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接受·感受·享受——我的语文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把语文教育理解为这样三个层次:接受——感受——享受。接受教育的由来已久和暗淡乏味,我们都是深有体会的,从根本上来说,它不属于一种“人”的教育,它无视人的感受,甚至是人的存在,只是专横地按一定程序把各种信息与数据向人脑灌输。接受完这样的语文教育,我们的形象思维变得与阿拉伯数字一样简单、明了,缺少了灵动,对语文的印象就只剩下两个字:厌烦。  相似文献   

2.
高中第一节语文课上,朱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语文不仅仅存在于语文课上,也不仅仅存在于语文课本里,语文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用心寻找,就会发现语文。其实生活才是真正的语文书。”  相似文献   

3.
2005年初春的武汉寒冷异常,湖北大学文学院会议室里却是热气腾腾———湖北省语文教育名师迎春座谈会正在这里召开。会议围绕“语文教育的生态环境和现代意义”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发言的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为读者奉送一份新春的大礼。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美丽的,而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她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在我的心目中。语文就像花树一样美丽,因为她引导我们摒弃丑陋低俗,击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她伴随我们走向心灵的完美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的好课观 上世纪80年代,我的好课观,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位语文人,我对语文教育的基本认识是什么,这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问题,虽有心得却未敢示人。叶水涛先生指示我必须说清楚,情急之下,就只能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就教于方家,以求批判。大凡讨论语文教育都离不开语文二字。  相似文献   

7.
我1949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长期从事语文教材编写与语文教育研究工作。在语文人生中,我向叶圣陶、吕叔湘诸先生和当代诸贤士学习,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语文教育观点: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教学既要“实”又要“活”,语文教育要联系生活,要利用好“第二课堂”,要重视文言文教学,语文教育改革要在继承中求发展,语文教育教学要立足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8.
我的语文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33-44
母语发展中同化与异化使母语的民族化、国际化的格局形成;母语的文化特征及母语工具性丰富的内涵,显示目标多元性;语文教育关键是用系统思想探究母语课程内部元素的科学构成关系的尝试,应受到关注;必须运用内因与外因的统一观来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从科学与艺术结合上寻求高超教学艺术;教材是教本也是学本,忽略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是教科书;应当让教科书进入"精品的天堂"。提高编写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11.
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有了一些感想和体会。要当优秀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三条:首先,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即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第三,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观园中去游览、观赏、体验和探索。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杨福家语)点燃学…  相似文献   

12.
罗俊杰 《文教资料》2010,(16):47-49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体现人文精神,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作者从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观出发,针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重构充满生命意识的语文教育,指出在语文教育中落实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林健康 《考试周刊》2012,(47):34-35
语文教学存在缺失的一面: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所在,创建和谐平衡的语文教学内外"生态"关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很好地把这三者统一协调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青年名师杨树亚认为:生活中只有语文的语文教师是苦行僧式的教师.生活中没有语文的语文教师是名不副实的语文教师。只有让语文首先融入教师自己的生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5.
在高扬人文性和科学化的新文化氛围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组织实施,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课堂教学的探索为主体,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为语文教育发展注入“鲜活因子”。■分享。常言道“教师是蜡烛”,此话不错,但它在肯定教师的奉献与给予的同时,却淡漠了教师内在的尊严与劳动的欢乐,并直接影响教师的角色定位,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其消极影响是只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而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教育是一个彼此相互敞开、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再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的过程。所谓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是我对"语文教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正>思想政治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主题,重视学生的生活感悟和生命价值,肩负起生态教育的责任,充分体现人本思想,让具有初步辨别能力的高中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树立对生活、生命、生态的正确认识,走上思考人生与发展的良性道路。这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义,是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深层次问题。一、感悟生活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根基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他曾指出:"一个课程的计划必须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李秋平 《现代语文》2009,(4):139-14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人文内涵,充分张扬曾经失落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及人的终极关怀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当然作文教学还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品味艺术的真谛,感受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蒋新颖 《云南教育》2009,(21):42-42
在人生长河中,学校生活是一个十分短暂而又对一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时期,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开展“三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最近,我们学校就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三生教育”活动——学校组织高一年级16个班的32名团干部到普雄建水八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虽然在大学里教了25年的文学,也写过几篇讨论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的文章,但是还绝然没有向世人张扬我的语文教育观的狂妄。我之所以以此为题,则是由于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一些“我的”思考。我认为,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必然是有着独立的教育思想,独特的语文体悟,独具的教学方法的,他能以广博的胸襟吸纳任何有益的思想营养,却不会简单地听命于各种指令、经验、条文一类的外来驱遣。相反,视条约为教学之准绳,奉新模式为去除旧弊端之锐器,甚至于将流俗作改革之新招,无论如何都造就不了优秀。这是语文教改发展到今天,我们还必须张扬的语文精神;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