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新华社报道,近斯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祭坛、祭坑并出土一批价值极高的玉石礼器。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二百多件,其中一条环形玉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玉龙直径4.2厘米,首尾相接,吻部略突,头上两角清晰可辨,两眼圆睁。同时出土的还有3个玉人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人体玉雕像。凌家滩遗址面积为60万平方米,遗址内有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一处大型墓地。专家们推测,5000年前的凌家滩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群。安徽凌家滩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程实  相似文献   

2.
齐颖 《中学理科》2007,(5):92-92
玉,石之美者.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畅致远的声音的美石称为玉,并称赞这是玉之“五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如河南装李岗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层、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等等,出土的玉器将中华文明推至距今8000年前,比文字记载足足早了3000年,可谓“古国玉史启文明”.无论何种玉石,都以中国的雕刻技艺最为高超,精美绝伦,有“东方艺术”的美称.中国的“国”字就是将玉围起来.由此看来,中国的国石就是玉.  相似文献   

3.
笔以岫玉史前开发的历史做了认真的研究,指出岫玉的开发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岫玉器的发现主要集中在红山化遗址和辽东半岛,岫玉器在红山化时期,已达到了玉与石、玉器与石器的彻底分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玉器,赋予了玉以道德、价值观念;岫玉器是我国玉化的一朵奇葩。针对岫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还指出应早日制定出岫玉的准确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破解晚期良渚文化人从江南神秘失踪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我国江南地区良渚文化如何消失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未解的千古之谜。本文结合相关学术研究的新观点,试对此作一探讨。分析认为,江南地区良渚文化的消失原因,应为发生严重的海水倒灌造成淡水资源缺乏,晚期良渚文化人整体迁出“江南地区”所致。这主要表现在,良渚文化晚期“江南地区”具有发生海侵或海水倒灌的气候条件;“江南地区”多数良渚文化晚期遗址的考古未曾发现海侵遗迹;史籍有关于我国在良渚文化晚期时发生海水倒灌的记载;“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晚期遗址的考古资料中有淡水资源缺乏的显示。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是中国史前玉礼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兴隆洼文化早期阶段玉器作为实用工具介入人们的生活,为玉器从石器向礼器的转变孕育了基础;至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晚期则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玉礼制度化的萌芽;红山文化时期玉礼器丰富且具有一定功用和类别区分,尽管随葬用玉数量仍缺少严谨规制,用玉组合亦未形成定制,但其玉礼器的使用大体上形成了礼制的雏形;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虽不如红山文化丰富,但出现了玉钺和玉斧等兵仪类玉礼器,在玉礼器的随葬数量与使用对象的身份、性别方面也具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反映出玉礼向制度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八十年代,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五地点一号墓出土的龟形玉器,学者们一律命名为"玉龟"或"玉鳖",这样的命名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实际上,此件玉器是五千年前的红山先民模仿"鼋"雕琢的,应该命名为"玉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出此件玉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殷墟以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为核心区域,这两处遗址被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黄河中长游地区玉器最早发现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一期文化遗存内,玉器多为小件绿松石质穿孔几何形人体佩戴物。这一用玉传统在河南中部地区延续时间超过千年。同时可知,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迹象表明,玉器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以距今7 000年左右为界,玉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大地湾文化玉器为代表的新突破。陕西宝鸡关桃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内出土玉环1件。这是本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真玉制品,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第一件环状玉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窑沟古窑群是为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兴建提供大部青砖瓦和琉璃制品的专用窑。如今古窑已失全貌,但一部分遗址尚存。从遗址出土的窑印、青砖、瓦及琉璃制品看,与溥仁寺碑文的记述是一致的,也与当时大臣的奏折内容相印证,说明古窑群与山庄外八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正希腊考古学家日前在本国发现欧洲最早的葡萄酒样品,时代约在公元前4200年。发现葡萄酒的遗址名为蒂克里塔什,位于希腊东马其顿地区德拉马的东南部。考古学家1920年首次在蒂克里塔什遗址进行勘探,随后的近百年时间陆续进行了多次挖掘和探测。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最深的地层探挖土壤样本时,发现了四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房子。由于这几座房子曾在很短时  相似文献   

11.
"游丝毛雕"阴刻线工艺发端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中晚期至东汉之际,至汉代这种治玉工艺日臻成熟完善,成为同时代玉作工艺成就的代表作。游丝阴线的刻划多是用细小勾砣旋切而成,组图形态有单阴线、双阴线、直线、曲线、短斜线等多种,此类微雕阴线本身亦有粗细、繁简、深浅之分。高濂《遵生八笺》所述的"双钩碾法、游丝白描",仅是汉玉"游丝毛雕"中的一种特殊形态,不能将其作为定义、判别汉玉"游丝毛雕"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游牧为生的契丹民族,在历史渊源上并无用玉的传统。建国以后,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政治礼制、宗教、世俗以及朝聘往来诸领域广泛使用玉器,形成了具有浓郁草原文化气息的玉文化,对其后的金元玉器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玉器系统,为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疆和田玉是中华玉文化的主要载体,向世人传达了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笔者从和田玉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产地作为中华文明圈的属地、见证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融入中国历史文化的血脉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和田玉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代的隐士常常被人与无足轻重的葫芦联系在一起,"无益"又"无用",生命之轻承载着隐士生存之重;出仕的君子则是"比德于玉";隐士不臣君主,不友诸侯,让君主难容,因而受到迫害。隐士只好或佯狂于世,或遁迹深山,以求全生。  相似文献   

15.
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玉”在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由此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玉文化。对玉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礼俗及古人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16.
就鞍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几件玉器,玉石耜、玉石斧、玉石刻刀做了深入分析,对当时鞍山地区原始人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几件玉石器的文化内涵做了较深刻的剖析,指出鞍山地区发现的玉器与岫玉的关系,以及与红山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9.
玉蝉是一种常见的古代玉器,从先秦到汉代玉蝉的形制由简入繁且趋向写实。玉蝉有穿孔和未穿孔两种形式,分别为戴和作之用。汉代,玉蝉成为玉的主要形式,其原因在于蝉的生活习性和汉代所提倡的君子思想及灵魂不灭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