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刘铭传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结束后,刘铭传留驻台湾,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建设,政绩卓著,不愧为台湾近代史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清廷对台湾“番民”实行“弃”和“剿”的消极政策,从而使得台湾岛内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刘铭传为了促进了台湾岛内的民族融合和加强对“番地”的管理,便实行了“以抚为主,攻心为上”的“抚番”政策。由于刘铭传“抚番”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终于将台湾的全部“生番”归化,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考察了刘铭传在台湾进行教育实践的大气候和小环境并把他在台湾的教育实践归纳为继续维护科举取士制度、创办西学堂以培养新式人才和对高山族人推行“汉化教育”三个方面。刘铭传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台湾近代化和高山族人民的抗日斗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大力发展文治教育,招抚高山族居民,兴建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番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学堂,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台湾特色的教育系统。通过刘铭传的教育改革,台湾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项近代化事业迅速发展,民族关系得到缓和。刘铭传在台湾教育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是卓著的,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整个教育思想发展史中也是有重要地位的,应该得到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刘铭传与台湾的研究仍然是刘氏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保台和海防建设及抚番与经济开发方面.在研究取向上,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理论性的趋势;在观点和方式方法上,有分析与评论,也有比较和争鸣;注重资料的发掘与使用;选题上,既有长期备受关注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又拓展到思想文化以至精神气质层面.这些都是近年来刘铭传研究上的新进展,也使得刘氏研究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刘铭传继承了沈葆桢筹划台湾海防的思想:讲求武备,力主保台;善后筹划,防患于未然;依托大陆,台闽联防;派大员常驻。由于时代、形势的变法,刘铭传的海防思想又有所发展,一是入手点不同,二是布防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对旅客而言,一个完整的铁路客运产品一般包括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或扩大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既是铁路客运产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核心产品即旅客位移的必要条件.因此,铁路客运产品的质量由这三个层面的产品质量决定至少包括六个方面;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捷、舒适.这六个方面总体上能够反映铁路客运产品整体质量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铁路物资运输流程的分析发现,铁路物资运输中铁路专户的开立、车皮计划的审批、日要车计划的审批等环节是职务犯罪的多发、易发环节。对该领域职务犯罪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寻找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并对铁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闻背景铁道部11月27日公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方案》。新调整的方案,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  相似文献   

11.
台北建城与开发,主要是淮军抗法名将、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时期开始的。刘铭传大规模兴建交通、市政、商贸、文化教育等设施,奠定了台北城近代化基础,台北由此成为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于台北开发和建城的历史变迁,着重探讨刘铭传的历史功绩,并作一综合考述。  相似文献   

12.
刘铭传与台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抚台期间,积极推进各项近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尤其在台北市政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为近代城市的发展树立了楷模并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3.
黄振南先生的《中法战争诸役考》在对诸多史料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 ,对中法战争中似乎已成定论的“基隆大捷”提出大胆质疑 ,对法军在淡水的伤亡人数进行认真考证 ,并对刘铭传从基隆撤军的功过是非作了重新评价。这些观点证据确凿、见解独到 ,是刘铭传抗法斗争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刘长佑于同治初年出任直隶总督,是因为畿辅地区陷于多种"匪乱",清廷期望靠他平乱致治。其任间,只能以在外督军作战为主,驻衙署时间较少,对其他政务的操理受限,不过,创始"练军"之事可算"亮点"。他在被任用的同时,也不免受到疑忌。其最后被革职,直接和表面原因是不能有效镇压"盐民"起义,就深层原因而言,则与湘系群体势力的趋衰态势不无关联。无论如何,其人对于湘、淮要员主政直隶乃至北洋来说是为前驱。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是中国近代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典型范例.火车轮子伴随着20世纪的钟声把石家庄拉入城市化的轨道,从20世纪初至民国前,石家庄发生了巨大变化,耕地被出卖、农业劳动力转移、外来人口聚集、商业与服务业崛起、空间建筑大改观、地理地位大提升,这林林总总的变化拉开了石家庄城市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西晋诗人刘琨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形象,其经典地位是由人格精神、诗歌气质、艺术表现等共同构建而成的。作为一种集体审美趣味的合成,其经典化历程反映出历代评论家、诗人、普通读者的心理与需求。刘琨的慷慨志士情怀、诗歌的清刚风骨等影响至今,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构依然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台湾“华语文教学”始于1956年,台湾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使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其发展经历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高校和民间学术社团为主的零散发展时期;一是官方主导下的正规化发展时期。虽然目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较台湾“华语文教学”具有相对优势,但二者的竞争局面也逐渐形成。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盲目乐观将导致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样,台湾方面的经验和特色也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伏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5):38-41,47
齐鲁书社出版的《铁云诗存》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刘鹗诗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引起学界的重视。《铁云诗存》存诗仅113首,却颇有研究价值。其诗大体可以分为忧民诗、记游诗、太谷诗、风情诗。文章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它们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颇具诗史价值、伦理价值和史料价值,从中可以管窥同治、光绪年间的士风与世风。  相似文献   

20.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不谙国际情形,在外交上吃亏甚大。在外国压迫和清政府自身事实上需要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派遣驻外使节。刘锡鸿因与郭嵩焘个人关系上的特殊性,得以出使英,继而出使德,组建了中国第一个驻德使馆。在德期间,刘锡鸿虽想有所作为,但由于时代及他个人的局限,他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出国后,刘锡鸿的保守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对西方的认识 ,也变得较为具体,但仍没有跳出保守思想的藩蓠。最后,由于他与郭嵩焘矛盾的激化,加上李鸿章的极力反对,刘锡鸿被撤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