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电磁系统能量守恒导出全电路欧姆定律,以说明该定律只是一个唯象定律,而不是电磁学理论的基本实验定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光的电磁理论出发,导出了光线的微分方程,并由此从理论上导出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相似文献   

3.
章分析了米尔曼“三项基本假设”的缺陷,提出了负反馈放大电路优化定律,从而实现了使假设向科学理论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费马原理最早由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德·费马在1660年提出,又名“最短光时”原理。它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定理,用变分法可以导出高中阶段所学的几何光学定律: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若将费马原理应用到求解直线运动的最值问题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许多物理定律的建立似乎都与数字“三”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牛顿在他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基础上,用三条定律概述了经典力学。热力学中也有众所周知的三条定律,虽然有人已证明其中第三定律实质上依赖于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中的某一假设。甚至量子力学也是在三条原理的基础上才建立并完善的,这三条原理是;态叠加原理,测不准原理及对应原理。通过考查许多教师编写的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就物理教学而言,同样也应该遵循三条规律。而且随着实际情况的不同,这些规律的表述也依赖于预先给定的某一“前提”或“公理”。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电磁场和电磁波”一节中 ,介绍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该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和归纳 ,经过科学思维方法建立起来的 ,是物理学的灵魂。它来源于实验 ,但高于实验 ,对实验具有指导性 ,同时还具有抽象性。本节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精髓 ,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 ,教学中如何讲授才能做到既通俗、简明、科学 ,又能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广度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呢 ?本人的方法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由实验定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 ,导出理论。我的教学分为六步 :  第一步 ,揭示理论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学中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于人性的基本看法。将人性假设理论运用于高校管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职业人”假设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假设。因此,对“职业人”假设进行理论透析和现实确认,即从“职业人”的概念、类型、需要和素质四个维度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应该是开展职业教育研究与活动的独立视角和基本理论前提,也是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逻辑起点和终级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生问“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课本中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动能原理”为何又叫做“动能定理”?“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作定理或定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全部电磁学理论的高度概括,是电磁学理论长期发展的光辉结晶。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是从电磁感应定律入手的,可见电磁感应定律对建立电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作用。为此,将ε=dφ/dt作深入的讨论有助于认识电磁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米尔曼"三项基本假设"的缺陷,提出了负反馈放大电路优化定律,从而实现了使假设向科学理论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如下问题:(1)“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2)“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 (3)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4)“动能原理”为何又叫做“动能定理”?(5)“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  相似文献   

13.
1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2)“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3)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4)“功能原理”为何在一定范围内又叫做“动能定理”?(5)“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  相似文献   

14.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定律,内能和熵则是与这两个定律相联系的重要物理量.德国物理学家埃姆登说过:“在自然过程的庞大工厂里,熵的原理起着经理的作用,因为它规定整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而能的原理仅仅充当了簿记员,平衡着贷方和借方.”  相似文献   

15.
在立体几何学习的开始阶段,对于一些用公理、定理从正面论证比较困难的立体几何问题,常用反证法.反证法的基本步骤是: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由这个假设,再利用某些正确的命题,经过推理导出矛盾的结论.这个矛盾可以与已知条件或其它真命题矛盾,也可以与假设矛盾,还可以相互矛盾.由此断定“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命题成立.下面举例说明适合用反证法的一些典型题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教材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结合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动量定理.动量定理虽基于第二定律,但它的适用条件确优于第二定律——对变力作用下的系统,采用动量观点,其优越性更加突出.现就电磁现象列举三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了现行反馈放大器理论“三项基本假设”的缺憾 ,提出了“四项基本假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过渡经济学的理论继承出发,导出其个内主要基本假设分析,通过对假设的总结,突显出过渡经济学的假设框架,从而为过渡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更好地理解现实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在无摩擦力作用下,导出流体流动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故首先假设流体粘度为零.  相似文献   

20.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理论的核心,各类基础物理教科书,历来都将该定律置于中心位置,作为重点内容。在对这一定律的教学处理上,却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有的把第二定律作为实验定律引进;有的把它作为动量对时间变化率的数学演绎导出;更多的是在力、质量和加速度概念基础上,以公理的形式直接提出第二定律。处理方式不同,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取舍的态度也就各异。或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定律;或根本不作实验;或在提出定律后安排验证性实验等。本文从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