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判断平衡是否移动的关键是看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并且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才发生平衡移动。处理这类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经常会用到勒夏特列原理。注意:该原理适用于只有一个条件(温度、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的情况,当多  相似文献   

2.
王春 《教学考试》2023,(50):56-57
<正>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作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就此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对于气体而言,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态物质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态物质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3.
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发生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将发生改变,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可借助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或等效平衡思想(构建模型思想).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是否一致呢?  相似文献   

4.
当改变温度或压强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M)如何变化是化学平衡中的一个难点.现将中学阶段常见这的种较几复种情杂的况类进型行通分过类分解析析,找并到着一重种对简捷的解  相似文献   

5.
化学平衡移动是指因条件的改变,使原来平衡的化学反应重新向某个方向进行,直到达到新的平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概括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
化学平衡移动是指因条件的改变,使原来平衡的化学反应重新向某个方向进行,直到达到新的平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概括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保持某一个平衡状态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例如,使转化率不高的化学平衡破坏,而建立新的转化率高的化学平衡,从而提高产量。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会",本文的一些经验也许会给你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8.
拜读《化学教学》96-9期45面李安彩同志“化学平衡教学中一个易被误解的问题”一文,有些不同看法,提出与李安彩同志商榷.文中叙述到:“对平衡体系加入HI使V正增大且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最终得出结论:“一定温度下HI的分解反应达互平衡后,国增减HI的量导致压强改变,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各物质的平衡浓度随之改变,但HI分解率保持不变ffw我们认为,李安彩同志的分析和计算的其他方面都是正确的,但是得出“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结论是不要的,不妥之处在于混淆了“破…  相似文献   

9.
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两种特殊条件下化学平衡的比较等五个方面对化学平衡的疑难点进行探析,尤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反应类型的分析,得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一定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概括了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本文拟从四道选择题的讨论,对化学平衡移动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例一:一化学平衡体系,当改变一个条件后,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增大了。该平衡( )移动。 (a)一定没有;(b)向正方向;(c)向逆方向;(d)可能没有。此题易误答为b,其实正确答案应为d。例如:对CO(气)+H_2O(气)=CO_2(气)+H_2(气)平衡体系,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生成物CO_2的浓度增大,但平衡并未  相似文献   

11.
一、要点分析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1)“逆”:指反应可逆(化学平衡的前提);(2)“等”:指V_正=V_逆(化学平衡的本质);(3)“动”:指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的特点);(4)“定”:指百分含量一定(化学平衡的结果);(5)“变”:指反应条件改变,百分含量改变(化学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平衡移动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勒沙特列原理。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并能运用学过的有关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和解释平衡的移动,从而提高到理性认识。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其中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强对化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知识迁移,建立化学平衡的“动态”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意义和特征。 2.通过氯化铁跟硫氰化钾反应的实验,让 学生观察现象的变化和思考变化发生的原因,初步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规律。 3.初步掌握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相似文献   

14.
模型是把化学知识或问题高度浓缩,并使之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利用模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其解决化学问题的难度。一、迁移模型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准确生动在化学平衡的教学中,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其内容为:如果改变影响平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1.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因此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看来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将是高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后,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简称为第一因素)将会使平衡移动,反过来又会引起该条件发生变化(简称为第二效应).那么怎样判断该条件如何变化,这是个颇感棘手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就很容易得出“第一因素”对某条件的影响远大于“第二效应”对该条件的影响,其净结果总是以“第一因素”为主的结论.现从一般的气体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乎衡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命题中的重要考点,也是学好化学平衡的重要基础.在常规教学中,一般采用直接判断法: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即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0);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本文介绍一种技巧性的间接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下册中,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这样叙述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我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叙述会影响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正确理解,容易使学生对条件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方向这两个不同概念发生混淆,误认为增大压强(即减小体系体积)与向减小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是一会事。  相似文献   

19.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建立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有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化学平衡概念理解就很模糊,所以在讲到化学平衡移动时就只有死记硬背了。在上海教材中是以H2和I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对象,通过对一段时问后各物质的浓度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