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场景描写等几方面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2.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未免言过其实,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论语》确实是最重要的一部书。所谓“千里滔滔水,源自滥觞时”,它是许多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所以有人说认识中国文化传统须从儒家开始,而认识儒家则须从孔子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界,《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近年来,随着对孔子和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论语》的文学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的典范,是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资料,笔者对此时有拜读和领悟。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论语》的文体特征、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几方面的内容作一浅析,略述管见,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的“子曰”是一个特殊的语言格式,它具有鲜明的学派性。由这一语言格式引出的孔子的独白和对话,塑造着孔子的形象。《论语》的叙事是简约的,但也是极具表现力的,尤其是不重故事而重情节的写法,更能表现、人物的神韵。在《乡党》一篇中对孔子衣食住行的描述弥补了《论语》缺乏肖像描写的不足,并且使孔子的形象具有了伟大而又平凡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语》产生于诗的时代,具有诗的特质,因此可以用诗的比兴手法分析《论语》的艺术表现。《论语》中的比兴不仅形式多样,涉及对象也极为广泛。比兴的运用不仅使《论语》说理深入浅出、感情表达形象生动,而且提升了《论语》的诗境。比兴使《论语》中充满鲜明活泼的意象,影响了后世诗文创作,体现了中国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论语谶》是汉代谶纬依附于经典的产物,其内容不仅包括对孔子的神化和对《论语》经文的神学性解释,而且包括大量的天文地理、古史、神话、符瑞和谶语,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占星术数、神怪妖异的内容,这些东西虽“颇近荒怪”,但也不是毫无价值。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风俗、迷信和社会思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荒诞不经,就予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语》     
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纯粹的语录体,章节简短,一言一事自己起讫,前后不相关联,也无长篇议论。文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一个完满的意思,言简意赅,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文论家形象一直晦而不彰。朱熹不仅创立了博大精深、光耀百代的朱子哲学,而且善识音律,精通文学,经常从一位情感充沛的创作者或一位掘深探微的鉴赏者的角度入手来解读文学,摇曳性灵、感发生命,揭示出了某些文学创作、鉴赏与批评领域的本质规律。《论语集注》中"文道一贯"的文学本体观、"文质彬彬"的文学创作观、"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观、"玩味""涵泳"的文学鉴赏观初步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让我们得以窥见朱熹理学家身份光环下的文论家面目,并搜索出传统经学诠释路径从经学到文学转向的端倪。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语言简捷明快,内涵丰富而深刻。在长期讲读使用过程中,这本只二十篇一万五千多字的《论语》就被归纳出近三百条成语,五十来字即有一个成语,若按字数比例来说,这可算出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我们将《论语》中的成语粗略地作一统计,按篇目顺序排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的"孝"包含着"孝亲"、"无违"等思想,在继承了西周"孝道"的思想基础上,又蕴含了对"孝"的新阐释,然而又不可超越地包含了很多封建糟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儒家孝道的积极成分,剔除封建落后保守的思想,推进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春秋以至战国,社会异常动荡。为解决业已存在的诸多社会痼疾,百家民间之学相继而起,儒家更以救世为初衷,引导人们积极地进行理想社会的构建,其经典文本一《论语》正充分反映了在这一过程中儒家对于人格发展与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构建重要的一面。侠义精神在很多层面更近于是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扩张,是诚、信、忠、勇、义等儒家思想在民众中从底层开始的实践和落实。侠义精神在中国民间,受到的更多的是儒家精神的影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从忠信、勇义、人格自由方向均有对侠义精神的体现。从《论语》的文本内容来分析《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说明《论语》所记载的孔子思想政率不具古代西方哲人那种依赖逻辑推理做抽象玄思的特点,而是常常将其思想理论引入到日常现实生活人的情感感受中去诠释。此文通过对《论语》孔子思想理论核心“仁”的引述和说明,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君子”诸多论述的分析,通过对《论语》所记载孔子发言为论时喜怒衰乐情感表达的剖析,了“情感”在《论语》中,在孔子思想理论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兴”的术语解说经历了错综复杂过程,它直接导致了对于《论语》中“诗,可以兴”的错误判断。“诗,可以兴”无涉于艺术或美学问题,而仅仅指特定场合下对于诗句的引用。今天的美学家诠释兴、观、群、怨、不过是以“六经注我”的方法来表达某种善良的愿望,并不出于对《论语》及其“兴”这一语词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仁爱”、“义利”、“礼仪”、“诚信”等道德观博大精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它对我们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而创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是”字共出现60次,有作指示代词,表“对的、正确的”义和作系词等不同用法,我们在充分参考前贤论著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中的“是”字应视为作系词。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教师若能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领会和借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文章从汲取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自主性、寻求发展的创新性三方面来发掘《论语》中学生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师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留给后人的一部启迪教与学智慧的著作,《论语》中的对话蕴含了众多教育的道理以及做学问的方法。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试从教育与为学两个方面来论述孔子所实施的教育举措以及教导学生做学问的方法,以期从中吸取教育智慧的火光以及为学之法之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