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本期"同题赛场"走进了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一听校名,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的吟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相似文献   

2.
3.
安城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安吉县内规模较大的农村初级中学之一。漫步校园,绿荫如盖,环境优雅。现有17个班,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  相似文献   

4.
张兴东 《语文知识》2003,(11):41-4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有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今论者都说这是对天姥山地势高峻的描写,其实这种说法尚可商讨。王维《出塞作》:“白草连天野火烧。”白居易《李白墓》:“绕田无垠草连天。”很显然,这两句诗中的“连天”并非写草长得很高,几乎触  相似文献   

5.
杨军 《现代语文》2005,(10):23-24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我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个名篇,写成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  相似文献   

6.
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梦游仙境的理解,大多认为是以仙境的美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以梦游仙境表现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与憎恶,仙境就是诗人的理想,我对此却不敢苟同。我认为这首诗是作者长安梦想破灭后对现实和自我的告白。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一句,其中对“迷花倚石忽已暝”的理解,教材释为:“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笔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游天姥吟留别》是一个理想的美梦,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借美梦、用美诗写出了作者判逆的傲骨。  相似文献   

9.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盛唐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745),是诗人行前书赠友人的一首乐府古诗。全诗意境雄伟,离奇惝恍,艺术形象缤纷多采,表现手法新巧奇特.向来为人所传诵。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缔造了奇妙瑰丽的意境。诗中梦境节节展开,景物步步变化,越变越奇,把人带入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10.
赵月琴 《现代语文》2007,(3):121-121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描写了梦境的由来,云霞的明灭,众仙的往来,梦境的消失,想象丰富奇特,夸张恣肆大胆。人们通常认为该诗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描写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憎恨和对反动权贵的极端蔑视。此种说法绝对不错,但是我认为并不完整,需要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诗人李白,才能更全面的理解这首诗。  相似文献   

11.
余卫东 《学语文》2006,(3):34-3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见卷首)所创造的神奇梦幻的意境,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倾倒。纵观这首浪漫主义诗篇,从诸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神来之笔中。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诗篇中那瑰丽多彩的梦境更是活化了诗人奋力抗争、昂扬向上的诗情。  相似文献   

12.
为挖掘优秀的写作苗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学氛围,助推初中作文教学,今年我刊"策·赛场"栏目将携手全省各地县(市、区)教育局举办"同题赛场"作文大赛。大赛的具体赛事由当地教育局通讯站负责组织、实施,最终选送50篇优秀作品至我们编辑部,由编辑部组织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颁发奖品和证书,获奖名单将公布在我刊上。同时,一等奖获奖作品我刊将予择优刊登。本期率先登场的是浙江省长兴县的同学们,赛题为"回首"命题作文,17所学校的初三同学角逐50个获奖名额。经过严格、认真的评选,陈文潇等5名同学荣获一等奖、戴玥等10名同学荣获二等奖、黄庆梅等15名同学荣获三等奖、赵颖逸等20名同学荣获优秀奖,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3.
蒋文东 《学子》2004,(4):55-55
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中,李白作为剧中人物之,其济世报国、傲岸不屈、蔑视权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屡有表现。这不禁令人联想起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14.
天姥山,位于浙江新昌东面,并不能“势拔五岳”,也不能盖过赤城山,也不能超出天台山,但它在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俨然是世界上第一高山。“这种夸张不是简单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第27页,人教版2006年)  相似文献   

15.
公元744年,经历了一番短暂得意的李白终究被权贵们排挤出了京城,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彻底破灭。745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一首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16.
张永军 《山东教育》2013,(11):56-57
游记诗,大多皆先游而后记,然亦有未游而预作想象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之类?七月十六日,余将赴西藏,亦前瞻拟作歌咏也。  相似文献   

17.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天宝三载 ,李白因受权贵排挤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结束了他短短三个年头的供奉翰林的生活。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 ,李白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第二年他离别东鲁家园 ,准备南游吴越 ,临别时写下这首诗。所以诗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诗的主体部分写的全是梦境 ,展现的是一幅幅瑰丽变幻的神仙世界 :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熊咆龙吟、群仙盛会……有人说 ,这是一首记梦诗抑或游仙诗 ,那么应当怎样看待李白的仙道观呢 ?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道教发…  相似文献   

18.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究竟有什么含义,本诗的主旨到底是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参》说:“凡此种种,描绘得富丽堂皇,好一个‘洞天’,好一个‘仙境’!光明一片,济济一堂,呈现出~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这便是诗人所梦寐以求的乐土,当然地形成了梦游中的高潮。可惜,~觉醒来,梦景消失。诗人苦闷犹存.只得回到人间。”  相似文献   

19.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该诗叙及梦中游历,依次呈示梦中危景,梦中奇景,梦中所遇,因梦生意。同时,它也深深地刻着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迹。最为明显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游仙诗“梦游”模式的传承,道家文化意象的运用,以及诗人李白对道教文化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20.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以梦游方式对其政治人生和审美人生的审视和反省。梦游惊醒后的他选择了重返自由,这不仅是内在心理化解苦闷的结果,也是其本身要求个性自由的旨归。只有在山水的隐逸中,李白才能真正保持其崇高和伟大,才能真正获取"谪仙人"的精神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