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姜友芝 《学语文》2011,(5):52-5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钱基博称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得其神理”,同时也尊崇唐宋诸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项脊轩志》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问到:“为什么作者回忆的三代人中全都是女性,没有一个男性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光这篇文章,归有光的许多文章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寒花葬志》、《女如兰圹忘》、《女二二圹忘》、《先妣事略》无不如此。但要说没有男性也不确切,《先妣事略》按说是写他的母亲的,但是里面却有“外祖讳行,太学生”,“外祖与其二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朐胸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等等。看来,课文中没有男性别有用意。  相似文献   

3.
明代诗文中衰,拟古成风。其时,却有一位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老儒,慨然以力挽颓波为己任,终于成为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杰出散文家,他就是归有光。几百年来,人们读到他的《寒花葬志》、《先妣事略》、《女如兰塘志》,特别是《项脊轩志》时,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像一泓甘甜的泉水,泌人心睥,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继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后,于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只选了归有光一人的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公认的"太仆最胜之文"。归有光对"志"和"记"是有严格区分的,他的文集中《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兰圹志》《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因此,《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记事或物是辅,记人是主。抓住人物——文中的三个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中补记部分,分析它与前文的联系。(重点)2.通过补充文中删减的段落,体会传统文人的家族情怀,感悟“至情至性”主题。(难点)【课前准备】1.自主研读文本,梳理文意。2.梳理归有光的生平经历,阅读《家谱记》《先妣事略》《请敕命事略》。3.阅读“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相关表述,了解单元主题。  相似文献   

6.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项脊轩志》,参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感受归有光以清淡之笔描写家常琐事,体会作者借一阁抒家世变迁、人生得失的悲喜之情。【预习任务】1.朗读《项脊轩志》3遍,读准字词读音:修葺、垣墙、栏楯、偃仰、异爨、老妪、先妣、呱呱而泣、象笏、扃牖。对照注释,解释字词意思:方丈、下注、周庭、往往、凡再变、乳二世、束发、过余、大类、归宁。  相似文献   

7.
《古文约选》是桐城派始祖方苞为当时国子监学生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它不选先秦文和《史记》,主要选两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是方苞古文理论的很好体现。其中评语较多地论述了作家创作渊源与风格的关系以及古文创作得失,是研究方苞古文理论的宝贵文献。《古文约选》的广泛传布,促进了方苞“义法”说的广泛接受,对桐城派的另一部重要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贺葆真是桐城派晚期重要古文家贺涛之子,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的动荡与转型,他的日记所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利用《贺葆真日记》重点讨论晚期北方桐城派作家群体活动图景、徐世昌幕府与北方桐城派、贺涛的阅读与桐城文派的新变与守旧等问题。对《贺葆真日记》的研究,既可以补充刘声木的《桐城文学渊源考》记录的不足,同时又可展现晚期桐城派内部的发展情况和桐城派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冯志沂是清道光时期桐城派作家,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评价他是梅曾亮的"高第弟子"。在师事梅曾亮十余年间,他忠实地践行梅氏的古文理论,古文造诣日益精进,文风简净精洁,在梅氏诸弟子中堪称翘楚。因此,冯志沂在道光时期桐城派作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 戴名世是清康熙时代一位卓有建树的古文作家。关于这位古文作家与当时古文主潮——“桐城派”之间的关系,解放以来研究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有的认为戴名世不属“桐城派”。如贺珏在《戴名世及其思想的初步考察》(《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合刊)中说:“戴名世虽是桐城人,又与方苞同以古文著名,但他与后来的桐城文派理论和风格是不同的。”也有的认为戴名世虽不属“桐城  相似文献   

11.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散文家,经过钱谦益广泛介绍,清初散文学唐宋渐成风气。由于特殊时代文化背景和归有光的散文艺术成就,桐城派从众多明代散文家中选择归有光作为祖述典型。  相似文献   

12.
归有光之文上继韩欧,下开桐城古文。桐城派文人论其风神,以为高者在神境,然有文人矜张之气;评归氏为文旨要,非议其为学主于文,乖离程朱之学而近俚,以义理尺度批判其浮浅;述震川作文门径,以为挚而有法,取法其文章古雅格调,易之以雅洁文风。桐城派的批评从侧面反映了正统文论崇道尊文的祈向。由此可以看出:归有光散文关切人生疾苦的情感书动摇了"载道"文统的根基,抒写怀抱的文人之文体现出了民间叙事清新质朴的特征,以传纪之笔叙事表明近世文法已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13.
论震川文章的清人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发掘了清代二十余家有关震川文章的评点,总结了归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生活化、亲情化、小说化、平淡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肯定了震川文章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文章对清代否定震川散文的一些主要论点作了分析,认为归有光是中国散文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从“杂文学”到“纯文学”、从古代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先驱、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假如以此标尺来加以衡量的话,恐怕对他的评价再高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4.
南通范当世,文名被其诗名所掩,本文探讨其散文渊源、理论和艺术风格.范氏遥继桐城古文,私淑曾国藩,师张裕钊,友吴汝纶,主张在继承桐城古文的基础上风格多变,其散文具有“简奥苍坚”、“辞气昌盛”和“诙诡、奇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雅洁"是桐城古文家对散文语言的整体要求,它肇始于方苞,发展于刘大櫆。刘大櫆在其理论著作《论文偶记》中提出文章"十二贵",就散文语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具体的作文准则,并且在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中,很自觉地体现了"文贵简"、"文贵高"、"文贵华"、"文贵远"等文论观点。该文拟把刘大櫆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探寻散文语言的"雅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桐城派在广西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毫无疑问是在清嘉庆、道光年间,但实际上,桐城派与广西的最早接触,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他就是雍乾时期广西武宣人陈仁。陈仁从游方苞十年,受方苞古文思想影响,形成了"文以载道"的观念和论文以辨体为先的思想。其古文以文气雄伟著称。陈仁虽未能掀起广西学习桐城古文的风气,但他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结合清初以来广西古文创作经世实用的文风,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清代广西古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为桐城派在广西的兴盛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对“前时代”的接受、在“现时代”中的孤苦境遇和他面对“后时代”所具有的开放与期待的心态,共同构成了他作为儒家士人的精神坐标,这种特殊的精神生命显示了儒家文化对于中国士人精神生命建构的范式意义和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台湾作家桂文亚是当今海峡两岸儿童散文创作的重要代表。她的校园散文借用了小说的叙事技巧,着力于建构自我人物形象,在保持儿童本色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她自觉的“社会性”意识,并南此带给校园散文理趣之美、人性之美和真善之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这是桂文亚少儿散文创作的风格,也体现出桂文亚对其童年的透视和对少儿的人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9.
阿城的《棋王》是其代表之作,《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一生的最后作品。这两部作品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下棋的题材,同样面对灾难的背景(“文革”和“二战”),都是反思之作。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同的文化选择,这样的选择向度与作者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名胜景观大体可分为两类,即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古迹.北京的名胜景观不仅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最能体现北京城的城市文化.从故宫、天坛等气势宏大的历史名胜,到北海、颐和园等鬼斧神工的风景名胜,无一不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精魂.在散文家的众多关于北京名胜的散文佳作中,集中展示了北京名胜景观的独特之处——皇家气派、历史底蕴、雅俗相彰.在散文家们的观赏与反思的同时,这些名胜景观又在另一层面上启发了人们对生命本体的深层思考,由此,作家与名胜景观之间就形成了互相审视的关系.北京的历史、文化,乃至城市精神,也都一一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