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氏八极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文学 《精武》2004,(3):8-9
罗疃八极拳经过几代成名人物的毕生揣摩,特别是“神枪”李书文,摒弃了一些花法和重复内容,继承了八极拳的传统技艺,使八极拳更为精炼,更为系统。李书文  相似文献   

2.
韩起武术的科学训练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在非流行的传统八极拳里,十分重视下肢爆发力的训练。马明达先生在其《说剑丛稿》中说,李书文因为做过武丑,经常窜蹦,练就了惊人的爆发力。窜  相似文献   

3.
八极拳称雄武林三百余年,自问世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技击名家,如黄四海、张克明、李大中、李书文、吴会清、吴秀峰、马英图、马凤图、强瑞清、季云龙、霍殿阁等(排名不分先后)。他们在神州大地上打出了八极拳的赫赫声威,让世人了解并喜  相似文献   

4.
关于八极拳的源流问题和吴氏家族与八极拳的传承问题,我在2001年第六期《武林》杂志《再说孟村吴氏八极拳》一文中已做过较详细的说明,但是目前一些所谓八极拳传人,甚至学者,抓住《八极拳》一书“历史源流”大作文章。对我、对我祖孙三代进行人身诬蔑,一时间令人不得安宁。更甚者要“正本清源”,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借以否定八极拳发源地——孟村。所以对八极拳源流问题,今再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韩起 《精武》2004,(10):16-17
这篇文章是韩起左2004年第8期《精武》上《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一文的续篇,做的仍是对八极拳的“解剖”工作。韩起一直在努力探寻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拳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八极拳界,保留着一套由李书文前辈亲传的易筋经。这套易筋经,静以练气为主,动与技击相结合,高、中、低三盘结合,柔刚相济,符合八极拳自身特点。其运用吐纳之法,调动自然之气与丹田之气相结合,练气、养气、用气,气力运转周身,练精化气,方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是八极拳习练中的秘中之秘。今笔者打破保守的怪圈,把全部内容公布于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2005年第9期《中华武术》刊登了韩起先生题为《我看八极拳小架》的文章,文章大致思想内容是,八极拳门套路中有一趟小架,这趟拳无论是整套练习,还是拆开单式练习,都费时费力,没有实战意义,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都是做得些无用之功。文中说:“哪怕他已练了三四年,甚至十年八年,可有练出实战真功的?”韩起的文章不仅对八极拳有此看法,对形意拳、  相似文献   

8.
12月2日,我刚从日本讲学回来,便有人向我推荐了一篇公开发表的署名申明人的文章。题目是《博采众长铸辉煌——记阴阳八极拳功创始人赵福江》由于文章写的是关于八极拳方面的事情,我便认真拜读,文章中对赵福江先生“炉火纯青”的功夫写得淋漓尽致。对他的武德褒扬有嘉,尤其对他尊师重教的学风推崇备至,说对他的恩师,也就是指我父亲吴秀峰“奉师如父”。点睛之笔:“赵福江不但尽得吴师真传,近年来还对八极拳的一些不实之说提出质疑,进行考证辨析,作正本之论。”  相似文献   

9.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10.
韩起 《精武》2004,(4):22-23
继上期《八极拳左右手如何连续发力》一文后,韩起先生继续写出姊妹篇——《八极拳“双肘”如何连发爆打》,再与您探讨八极拳肘法发力法要。  相似文献   

11.
武华彦  徐亚乐 《精武》2004,(2):10-12
“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这句八极拳谚,直白地揭示了六手翻就是用摔法赢人。武术中讲“打”的对练不胜枚举,而讲“摔”的对练却寥若晨星,由此可见六手翻的宝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顶、抱、单、提、挎、缠”是八极拳的技术核心,“挨、傍、挤、靠、崩、撼、突、击”是八极拳的技击特点,它们都在六手翻中有所体现。可以说,六手翻是一个能够显示八极拳风格特点的短小精悍的对练。它易  相似文献   

12.
八极拳自初祖吴钟始创以来,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它以其独特的演练风格和击技效果深得习武者的厚爱。为更好地继承这一优秀拳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所学及反复练习之体会,拙拟成文,抛砖引玉,以求得八极拳爱好者及同门弟子共同探究、完善和提高。 一、何为八极拳 据《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吾有八极拳一套。何为八极拳?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太极变化作为八八六十四卦,能先知未来之事;八极分为八八六十四手,有扶弱敌强之能。”文中所言“太极”、“八极”二词,均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13.
韩起 《中华武术》2005,(9):47-47
在武林中,哪怕不是练八极拳的人,也都知道八极拳有一趟小套路,名曰“小架”。  相似文献   

14.
尤勇 《中华武术》2003,(3):12-13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在流传于沧州的五十多个拳种流派中,孟村的八极拳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武谚中有“八极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说法,足见八极拳的赫赫威名。孟村八极拳历代名家辈出,从清代的“神枪吴钟”独闯少林寺,技惊北京城,到近代的“大枪李书文”和霍殿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佚事。这些如烟往事,给古老的八极拳留下了神秘的色彩,让人心神向往。昔人已故去,往者不可追。  相似文献   

15.
韩起 《精武》2008,(7):26-27
“拉动式”是2006年我在《搏击》上提出的一种训练理念。当时我是从八极拳的角度、以八极拳为例进行讲解的。其实,“拉动式”理念放到任何一门拳术训练里也都适用。此外,借用“拉动式”,我们还能得到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道新拳论》。  相似文献   

16.
陈文祥 《精武》2008,(4):12-14
辽宁省武术协会常委、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陈文祥先生痛谈八极拳的雄文.下笔极其严厉。没有一点语焉不详,欲说还休,似乎是要彻底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破解八极拳史的惑和谜。这些与以往不同的观点是这个血性东北大汉争正宗,不够严肃,不值一谈的“忽悠”之作;还是引证如实.欲横扫“八极拳阀”的风云之作.这绝非我们这些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的小编辑所能理解的。孰是孰非.一切只能仰仗读者自己的慧眼去明辨了。《精武》自创刊到如今,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不偏不倚,实事求是地宣传武林各门各派的优秀功法与人物,一直是本刊的一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果说过去本刊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报道过一些“假冒伪劣大师”,无意间成了假冒大师的“帮凶”的话。在此,本刊诚示歉意,也诚恳希望读者能大力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那些别有用心,试图把《精武》变成敛财和欺世盗名阵地的人扫地出门。编者认为.武者著书立说.应当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讨论学术高低的文章才是我们编辑部和读者真正希望见到的稿件。在此,本刊郑重建议一些作者朋友,是不是换个思路———把一些有人身攻击之嫌疑的文字丢进纸纂。只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牢骚太盛防肠断”呀.谨以孔老夫子的“一言可以不慎乎”之语与朋友们共勉。陈先生原文措辞之激烈,远甚于此,除了对昔日荣登《精武》封面的八极拳家们一一大加批评,笔锋还远远触到了那些在黑沉沉的旧社会里郁郁不得志,为了糊口不得不“随波逐流”的。术家,甚至对本刊也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考虑到个别段落时于讨论学术无益,本刊略作删节.希望陈先生能谅解。  相似文献   

17.
李会宁 《精武》2006,(10):46-47
关于八极拳的渊源和名称的由来,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台湾刘云樵先生的“巴子拳”说,这种观点至今在被很多八极拳门人沿用和肯定,致使国家武术权威人士也持此说并屡屡见诸报刊和各种综合图书。刘先生在他的《八极拳》一书中说:“八极拳是贯通古今的著名拳法,其发源地是河北省沧县东南乡,在此地俗名‘巴子拳’。中国北方,‘巴’字的发音与‘耙’字相同,而且有时会把‘巴’当作‘耙’的简体字来使用,因此,‘巴子拳’本来是‘耙子拳’的意思”。同时刘先生还引用了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上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席修君  赵文革 《精武》2009,(1):27-28
偶然在2008年第4期《精武》杂志上看到陈文祥的《致(精武)的一封信》(以下简称“陈信”)后,深感吃惊和愤慨。没想到陈文祥为了出名,竟然欺师灭祖、信口雌黄,公开篡改八极拳的相关历史。对于“陈信”中关于吴家的评论,笔者不予评说,自有吴家人与其理论。笔者作为霍家八极拳的传人,对“陈信”中关于霍家的胡说八道,谈一下意见,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9.
八极拳史话     
八极拳是清初沧县孟村镇人,吴钟(字弘升,1712-1802年)所传。吴系云游道人癞魁元之徒,于乾隆年间在河北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坊,方使八极拳广为流传,故有“孟村八极”之说。八极拳在河北沧县孟村传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30年代沧县人氏李书文(字同臣,人称神枪李)之徒周馨武、霍展阁及其侄霍庆云等人,将八极拳传到吉林省。八极拳早年间有人称作“巴子拳”、“八极拳”等。近代称“八极拳”者居多,乃取八方极远之意也。八极拳非常注意攻防技术的练习,在习法上讲究,挨、膀、挤、靠,不招不架,见招打招。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多以…  相似文献   

20.
央视《武林大会》开播之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全亮 《武当》2007,(9):4-5
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我先后参与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形意拳”“武当太乙五行拳”等几个拳种的擂台评判工作,通过执裁《武林大会》,有这么两点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