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我叫林枫,家住山东济南市。在大学里我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先是留在学院任教当老师后又被一家银行挖走。在单位,我是业务骨干,挺受领导器重。如果不出来,在国内过得也蛮舒服的。但那时,也许是受“出国热”的影响太深,总觉得美国像座光芒四射的“玫瑰屋”,那里有自己太多的梦想。美国并不浪漫我有一个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的博士亲戚,他们1996年给我寄了生活担保书,邀请我来美国探亲。亲戚告诉我,他们曾向移民局交过一大笔押金,如果我逾期不归,这笔押金便会付之东流。所以我必须以打工来偿还这笔飞机票款和保证金。我开始到芝加哥一家餐馆设备…  相似文献   

2.
“超时”应市而生 美国24岁的克力斯是一位电脑程序设计师.在旧金山南部一家名叫“未来工厂”的国际网络软件公司工作。他常常早出晚归.因此,克力斯累了就在电脑桌下睡一会儿.一家公司老板看准了这个商机,做起超时服务生意.他特意开发了一种电脑桌折叠床.操作电脑的人累了就在那儿躺一会儿.醒了又继续干,饿了就到该公司开设的咖啡餐厅去买点东西吃.  相似文献   

3.
佚名 《阳光搜索》2006,(1):38-38
我是一名程序员。三年前,当我在“麻绳”理工学院读博士的时候,一家公司聘请我完成一个项目。当我完成学业离开美国以后,该公司需要对程序进行修改,于是聘请了一名程序员来完成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崔岩 《青年教师》2005,(5):59-61
1929年,我父亲就任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一家搬到清华园居住。那个时候我7岁。7岁到15岁之间.我在清华园住了8年。今年,我82岁了,最近搬回清华园居住。回来当然有很多感想,所以我写了一首诗,叫做“归根”:  相似文献   

5.
我17岁就到美国宾川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一直成绩优秀.所以1945年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31岁的时候我作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离开哈佛,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去工作。  相似文献   

6.
“这一年一年的,过得真快!”我的同事方姐感慨地说。我知道方姐真正想感慨的是明天腊月二十三又到了,这天是小年,每一家的除尘迎新工作就要展开了。唉!一想就累!感同身受的我羡慕方姐有个身高体壮的儿子:“你儿子正好放假在家.能帮你干活儿,多好!”  相似文献   

7.
杨利 《小读者》2011,(2):18-18
生活的淡定、平和,充分显示出一个国家的生活境界。2010年6月24日.重启美俄双边关系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谈结束后.已临近中午时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我带你到一家雷氏汉堡店.  相似文献   

8.
忙碌了几天后,小文托我的事才算有了点眉目。小文毕业才半年.在一家大公司当上了白领。应该说这是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工作,但小文对自己的工作却是十分不满,说是经理只是让她在办公室里干抄抄写写和装订一些文件等“打下手”的工怍,体现不出她的价值,于是请我帮忙另外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几番努力后,有一家公司愿意接收小文。  相似文献   

9.
《阳光搜索》2005,(10):40-41
2002年夏,我放弃了在国企的安逸工作,跳槽到长沙的一家外贸公司,月薪是以前的两倍。但我并不满足,作为职场“新鲜人”,我彻底抛弃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每天都是晚上七八点钟后才离开公司。一次为了赶制一个计划项目,我甚至推掉了周末朋友们的聚会,双休日一个人在办公室泡康师傅。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的“影子生活”中,我住在Temple City High School(天普高中)一名学生家中。孩子的父母都是越南华裔,很早就来到美国生活,至今已有30年。夫妇俩在美国算得上是中产阶级,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现在大二,二女儿12年级(国内的高三),小儿子10年级(国内的高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归国50周年钱学森同志曾经说过:“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钱学森同志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我是中国人,中国才是我的家”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了,使客居在美国的钱学森激动不已10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等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了,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解放了,我们该回去了”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时,麻烦也随之而来由于钱…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我作为交换留学生,在美国费吉尼州诺福克市中学进行为期半年学习。我读的是10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一。除必修课外,我还选择了一门“人体生理学”,有点类似国内生理卫生课。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22日。美国一家著名保险公司出资并办理手续.约一位留学加拿大的中国学生到其芝加哥分公司面试.6位部门经理集体出马,轮番提问.随后3天即与这名留学生签了聘用合同,约定其2005年毕业后到美国工作,年薪5.5万美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唐金龙 《师道》2004,(10):21-21
有这么一则笑话:美国有一家大百货公司,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无货不备,如有缺货,认罚10万。一位法国人很想得到这10万元。便会见经理,开口便说:“潜水艇,在什么地方?”经理领他到18楼,当真有一艘潜水艇。法国人又说:“我还要看看飞船。”经理又领他到10楼,果然有一艘飞船。法国人不肯罢休。又问道:“可有肚脐眼生在脚下面的人?”他这一问。让经理抓耳挠腮无言以对。这时,旁边一位店员应道: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金灵 《中学理科》2009,(1):35-35
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采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6.
应变自如的社交能力为我跻身聚会设计这一行打下了基础。2000年,我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到一家服装设计与加工企业工作。在这个以女孩为主体的“女儿国”里,我外向张扬的性格并不为同事们看好,许多人都对我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7.
马田 《现代语文》2004,(8):11-11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相似文献   

18.
在这张扬个性的年代,缺的永远不是时尚与另类,而是发现它的眼睛。有时一个新鲜创意,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我出生在山东济南。2000年从省内一家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去了广州。我在一家广告公司谋到一份平面设计工作,可那家老板却是个无耻色狼.为了维护尊严.我毅然放弃高薪辞职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宣称是“自由世界”。宪法规定公民有“表达自由”。到了美国。我很快就发现果然名不虚传。美国教育自由度大得出人意料。以学生入学之后转系转学来说,在国内大学是不可以的(目前,只有极少试点)。美国大学学生转换专业却方便之至。只要你觉得现在的专业不适合你.想转到另一个专业.随时都可以填一张申请表,让你要转入和转出的两个系主任签名同意就可以了。你不必担心老师不批.老师绝对中立.即使心里不认同,也照批不误。还会鼓励你几句。  相似文献   

20.
A.“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这一天,在德国的一家超市里我听到了这句在国内经常听到的撒娇声。“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全在这里了。”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她的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