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雅娟 《河北教育》2007,(10):42-42
在学习生字中运用想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的特点。如教“火”字的时候,与图一齐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一个“火”字。如此多次引导思考练习后,于是学生说:老师,鸟字那一点就是它的眼睛,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就“乌”黑一片,  相似文献   

2.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即通常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都是些独体字,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这些字所象之形,所指之事,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一般是象形字)组合成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据统计也不过一千多字,但如果能很好地理解了它的组合为义的造字特点,对文字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汉字造字法中最重要的要数“形声”。“形”,指的是形旁,也叫意符;其作用在于指出字的类属,如以“言、土、火、金、木”等为形旁的字,一般是表示这一类字分别与语言、土地、光热、金属和树木等意义有关;“声”,指的是声旁,或称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如“竽、枝、功、饱、盒、妈、鲳”等字的声旁“于、支、工、包、合、马、昌”则分别起了这些字的标音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作用是把音、义结合的语言记录下来,因此,汉字的栽体是它的形,汉字的内涵是它的音和义。汉字把有声语言的听觉信息转换为汉字符号的视觉信息,这些符号所负载的实际上是不同的语言单位。形是字的本身,字音和字义是字所记录语言的声音和内容。认识、研究汉字,实质就是认识、研究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笔者从形音义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谈“0”和“零”这两个常用汉字的异同,从而回答“0”=“零”与“零”≠“0”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怪树     
路旁,躺着一粒种子。小兔、小猴和小熊看见了,很奇怪:“这是什么种子,从没见过”。小兔说:“我们把它种下,等它长大了,就知道是什么种子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各种教材在“小熊儿”的儿化读音上存在的分歧,提出了确立“小熊儿”即韵母iong的儿化规范读音的前提和规范读音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针对各种教材在“小熊儿”的儿化读音上存在的分歧,提出了确立“小熊儿”即韵母iong的儿化规范读音的前提和规范读音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刘立亮 《江苏教育》2022,(85):54-57
左右结构的字,是汉字的重要结构类型之一。它包括左宽右窄、左窄右宽、左右同宽、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这个字,属于左宽右窄类型,又属于左低右高类型,在左右结构的汉字中,有代表性;同时,“和”又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写好“和”,理解“和”,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同学可能都已经发现,在汉字中,许多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写法好像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在汉字创造的时候,每个字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的,而简体字呢,往往比较多地考虑了书写的方便,所以,要真正弄懂一个字的意思,最好是也看一下它的繁体。你看,下面的“双”字,简体字和繁体字相差多大啊,那么,为什么繁体字要这么  相似文献   

9.
天天和汉字打交道,对我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快乐的小精灵。有时,写着写着,我会忍不住停下笔来,琢磨这由横竖撇捺组成的奇妙的汉字,细细品位它独特的韵味。看到“笑”字,我的心情便愉快;看到“哭”字,就仿佛看见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正独自流泪;看到“山”字,一座直插云天的大山立刻就会耸立在眼前;看到“旦”字,  相似文献   

10.
名人造字     
有一些汉字的来由,与古今一些名人有关,说来饶有情趣。 秦始皇改字秦始皇以前,“秦”写“栗”。秦始皇认为这个字“二王坐一登(木)”,很不吉利,就改为“秦”字,因它“春”与“秋”各占一半:象征秦王朝永固。然而,后人对“秦”字提出不少非议:“‘春’而无曰、‘秋’而无火,亦不吉利。”其实,秦王朝寿命很短,不在于改一字,而在于仁义不施,民心尽失。  相似文献   

11.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造字义为“日光”,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字头缺失、语源混乱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童树 《小火炬》2012,(1):54-55
第一回:字典爷爷新鲜登台 巧解“福”字众编喝彩 小嘎特别播报:各位亲爱的火丝、火粉、火炬迷们,据叽里呱啦报道组最新消息,有一位神秘莫测的字典爷爷将成为我们“说东道西话汉字”栏目的当家掌门人!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表意体系的文字。到现在它依然魅力无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因为它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影缩的方式传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字是汉字中的重要一员,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它排在第一部第一字。从“一”字及与“一”字相关的“天”、“元”等字的含义上,我们可以透析出汉字不单单是一种书写符号,它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更多地传达着中华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4.
尽管在语言实践中早已把“○”(ling、零)作为一个汉字经常使用,但迄今还未被语言学界所接受。它显然不同于阿拉伯数码中的“0”,因为“0”的印刷体是个长形的圆圈,仅占同号汉字一半的位置,而汉文中的“○”却是一个正圆,占一个同号汉字的位置。汉字“○”最早出现在宋金时期的古籍中,如《测圆海镜》将1024写作“一千○二十四”。它是由表示脱文的“□”演化而来的,其四角号码应同“□”一样而定为6000,笔画应按它的实际写法定为一画,部首应编定为“(……)”部  相似文献   

15.
杨家华 《小学生》2009,(10):29-29
我家有一只小小的狐狸狗,全身长着金黄色的毛。它的名字叫“小卡拉”。“小卡拉”两只耳朵尖尖的,平时耷拉着,如果听到奇怪的声音,立刻就会竖起来。它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在夜里会发出淡淡的绿色的光,像两只。参火虫。大眼睛下面,是一个黑黑的鼻子,时常东嗅嗅,西嗅嗅,好像在侦探有无敌情。  相似文献   

16.
迭≠叠     
史国东 《学语文》2002,(2):25-25
在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中,“迭”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对此作了调整,不再将“叠”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迭”和“叠”都是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4,(10):48-48
我们常说:“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其实,这个咸淡的“咸”字,在古代,不挨盐的边,没有一点“咸”味。它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把另一个人的头砍掉的意思。 “咸”的甲骨文右边是一件叫“戌”的兵器,形状像个长柄斧;左边是一个人的“口”,就是“用大斧砍了人头”。“咸”是一个会意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在,它的“戌”“口”结构都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稍微移动了一下“口”的位置。可见,“咸”是一个汉字古化石,已经经历不少年代了。“咸”字的结构没变,字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凶残的动词“杀”慢慢地变成了今天的副词“都”。  相似文献   

18.
小熊可可     
“哈,我点了(乌拉拉),它就要蹦起来喽!”雨天,地下通道里一个穿灰黑条纹外套的小男孩儿响亮地吹起口哨,小熊形的自动点唱机的“身体”开始微微颠动.热辣的摇滚乐符像一窝四下逃走的小兔从它体内逃逸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说“三”     
子晨 《中文自修》2006,(6):56-56
在汉字中,“三”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字,它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数词,二加一的和就是三,可是,清代却有一个叫汪中的学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研究“三”和“九”这两个汉字,因为他发现,“三”其实并不简单,当“三”和其他汉字组合成新的词组时,会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十分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浅析“品”字形结构汉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说文解字》中,“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类文字一般都是表意的。考察它们的组成结构对于令人理解古代文化社会有很大帮助。“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蕴。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特点,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数的概念、哲学思想以及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和平衡美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