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要让学生真正对语文产生兴趣,让他们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我们就要能拨动他们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情感。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的自然课教学工作,我觉得要想增强自然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能在自然课教学中拨动学生心中向上的弦,以便让他们在自然课的学习中能积极向上、主动参与、轻松获取知识。如何在自然课教学中拨动学生心中向上的弦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3.
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 学生写作要用手中有形的笔,更要用心中无形的笔去记录那沉淀已久的真情实感,教师课堂教学之首要就在于真正融动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心弦。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上如果没有了情感的注入更不必说缺乏真情实感的融入,教师定然不可能无精打采,学生将更是茫然失趣。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弹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一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我们都知道,那根琴弦始于老师的指导,源于老师的鼓励,基于老师的作文教学如何定位。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肯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只要我们老师肯富于激情弹准音符,只要我们老师能够鼓励学生将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就能将《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老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习作,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心有余怵。学生不是构思没有新意,就是语言枯燥,内容空洞,甚至于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对作文的表现形式认识浅薄,不知其为何物,心存茫然,兴趣索然;另一方面是言为心声,学生缺乏从身边生活中提炼素材的能力,不能尽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心生烦恼以至于痛苦。记得有一个诗人说过:“诗歌是诗人心境的产物。”虽然学生的习作与诗人的创作不能同日而语,但在本质上却是相通的。我认为善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让作文生活化、情境化才是作文教学能渐入佳境的重要方法,也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一、生活知趣,拨动学生作文兴趣的“弦”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私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只要教师善于拨动那根弦,运用深情的言语就能打造出富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情能动人,唯情能感人,情在文学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感情真挚。唯有真情,才是作文最重的砝码,才能拨动那难以触动的心灵之弦。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起学生智慧的诗花,唤起学生澎湃的诗情,拨动学生心中的诗弦,多方参与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积极的情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儿童智慧火花的导火索,情感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下工夫了解和研究学生作文情感问题,善于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途径是多样的,’讲评中褒贬的正确运用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钮建国 《海南教育》2014,(12):29-30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日记,是作文的"营养餐",是蜕去"官服"时的作文。在学生的日记中你可以找到学生在生活中的缩影,那一篇篇诙谐、幽默、赋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日记,在学生的作文中却是难得一见。同样都是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事。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言从意生,文随情发。作文命题如能考虑语言的艺术美,精心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标题,无疑会拨动学生感情之弦,使之感  相似文献   

12.
大千世界,华彩纷呈,作文何尝不应如此?但平时教学时,一篇篇作文读过之后,印象深刻的只有寥寥几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中缺少亮点,没有自己的"华彩",没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那抹"红色",所以,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不用提印象深刻了。那么,教师应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有亮点呢?  相似文献   

13.
李懿 《四川教育》2009,(7):58-58
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识字,这就须从“内功”着力了。 一、以趣促趣,调动自主识字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来拨动学生兴趣那根“弦”,让他们奏出最美、最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14.
阅读,让我们在文字中华贵,在文字中美丽,在文字中冷峻,在文字中舞蹈。一颗心,一本书,一个人,一段音乐,一个空间,文字像一只无形却温柔的手,拨动了不同读者心中每一根共鸣的弦;文字如花,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盛开着她别有情致的芬芳;文字像午夜的谁叩动了心门,在每一个心房都激起了清脆的回声。  相似文献   

15.
张光鉴教授说过:"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对课堂的激情。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释放,生命的"情"弦才能拨动,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6.
提及作文,我们定会为学生们那千篇一律的作文所困扰。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呢?自高效课堂研究开展以来,作文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就作文情境教学法,谈几点实践策略。一、创设和谐情境情境教学要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因此围绕"情"字,我们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7.
我的书桌上,放着两只小小的方形纸盒,一只浅蓝,一只粉红。每次目光触及,总会拨动我内心深处那根最温柔的弦,乐之融融,醉之陶陶。那次四年级语文对外公开课,虽然我已准备十分充分,但面对众多听课教师,手心还是紧张得出了汗。预备铃响了,学生和听课教师在听课室中按次序坐定。偌大的教室,  相似文献   

18.
唐雪芬 《班主任》2010,(8):36-37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好动贪玩。课堂上一支笔、一把尺甚至一块小小的橡皮,都会成为他们尽情展露天性的小玩具。如何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文章都是有情物,世人皆为有情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根细细的、不易触及的情弦,只有触动了这根弦,才能引发共鸣,产生积极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和角色中,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使学生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20.
民初"苏南五中"盛绩的缔造者童伯章校长积极倡导作文教学改革,大胆尝试"下水作文"法,采用一题多作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童伯章一题三作,对于现今"下水作文"有很多借鉴意义,可以解开教师下水写作的身份、学生作文表述的角度、写作文体等等的"结",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自由写作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