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女性在挣脱父权权威确立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又面临新的男权话语的遮蔽与塑造,中国大陆女性电影的衍变即反映了女性主体的生成与失落过程。女性电影虽然确立了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主体性想象,但缺乏电影话语层面的女性自觉,未能形成真正自足的女性主体的电影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在西方女权思想与中国本土妇女解放吁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女性终于可以亲自为自我的权利高声疾呼,并得到社会的响应,一个不断拓展的知识女性话语空间也逐渐显现。在这些知识女性中,陈衡哲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从寻求女性的独立,到人格的平等,再到后来认识到男女性别的差异,陈衡哲在努力建立五四女性话语空间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而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话语嬗变也体现出五四知识女性话语空间的拓展与让渡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3.
薛珊 《华章》2011,(10)
回族女性研究是中国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回族女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着力于回顾既往回族女性研究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历史追溯与反思,就回族女性研究及其文化环境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的女性城市小说多以后现代语境下的城市生活为背景,以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个体话语,以她们的个体体验竭力撕碎关于传统的、男性和女性的种种幻明,扰乱主流文学的话语规范和象征秩序,“让人们从一个破碎的一角中得以窥见一个女性的真实的自我”,顽强地支撑起女性话语的独特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理论,以厨房空间为视角,结合《厨房》、《双面胶》、《白水青菜》和《双食记》等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文本,对女性在厨房空间中的性别建构、女性命运、身份认同以及反抗失语状态进行探讨:女性在厨房空间中,面临着来自男性霸权的话语统治、传统女性的精神压迫以及现代女性入侵者互相攻击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跻身报刊活动,努力充当女界喉舌,在为女界立言、建构女性话语空间方面启发了女性的思想觉悟,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并以其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探讨近代知识女性是如何借助报刊活动从"失语"到"发声"建构女性话语空间,冲破私人领域束缚而步入公共领域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话语范型与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女性写作与主流话语之间呈现一种分享与受制的关系,既对时尚主流应合,又保持一份自觉的疏离,同时惜鉴其话语资源来拓展文学想象、文本叙事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回族是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显示,在皖北回族女性中,真正了解伊斯兰教教义、虔诚实践宗教功修的人较少。同时,多数回族女性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内心充满对真主的依恋和敬畏。宗教信仰的日益内化已经成为散杂居回族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领域,女性失语症并未终结。为了消除女性失语症,把叙事学和性别因素结合起来从对话性的角度锲入女性学,探讨了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前提、理论基础和具体表现,提倡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这种写作策略。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的具体体现又主要以结构上的暗辩体、不可靠叙述、人物的“抢话”、转述语中的自由间接引语为典型。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是女性学与叙事话语的契合。它为建构女性话语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为女性写作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它是一种策略化本质描述、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不是绝对化、普遍化的本质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消除女性失语症,建构女性话语;最终目的是观照现实,改造现存的社会。我们高举的价值立场是不具有强权性的女性人主义价值立场。它瓦解、颠覆的是男权制度、男权话语而不是具体的丰富的个体男人。  相似文献   

10.
身体在伊瑞格蕾(Irigaray)的“女人话”(parler-femme/female language),西苏(Cixous)的“女性写作”(ecriture feminine/women's writing)和克里斯蒂娃(Kristeva)的“符号界”(the semiotic)理论当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但前两者所强调的女性话语依然是建立在本质主义的女性身体基础上的,因此在颠覆男性-意识/女性-身体这个西方传统二元对立项的同时又无形中使之强化。克里斯蒂娃则摆脱了本质主义的身体,倡导回归母性空间和身体性的符号界。这就取消了原有的二元对立,使女性话语成为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介入的反男性中心话语和理性主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女性话语是女性文学的本质属性,将最终决定女性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只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把女性话语和女权运动纠缠起来,在政治的层面上来分析女性文学,而不是真正地回到文本中去,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论文试图通过“时间”、“意象”和“成长”等几个大框架来具体阐述女性话语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书写了人文主义思想,在《威尼斯商人》中,以鲍西娅与女仆尼莉莎为代表的女性通过“第三空间”扭转了威尼斯的悲剧,展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女性话语权力的地位。以爱德华·索亚的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第三空间”的角度分析该戏剧中的空间建构以及话语权力的转向问题,旨在为研究莎剧开辟新的视角,感受莎剧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揭示女性独立思想意识的觉醒对其命运走向与救赎他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侗族戏剧出现在侗族男性话语确立的年代,女性与女性角色就应处在第二者或第二性的行列,而风行于西南地区的侗戏却流淌着一股浓浓的女性气息,即女性话语的高扬和男权话语的低调,更有甚者是男性角色和话语的严重缺席。从侗戏产生的背景、侗戏中女性话语的高扬以及侗戏女性人物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侗戏的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写作研究在20世纪末的中国成为人文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而八九十年代,作为女性意识在文学中最为蓬勃的一个时间界定,女性写作话语空间无论在纵向的挖掘还是横向的拓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是我们又隐隐约约可以窥视出女性写作话语的一股暗流,即从“开放”到“负开放”的姿态演变。  相似文献   

15.
当代女性写作与主流话语之间呈现一种分享与受制的关系,既对时尚主流应合,又保持一份自觉的疏离,同时借鉴其话语资源来拓展学想象、本叙事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女性话语在当代摩梭文化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摩梭文化中女性话语主要表现在两大空间:以海、山、洞、屋、铺为代表的可视空间和以民歌、民谣为代表的情感空间。摩梭文化的本质在于鼎突男女和谐与平等。  相似文献   

17.
袁昌英之所以在上世纪20年代末还在写妇女问题剧,主要是女性意识使然,现代文明的负面效应和现代戏剧创作中的女性失语,使她的女性防卫意识和主体意识警觉,她要为同类解除痛苦。她有意识地把女性戏剧从男性话语秩序中独立出来,还女性表达个人经验的权利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与焦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呼唤女性话语权力、重建女性话语系统、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影响的焦虑三方面描述和阐释了中国当代女性书写中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 ,指出能否利用西方话语资源 ,建构全球文化语境下的本土女性话语体系 ,实现女性写作的话语自立 ,是女性文学走出尴尬与焦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女性话语是以男性意识为模式与规范,还是“以性意识为规范”?为了还“女性”话旆的本真面貌,中国女作家通过她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建构,希望建构出真正的与男性话语平等存在的“女性话语”。但是在建构女性话语的过程中。女作家们的努力地展现了女性话语建构的迷惘。男权意识规范女性话语势力的强大,是赞成女性话语建构迷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作家试图指引女性把身体从男性中心文化中剥离出来,回归到女性自我,寻找灵魂与身体的整合.海男的长篇小说《裸露》以人体模特肖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用独特的女性话语,突出表现女性个体的内省经验和性别意识,真实展现女性的成长历程和其特有的隐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