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浩然 《考试周刊》2010,(12):218-218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师道观对唐以后儒学的构建及宋学师道运动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韩愈师道观产生的原因、师道观的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阐述韩愈的师道思想。  相似文献   

2.
唐代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师友箴》,主要是讲为师和为友之道。此外,柳宗元还写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专门阐述"师道"的文章。在这些论述中,他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和尊重老师。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与韩愈作为中唐思想文化界的领袖人物,不仅在文学领域称雄,而且在经学方面也有特殊的贡献。他们在经学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对经书的态度;二、批判怀疑传统经学;三、经学与现实的关系;四、经学与子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以韩愈《师说》中所倡导的师道观为核心,从"传道、授业、解惑"入手,解答教师应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入手,提倡应由"耻学于师"转变为"能者为师"、"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韩愈、柳宗元的祭文各有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为文章大家,其共同之处在于:内容上在表现哀情悲愁的同时,都寄托了深沉的身世慨叹;情感上悲怆动人,或直抒悲恸之情,或隐含哀怨之心;风格上寄托哀思,缠绵悱恻.不同之处在于:韩文气势雄健,柳文清洁明澈;韩文擅于变化,柳文缜密精悍;韩文言语奇崛,柳文平中见奇.  相似文献   

6.
马忠诚 《考试周刊》2008,(48):161-162
先秦儒家不但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政治、文化、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在教育上的影响也同样深远。其中关于师道观的论述几乎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师道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刘水强 《现代语文》2008,(12):49-49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朝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师说》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胆识提出了骇世惊俗的师道观。  相似文献   

8.
《师说》是唐代文豪韩愈的著名篇章,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教师的作品。韩愈抗颜为师,对于引导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师说》中韩愈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进行了论述,突破了已有对教师的定位,具有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其立场问题,忽视学生,走向了片面。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大发展时期,我们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就要突破传统的僵化、机械的束缚,在生成、发展中寻找新型师生关系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文学成就,与他们很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是分不开的。韩愈提倡“闳中肆外”,柳宗元提倡“旁推交通”,他们都采取的是广泛师承,转益多师的科学态度,在传统与古人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从情感、文势、结构、语言方面分析比较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的差异,并探讨了形成其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借助于恢复先秦两汉散行奇句的古文,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风靡一时的骈文,以复兴儒学,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了"志在古道"、注重实用、"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不平则鸣"及德、文兼修等一系列古文理论;柳宗元则提出了"文以明道"并"及乎物"、"有乎内"与"饰乎外"之结合、人品与文品并重及文人相亲的古文观点.较之于韩愈,柳宗元的文道内容则更宽泛更丰富,更重视"道"的现实性问题,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方面,则更为强调.韩愈、柳宗元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唐代古文理论体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在中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发生有其客观现实原因。在“古文运动”中,他们提出的古文理论主张主要有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这些文论主张内涵丰富,理论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3.
杜威和蒙台梭利作为20世纪前半期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们都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都认为教师是引导者,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但杜威体现的是"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而蒙台梭利体现的是"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韩愈苏轼作为封建直臣,都有着浓厚的民本意识,勤政恤民,为民请命是他们共同的本色.但他们两人的民本意识又各自有不同的内容,韩愈的民本意识中有圣人与子民之分,表现出了儒家伦理的等级观念,故其更重视以礼乐教民;而苏轼则平等待民,不分等级,不分贤愚,不分地域,故其更重安民和利民.  相似文献   

15.
李观、韩愈皆为中唐古文运动重要参与者。二人有同年、同道之谊,在古文创作上各具特色。晚唐陆希声评价李文"尚辞",韩文"尚质"。通过文本分析认为,李观善用铺排手法营造磅礴气势,并留有部分骈文习气;韩愈行文表面自然朴素,但却将高超的语言锤炼融入文章精神内核,以平实的字面语意承载丰富的言外意涵。两相比较,李观善用技巧而有雕饰痕迹,韩愈则能化技巧于无形。陆希声只看到李观的技巧,却较少领悟韩愈更深层的锤炼。  相似文献   

16.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之职产生争论,实际是柳宗元对韩愈产生误会所致,韩愈回信说明原委,柳宗元理解并心悦诚服。二人均是心怀坦荡,坚持正义之君子。韩愈终于完成《顺宗实录》之编撰,对于客观记载那段轰轰烈烈之历史原貌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受“心学”和商业文化的影响,文人逐渐得以摆脱“原道宗经”的桎梏,精神开始消融于日常意识,生活和创作也逐步向世俗化靠拢,造就了一批重情爱、品茶酒、蓄声妓、建园林、玩花草、工书画、参禅悟道、游山玩水、读书清谈的“休闲”文人。李渔和张岱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是“闲适”生活的践行者,又都是将“闲适”观念融入创作的佼佼者。他们的闲适观既具有晚明休闲美学的共性,又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8.
元和四年(809),37岁的柳司马在永州正当盛年却明显早衰;元和十四年(819),年仅47岁的柳刺史在任所柳州英年早逝.沿着柳子的人生轨迹,从心理、生理、生活、环境、社会等方面分析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善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