政府与市民合作利用土地庙的方式等。近半个世纪城市土地庙大都被拆除,因此利用田野作业方法开展民俗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土地神是庇佑一方土地的神灵,在汉人的宗教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城乡结合部,虽然居住模式发展为社区形式,但俯瞰高楼大厦间,土地庙却屹立不倒。可以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庙的保存是情感的召唤与社会功能的双重运作的结果,是现代社区中传统信仰的延续,是人心联系的纽带,是当地人们对传统宗教信仰的一种认同。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必读》2014,(9):14-14
小萱姐姐:以前我曾是成绩不错的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一个朋友带进网吧打游戏,渐渐地我就迷上了"网游",从此,我的天空开始倒塌。我晚上打游戏到深夜,白天上课睡觉,考试抄袭,父母的叮嘱也已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在"网游"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也曾多次挣扎过,可很快又被那个"恶神"拖下去,归路何处?(东东)  相似文献   

6.
徐良英 《师道》2009,(11):23-24
课堂小练笔以其"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倍受语文教师的青睐。然而,在众多课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有很大的随意性。定"点"合理是小练笔练习有效性的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7.
说到"广场"一词,人们很容易想到"天安门广场"等处所,然而还有一些另类的"广场",如"新加坡美食广场"、"百盛购物广场"、"蓝岛娱乐广场"、"凯旋门广场"等等,而《英语广场》根本就是一本杂志的名字。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使用“广场”一词呢?  相似文献   

8.
宗教信仰在世界各地普遍而长久的存在,其多样化的教义与仪式让研究者很难作简单化的概括。本文从宗教信仰存在的早期状态入手,重新定义"内神"、"外神"的概念,并试图对宗教信仰中"内神"、"外神"两个方面进行梳理性的解读,探讨"内神"、"外神"系统化建构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引言 "形、神"问题历来是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是我国古代哲学中"形神论"的衍发。"形"与"神"的关系,其根本问题是"形"与"神"有无不可分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相似文献   

10.
黄耀红陈敏华  袁庆国图 《湖南教育》2011,(6):F0002-F0002,F0003
阔大的广场上,红色的方格标示着"楚河""汉界"。68张桌子整齐摆放。136名高手肃然对坐。 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首届棋类比赛在明丽的春辉中擂响了初赛的战鼓。  相似文献   

11.
王愫懿 《化学教与学》2010,(7):31-32,45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中学化学教学达到艺术上的丰富多彩,是一种境界。境界"神入"了,教学才能"行云流水"。以思维品质为特征的境界"神入"教学艺术中包括:求是深化的"神入"法,求异创新的"神入"法。以信息、情境体验为素材的境界"神入"教学艺术中包括:受生活、生产启发的"神入"法,用实验演示为先导的"神入"法,激情励志的"神入"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的效能,使其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底"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获得立项,成为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标志。目前正在做的研究项目有"神话历史"丛书,已出版《儒家神话》、《宝岛诸神——台湾神话历史古层》、《韩国神话历史》等成果。2010年出版的《文学人类学教程》被视为该新学科奠基作,书中对"文学何为"问题作出启发性的新阐释。叶舒宪认为,文学人类学是重新打通文史哲界限,衔接"世界眼光"和"中国学问"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四年级的东东可从没像上个月那么风光过。学校举行"小小达人赛",一直很喜欢看漫画、画漫画的东东把平时的得意之作拿出来参赛,得了一等奖!他一下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不过,东东的几个QQ"漫友"最近都不理他了,说他"架子大",看不上别人的画,老拿"达人赛"来臭美。东东觉得很莫名——差距不明摆在那里吗?不过,没人理还真不爽。他向最喜欢的美术老师抱怨。老师笑着说:"你去看一看古希腊大力神安泰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5.
"拣选"是《圣经.旧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一部《旧约》就是神不断"拣选"的历史,也是众多被拣选者的历史。被神"拣选"的对象主要有四类:敬神远恶者、弱小卑微者、女人(尤其是不孕的女子)和异族。他们或是神给世人树立的榜样,或是神迹的见证者,而神迹的显示使神的存在更加权威、更加具体,从而显出神的大能,让愚顽不化的人转心向神。所有被拣选者,都是神用来救赎人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邵江徽 《学语文》2014,(5):35-35
"形散神聚"是散文基本的美学特征,"形"就是作品中使用的材料,"神"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作者主要通过"形"来表现"神",用"神"来掌控"形";"形"在作品中主要通过记叙和描写来表达,"神"在作品中主要通过议论和抒情来表达。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品中直接用来议论和抒情的并不就是"神",但它们一般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7.
“块”是“一块土”吗?山东滨州地区教育局陈桂申作家秦牧在散文《土地》中引述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卫国时向地里干活的农民要食物吃,农民给他一块土的故事辗转表达对土地无限热爱的感情。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然而据陆宗达先生考证,"农民给晋公子重耳一块土"说法是不...  相似文献   

18.
上古时期,"巫"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事神之巫,又是神之本体,代表上帝和祖先之神,是神灵与人事的交流沟通者。由此产生了一组对巫及祖先神灵的尊称:"巫保、神保、灵保、尪保、灵子"等。其中"保"同"子",附着于名词后表示尊称,但其依附性强,不能独立使用,而且只能出现在上述词语的组合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近年来,河南神火煤业公司新庄选煤厂以践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为突破口,强化班组自主管理,从"小"处着眼,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班组建设之路,开创了"六小"班组管理法,有效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金龙 《上海教育》2011,(14):53-53
在英国进行的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对英国小学教育的一个强烈感受是"小"而"实"。"小"体现在——学龄小。北爱尔兰小学教育为三个阶段(一般4岁到11岁):第一阶段称为foundaton stage(基础阶段)。其实,这个阶段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从四岁(每年的七月前)起入学,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班额小。北爱尔兰小学的班额都很小,多数班级只有一二十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