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流,它是由多重基因聚合而成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的有益精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当其中的是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文化自信出谋划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须文化自信保驾护航;全球化时代中国多元化思潮亟须文化自信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文化观所阐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打下了更为厚实的思想基础,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前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全面坚持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文化自信的实现,助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文化自信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集中国力量、保持民族精神独立、助力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价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坚持文化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等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回答为这条道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存以及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的道路升华,无一不铭刻着文化的烙印。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支持。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了兴盛的文化繁荣,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精神支撑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价值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需要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基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保障,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刘毅  张庆 《西藏教育》2022,(8):13-16
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次的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老西藏精神内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革命文化,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分。新时代下,研究老西藏精神与文化自信二者之间关系,可以增强西藏群众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世界格局和秩序调整下的世情、转型升级期的国情和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党情,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撑,还需要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历史维度上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70多年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承启红色基因,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独特标识。在现实维度上,坚定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未来维度上,万众一心自觉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社会文化自信心,坚定文化强国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党中央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是党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具体表现为: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使用,表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已经到了把文化自信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的时候了,文化自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联系,我们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对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备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从整体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中西比较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明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等方面着力,在格物致知、价值导引、优位彰显、使命担当中循序渐进地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使其成长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文化与国家繁荣、民族兴旺息息相关,文化自信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自信。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生成逻辑及其在实现伟大中国梦过程中的定位和功能,以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有关"中国模式"的探讨,都强调了中国发展的理念、发展的经验和道路,但缺乏对"中国模式"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逻辑分析,缺乏对"中国模式"的价值分析.作者不主张简单地提"中国模式",而是从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模式入手,阐释了民族复兴中国模式的理论内涵、历史价值以及该模式的全面性、过程性、开放性特征,进而强调了在实践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民族复兴中国模式的基础、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如何充分发挥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实践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在始终实践“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的兴盛得益于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较早确立土地私有、个体劳作的制度 ;集中统一的政治制度与实用理性的意识形态。中华文明近代一度衰落是由于 :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工业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桎梏 ;封建思想与宗法制度的禁锢作用。中华文明能出现伟大的复兴 ,其原因在于 :中国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智力资源 ;中国拥有先进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巨大指导、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为民族复兴不断奋斗的历史,“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与民族复兴的目标内容在逻辑上完全一致,只要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我们党就能领导人民在新的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90年对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苦苦追求,90年对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探索奋斗,90年对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改革创新,不仅缔造了震古烁今的历史新纪元,而且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中国,才能领导和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长期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为其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福祉所在。新时代全党上下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关系到乡村的长远发展问题,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战略工程,而乡村教育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教育振兴了,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地方高校与乡村教育振兴共生共荣,以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为己任则是中国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对地方高校提出的重要命题,亦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地方高校应将服务区域教育振兴列入办学主旨之一,健全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乡村教育的内驱力,建设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新型智库。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为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坚持并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践行“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