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党际协商民主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党际协商民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光辉的发展历程。党际协商民主之所以存在并不断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构成了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并不断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到中国,正值中国民主建设刚刚起步之际,许多学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联系起来研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命这一命题的提出,其现实意义在于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和追求目标,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又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矛盾与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凸显,协商民主的内涵逐步扩大,协商主体不断增多,协商事项范围不断扩大,协商的内在程序化、制度化要求不断增强,亟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更加有效的协商体系和机制,创制更多的民主协商平台和渠道。  相似文献   

4.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理论和机制,在当前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过程中有时被混为一谈,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二者的各自发展与借鉴融合,也可能对其产生错误的指导,阻碍民主实践的深入发展。因此,应当从两者对自由代议制民主的共同批判中初窥两者对负责任的公民、常态参与、实质平等、公民自治的共同追求,在协商民主论者对参与民主失败的反思与批判中审视和剖析两者在社会背景、发展策略、实现目标、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区别,在总结参与广度和协商深度之间区别的基础上,初步探索构建"参与性协商民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政党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进行直接协商的政治形式。政党协商始终坚持政治、制度、价值等基本原则,在制度建设、实践探索、程序设计和观念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条件下,政党协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既注重挖掘既有的存量资源,又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积极推动政党协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是在批评现代民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当代民主的新形态。它强调公民的平等参与、理性思考和协商对话,对公民提出了协商民主素养的要求。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公民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就是让教育体现协商民主的精神,建立一种以协商为核心的民主教育模式,包括建立以协商为核心的教育治理机制,建设以协商为核心的学校和班级治理组织,构建协商课程,开展协商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成果,协商民主理论所主张的平等参与、公共协商等精神与我国农村社会基层民主本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中国宪政语境下赋予其新的涵义,将其普适性精神及合理内核运用于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应在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实践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协商民主理论本土化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面对协商民主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领域发展面临的困境,我们应沿着"协商"到"民主"路径,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协商民主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主体表达功能及管理体制的转型。逐步确立在协商民主基础上以法治为基础的一系列治理规则及制度安排,使协商民主理论基础在对农村民主管理实施的现代性改造的实践在最本质意义上与国家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切实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在中国宪政体制下的良性运行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原理运用到党内民主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协商民主功能的分析,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立场,明确党内协商民主的根本功能是既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顺应时代潮流。围绕这一根本功能,运用政治学的功能分析法,可以概括出党内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即政治合法化功能、政治参与功能、政治稳定功能和政治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一种由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目前,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已经进入了协商民主的主流话语阶段。相较于竞争性的选举民主,中国的执政者在价值偏好上更容易接受非竞争性的协商民主。当前中国的公共协商模式主要是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协商,虽然它契合了协商民主的精神和价值,但是离规范化的的协商民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公共协商的前景就是要从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式协商走向公民主导的对话式协商。  相似文献   

10.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民主进程不同阶段的产物。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批判与发展,但就本质而言,两者统一于人民主权。协商民主强调以"话语"为中心,选举民主强调以"选票"为中心。在民主实践进程中,两者相互补充。建立以选举民主为主、协商民主为辅的民主模式,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新的治理形式,对扩大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党内协商民主的价值;党内协商民主的现实性;以及促进党内协商民主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再造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理性,推动政治关系和谐.与之相应,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也存在至少三个漏洞:在结构上,可能被借用为政府扩张的动因;在过程上,可能被稀释为无果而终的对话;在政策上,异质为"强势集团"为自身争取政策利益的"白手套".要发挥协商民主理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到:盘活体制内的政治存量,提高政治主体协商职能,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协商"结构增长";通过"赋理协商"和"赋权协商",实现利益有效表达与利益综合的有效衔接;开放媒体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程序.现实情况下,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浸润协商理念比单纯地追求协商实践形式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3.
协商政治: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新范式,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前提下,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理念基础上,对政治协商制度进行完善、创新,以实现政治协商向协商政治转变,形成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中地位逐渐呈现出来,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党内民主为中国民主政治提供了合格的民主主体、成熟的民主运行机制和健全的制度框架。新时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应做好完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建设和完善党内民主实现形式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要求,阐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村民自治制度过于倚重表决民主,使得它在收获一定政治合法性的同时,逐渐暴露出合法性建设不足的制度困境.发展协商民主可以把民主的公正性与效率性、民主的充分性与权威性、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消除臣民意识,复兴公民精神;强化公共决策的合理性,提升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46年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特殊背景下的民主实践。这次协商会议契合了协商民主的一些要求(平等、包容和理性)和特征(合法性、公开性与责任性)。从整体实力和人心向背来看,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大致处于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而政协代表名额的争议与《宪法草案案》的修改过程则体现了包容和理性。但是,其协商民主的底色又是脆弱的,这种脆弱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它的破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政党制度理论,特别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政党制度评价、民主党派的性质和政治地位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初步建构了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埃米·古特曼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理论家,她提出的民主教育思想影响非常广泛。文章对她的这一思想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把其定性为一种商议民主的教育理论,并把其主要内容总结为三个方面。最后,简要分析了她的理论对于我国当前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