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5):118-119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已经将核心素养渗透到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对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差生"的概念是片面的,很多学生只是暂时进入"后进生"状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可救药"。只要了解这些学生成为后进生的成因,并且针对其形原因及时引导,就可以帮助后进生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成绩;加强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走出落后的状态。作为初中英语教育者,如何将后进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转化成为学生进步的方向是每个初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班级里有学习好的学生就必然有后进生。后进生不是永远都"拖后腿"的,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就会进步,就会有个好的未来。本文仅就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培养和转化,提出应对策略,供同行参考。一、兴趣是后进生转化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提高一个人学习的专注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积极效能性较高的兴趣,就一定会主动地、积极地用实际行动去接触这种事物,从而努力地学习、实践。因此,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后进生?一般说来,后进生是指那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有困难、品德行为有缺陷,或二者兼而有之,即在发展中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一上课就无精打采,一到游戏机房可以通宵达旦地奋战在游戏机前?为什么有的学生给他讲了好几遍题,他都不会,给他一部新手机,他一会儿自己就掌握了新手机  相似文献   

4.
张晔 《考试周刊》2014,(25):113-113
<正>一个班级里有学习好的学生,就必然会有后进生。但后进生不是永远都"拖后腿"的,只要方法得当,他们也会进步,也会有好的未来。笔者仅就初中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培养,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供同行参考。一、兴趣是后进生转化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提高一个人学习的专注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主动地、积极地用实际行动接触这种事物,从而努力地学习、实践。因此,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加强后进生向先进生转化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从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阶段,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是,每位学生的先天因素不同,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也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其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不外乎是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谓的"后进生"。而作为教师,对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作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一、相信后进生,从"心"开始信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对学生满怀期待。少年儿童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他们把自己看作是"小大人",大人做的事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由好交差有其原因与变化过程。因此,从摸清后进生"后进"的原因入手,是教育好后进生的前提。我班里有个学生,上小学时曾被扣上"弱智"的帽子,划入"后进生"行列。升入中学后,我担任了他的班主任,对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耐心的教育。在与他的接触中我发现,他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外,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方面完全是个正常的孩子,而且反应程度并不比别人慢。由此我得出新的结论;他不是弱智学生。这以后,我通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我的判断。由于他在小学时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以致学…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村中小学,后进生比较多。如果老师不以爱的心灵去培养他们,想方设法让他们"优秀"起来,那么这部分学生将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去对待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应将爱心洒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和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而形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知识水平的差异,二是学习策略上的差异,三是思维策略上的差异。其客观因素是学校教育的缺陷,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有这种体会:教一个学生比教十个学生还累。这"一个"学生便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上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每个人在最初之时,除了善,还有上,一颗向上的心。没有谁生来便愿意比别人笨、比别人差。可是进入小学之后,接触了各科的学习,特别是在各科的测验之后,同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就会被心照不宣地分为三六九等,渐渐地有的学生就被冠以"学困生""后进生"甚至"差生"这类的"头衔",这种差别在教师有意或无意的提醒中反复强调、反复深化,慢慢地模糊着孩童的认知与定位,这种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后进生"甚至"差生"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对自己定位,从而放弃努力,自暴自弃。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形又无言的伤害。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视、重视这个问题,并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跟进了解与探究,从自身态度反思问题所在,从方法与根本去转变思想,去感化与淡化这种差别对待,让后进生不再出现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让这类学生能得到理解与尊重,在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中与优生一样快乐学习与努力进步着。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与剖析,关注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全面地探讨了如何转化高校"后进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积极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了迎合市场和家长的需求,通过成人高考,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取得大专或者本科学历。但是,成人高考选择后的负面结果是:学习和品行普遍较差的一些学生由于没有考取大专而被迫从成高班级转到普通中专班。这种匆忙间被迫组合的班级没有正确的舆论,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普遍很差,班干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普遍较弱,班级缺乏集体凝聚力,管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后时代"班级,在学校管理学上称之为"典型性后进班级"。怎样才能转化这样的班级,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差生"不差--多元智能理论与后进生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看待学生成功问题的全新视角,对评估学生素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学习困难学生称作“后进生”的定义并不准确,其本质是教育歧视;所谓“转化”也有违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取消“后进生”的称谓,改变传统的“转化”观念及做法,尊重差异.建立适应这种差异的多元化的教育制度,才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思传统课程设计不足的基础上,逆向设计应运而生.其做法是首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然后考虑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即设计评价工具;最后再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将逆向设计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设计出高效的单元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只有有了爱,教育才能开展下去,爱是教育中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施以学生爱的教育,只有有了爱,才能促进后进生的良好转化。后进生更加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关心,教师应耐心、细致地跟他们沟通、交流,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灯。只有有了爱,才会有希望,希望是人前进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the outcome specificity of learning was explored in an appetitive Pavlovian backward conditioning procedure with rats. The rats initially were administered Pavlovian backward training with two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unconditioned stimulus conditioned-stimulus (US-CS) pairs of stimuli (e.g., pellet --> noise or sucrose --> light), and then the effects of this training were assessed in Pavlovian-to-instrumental transfer (Experiment 1) and retardation-of-learning (Experiment 2) tests. In the transfer test, it was shown that during the last 10-sec interval, the CSs selectively reduced the rate of the instrumental responses with which they shared a US, relative to the instrumental responses with which they did not share a US. The opposite result was obtained when the USs (in the absence of the CSs) were presented noncontingently. In the retardation test, conditioned magazine approach, responding to the CSs was acquired more slowly when the stimulus-outcome combinations in the backward and the forward conditioning phases were the same, as compared with when they were reversed. These results are collectively in accord with the view that Pavlovian backward conditioning can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outcome-specific inhibitory associations. Alternative views of backward conditioning a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In four conditioned suppression experiments with rats (Rattus norvegicus), backward pairings of a shock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 and a tone conditioned stimulus (CS) eliminated an already established conditioned response (CR), but there was recovery of the CR if the shock was later withheld. In Experiment 1, there was recovery after backward pairing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period after the US was normally shock free or not. In Experiment 2, the occurrence of recovery depended on the CS’s being presented closely after the US in response elimination. Levels of recover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of the response to elimination during backward pairings (Experiments 3 and 4). Taken together, these data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recovery after backward pairings is a form of renewal (see, e.g., Bouton, 1991) and is not due toprotection from extinction.  相似文献   

19.
系统介绍了当前对电视逆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种形式的原理 ,并对电视逆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