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小凤 《山东教育》2005,(21):84-85
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一个是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就是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三大基本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存在很多的困惑与误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只是局限于文字表面,而对于概念内涵的理解却不够深刻。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化学《化学平衡》这一部分中有这样一类平衡,就是在一个容器中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可逆反应。我们通常把这类平衡称为“双平衡”或“多平衡”。因这类平衡中各可逆反应间的相互影响,学生分析起来很费劲,下面笔者就对此类题的解法作以探讨,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内容关于电解质溶液方面涉及较少,然而研究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问题对于无机反应以及生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电解质的化学势出发,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及离子反应平衡常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要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也就是说,要确定该酸在水溶液中为不完全电离(即存在电离平衡),依据电解质溶液理论和化学平衡原理,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考虑设计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5.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知识要点及分析庆安中学白建荣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而反应速度研究的对象不一定是可逆反应。2.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度之比,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如:3.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条件不一定影响化学平衡。(1)...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形式、对象出现了新变化.在浓度平衡常数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压强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相对压力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分数平衡常数等概念.但平衡常数的意义不变,它们的大小均只受温度影响,而且应用方向几乎不变——判断可逆反应的方向、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计算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等等.同时按照多重平衡规则将浓度平衡常数与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它可以表征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在高中化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化学平衡常数,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盐的水解平衡常数Kh。本文试从这些平衡常数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条件,从而揭示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在电解质溶液中,因电解质的电离和水解,往往存在着多个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程度不同的平衡体系。比较、判断溶液中微粒(离子、分子)数目的大小顺序,确定微粒(离子、分子)数目的恒等关系,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化学平衡等概念、  相似文献   

9.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大于零,并运用极端假设方法:即假设可逆反应正向或逆向反应进行完全,便能迅速确定有关量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傅维华 《考试》2004,(10):33-35
中学化学教材中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涉及的内容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水解和酸碱中和滴定;电化学等。概括起来就是三大基础理论,即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电解质理论。对于基本理论的复习,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的教材中,利用了高炉炼铁反应来说明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高炉炼铁反应Fe2O3 3CO←→2Fe 3CO2,故然是个可逆反应,从而引起学生对可逆反应的认识和重视。但在该反应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入空气来维持焦炭的燃烧,生成的高炉气体是从高炉顶部排  相似文献   

12.
化学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等后续知识的学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中应重视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一、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要点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一、等效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却又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中,增大或减小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的速率,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3.在气相或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固态物质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二章《化学平衡》中给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1]。由于没有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对有些问题存在疑惑或争议。例如:  相似文献   

15.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大于零,并运用极端假设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确定有关量的范围是化学平衡计算的重要题型,也是学习的难点,如果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即可逆反应都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反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大于零),再运用极端思维方法(即假设可逆反应正向或逆向反应进行完全),就能迅速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溶液理论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理论(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之一,也是命题考试的重点内容,因而熟悉电解质溶液中基础知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储备1.平衡常数:人们为了描述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用化学平衡常数来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各物质的平衡浓度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式,即K=ca(A)cb(B)/cc(C)cd(D),叫做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一个是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就是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三大基础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存在很多的困惑与误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只是局限于文字表面,而对于概念内涵的理解却不够深刻。实际上,一个化学概念的获得,既包括对它本身含义的理解,同时还包括对不同概念间的各种相互联系的理解。新的概念只有…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化学平衡问题时,通常会遇到一类题: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只要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分别对应相等的平衡状态,即等效平衡.这一类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