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是近几十年来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热点问题。荣艳红博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一书从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的角度为学校,特别是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一、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思维的创造或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全程的配合。长期以来,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我国教育政策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创造或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  相似文献   

2.
符吉霞  王祖浩 《中学教育》2019,16(6):100-108
批判性思维被视为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本文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修订后的11-12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分析中学科学课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特征,该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估方面对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成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讨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批判性的思维,开启新的认知与实践,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更好地体现了研讨课的这一本质。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全面探索和深入考察可以更好地把握研讨课的目标及要求。本文为《Seminar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报告》的研究报告,主要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主要内容、方法,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重点探讨了批判性思维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分析(Cultural Analysis)”是英国课程论专家、现代西方文化课程论主要代表—劳顿(Denis Lawton)创立的课程规划研究方法。劳顿在他的《课程研究与教育规划》(1983)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分析”的理论,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文化与国家课程》(1989)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现在笔者以这两本书为基础,概要地介绍劳顿的这一重要课程理论及其在英国社会中的应用,以丰富我国当前的课程论研究,推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一书因其提出结构课程,发现法以及直觉思维等价的教育思想而在国内外教育界引起的强烈反应,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教育过程》主要思想对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从性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而思想的载体是语言,因此,教育领域以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努力从未间断。时至今日,"语言转向"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主题及范式,由袁张帆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便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批判性话语分析等方法为依托,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当代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它为人们研究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研究问题,提出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将会促进当代教育研究在研究性质、研究主题与研究条件等方面发生一系列转变。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对美国K-12《国家共同英语标准》构件之一的K《文学阅读标准》和30册霍顿米夫林学前点读读本中所涵盖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策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美国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从幼儿抓起,通过阅读与提问接触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精神,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了解和研究美国学前阅读教育的特征,对把握我国学前阅读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把“学会学习”列于未来教育四大支柱之首。从终身教育的社会来看,这实为必然。本人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对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主张:既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真正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自主学习的契合,以适应新课程方案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与超越》一书最近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由李卓宝、方惠坚、安洪溪主编的《坚持与超越》: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途径的研究与试验一书,1997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后,1998年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9月,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又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获得此次一等奖的共33项)。《坚持与超越》一书,是我校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的国家级重点课题: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途径的研究与试验,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乡土中国》一书,探索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在《乡土中国》阅读中应用的必要性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展深度阅读和应用批判性思维,学生在理解《乡土中国》中的社会问题、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此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提升,能够提出有根据的观点,并进行推理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迈克尔·W·阿普尔是批判教育研究的杰出代表,在国际教育界颇具影响力,被誉为世界上致力于建立一种批判性及民主化教育的最杰出的学者之一.阿普尔的批判课程理论为批判性地审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其批判课程思想主要包括课程的本质是合法化的官方知识、课程知识具有意识形态的潜在性和遮蔽性、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群策群力、课程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课程传递要实现“反思性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六部分.作为一名批判理论的代表,阿普尔的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与民主取向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泛意识形态化、缺乏批判性实践的缺陷.据此,作者提出返璞归真,追寻公正;构建网络,实现对话;多元评价,适当放权;加强培训,赋权于师等四点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研究了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五个被公认为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做了详细的解读,为美国教育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通过分析芬兰、日本、新加坡和日本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期为我国迈向优秀教育、实现不断超越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窦桂梅,特级教师,现从教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曾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下"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分别对其作过系列专题介绍。出版个人专著主要有《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等十余部,另主编、参编多部著作,发表多篇论文。  相似文献   

15.
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承明副教授著的 ,《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一书 ,已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专著回答了“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中国语文教育应该进行怎样的思考与选择”这一热点问题。全书共分“中西语文教育历史比较” ;“中外语文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研究” ;“中外语文德育异同” ;“中外语文教材差异” ;“中外阅读教学比较” ;“中外作文教学比较” ;“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与超越”等 8章。比较教育是我国新兴的研究领域 ,该书写作过程中研究的艰辛可想而知。《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 ,是国内第一部较为…  相似文献   

16.
刘婷 《家教世界》2013,(10):249-25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近年来美、英等发达国家又高中、大学课程中专门的有关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并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个人成长教育的核心任务。我国此方面的研究相比较少。本文就如何引荐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理论及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现状,并用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浅谈该如何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着眼于世界教育发展的前沿,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更需要我们对国外相关课程发展状况的了解和把握。《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策略》与《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两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美国中小学社会课的发展历程、知识基础、讲授方法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分析和讲解,为我们了解国外社会课的发展动态,反观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为新时代的课程研究指明了方向。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呈现出四大特征:即从“依附”走向“独立”:课程研究意识更加自觉;从“静态化”到“动态化”:课程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研究方法呈现综合化态势;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更加多样。课程研究中也凸显一些问题:课程研究主体规模较小,研究队伍有待扩大;课程实践具体问题受关注程度低,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课程研究以理论阐释为主,实证研究缺乏;囿于“以外比中”的传统,课程研究缺乏本土理论创新等问题。在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课程研究的路向。  相似文献   

19.
<正>佘双好与顾海良撰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研究》一书,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教学体系与课程建设实现途径方面研究的著作。该书紧密联系社会发展新动态、理论发展新特点、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从学科理论和社会实践融合视域出发,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做出多元化思考。作者综合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罗宾逊与柏林学派 柏林学派是指以罗宾逊为首,以马克斯·普朗克教育研究所为中心形成的课程理论研究的学派。该学派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柏林是德国当代课程研究与课程发展的策源地,其标志就是罗宾逊的《作为课程修订的教育改革》一书的正式出版。 《作为课程修订的教育改革》一书之所以被誉为德国课程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其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引进“课程”概念来替代“教学计划”。在德国教育文献中,“课程”一词在巴罗珂时期是“教学计划”的代名词,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实现。随着英、美等国的课程研究的发展,原有的“教学计划”概念已远远不能解释和涵盖整个教育与教学活动及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