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长期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不仅拒绝承认新中国,还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并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但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和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被迫调整其对外战略,其中一个重大步骤就是于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在此基础上,经过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可见,“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两者的时间和标志不同。“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于1971年。这一年发生了中美关系史上的…  相似文献   

2.
【热点聚焦】2009年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胡锦涛在贺电中说,3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钟新 《神州学人》2009,(2):21-21
2008年12月16日,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全球留学人员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间学会会长韩启德等出席。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包括两国间的相互政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1970年,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19r71年7月  相似文献   

5.
从中法建交的首创精神、中法建交后形成的国际客观局势以及中法建交的示范效应等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对美侨务工作一直是我国对外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旅美华人移民久经磨难而发展不断,其实力和影响早已今非昔比,并在中关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华人移民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不仅限制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其对中美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推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并在政策上予以配套支持和具体侨务工作中实现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旅美华人移民才能发挥出其固有的积极作用,以推动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中美关系发展的顺利与否同台湾问题处理的好坏息息相关。长期以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不断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历史证明,在由台湾问题引起的中美关系危机中,美国应承担主要责任。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试图在建国后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发展贸易往来,但却被美国人拒之门外。三十年后,美国却主动与中国修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的日益强大,扩张,使美国不得不利用中国灰牵制苏联。  相似文献   

12.
1994年4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逝世,美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中国人民也深切怀念这位为打开中美友好大门做出重要贡献的老朋友,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前往使馆悼念,并为其题词.这使人们不禁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尼克松访问中国及后来中美建交的动人场面.那么,中美建交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现的呢?  相似文献   

13.
董武清博士,教授,现任巢潮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针“高等师范院校优秀老师三等奖“;同年被评为“首届全省高等学校‘两课‘优秀教师“。作为主要成员参研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七部;发表论文近四十篇。曾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专著奖“(最高奖)、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学术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及社会文化和双边关系的研究均已跨越世纪,形成了丰厚、连贯的学术积淀。美国学界对中国及美中关系经历了从学术性的汉学研究,到应用型的当代中国学研究的变化;中国学界对美国及中美关系则经历了一个从"开眼看世界"式了解,到批判性揭露美帝侵华史研究,直至客观地研究美国及其对华政策的过程。目前,双方的研究取向均呈政府智库的应用性与学科建设的学术性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国家间对峙正式开始。六十年代末,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从我国国情着眼,为了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为了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和感情樊篱,迈出了与美国解冻的步伐。毛泽东同志一九七○年的会见斯诺、一九七一年的乒乓外交、一九七二年会晤尼克松,始终亲自掌握着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动权,推动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展。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两国签署了历史性文件——《上海联合公报》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将全党的中心工作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而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巢湖学院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 跨越式发展$巢湖学院宣传部~~  相似文献   

19.
人权问题在进入90年代以来成为困扰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中美冲突的重要根源。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巨大的分歧。但是,人权观念的冲突并不仅是一个观念上的分歧,更重要的是涉及一些更为复杂的政治参量。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美人权交往的历史,分析了中美人权观念的分歧所在以及分歧存在的根据,解析人权观念的分歧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制约因素的原由,从追求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这一目标出发,求同存异,加强对话,应是中美正确对待人权问题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自1951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至2011年,双边关系迎来了60周年。回顾过去跨世纪的60年,中巴关系在几个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无论双方国内政治格局如何变动,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和巴基斯坦都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不断推向更高的阶段,最终形成"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也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力量。60年的中巴交往积累了丰富的弥足珍贵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和谐世界"、"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高度信任;从全球化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是中巴能够"以不变应万变"、长期保持"全天候"和"全方位"战略合作的最佳视域;以维护对方国家核心利益为基轴,在事关领土完整、民族安全等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与时俱进,扩大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合作是巩固和拓展两国"特殊关系"的基石;频繁的高端互访和各领域、各层次友好往来是中巴关系长盛不衰、保持活力的根本源泉。事实上,这种非同一般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双边和地区范畴,对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