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两者的特点出发,探讨其中的辨证关系,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校国体育文化形式,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促进整个校园体育史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也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设,是课外体育活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不同角度阐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中心,呼吁学校各级领导和体育教研部门,切实抓好该项工作,使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5,(6):43-44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是实现学校体育终极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搞好现阶段的课外体育活动就必须对其改革。在分析了当前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后,积极听取学生的心声,借鉴先进经验,转变旧的课外体育观念,将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即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多安排学生们喜爱的运动项目,把课外体育活动搞活,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以便最终达到学校体育之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旭明 《精武》2012,(25):45-45,47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全社会认识和了解。科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高中生形成生动活波的性格和健全的体魄,促进其全面人格的养成与发展,也对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出发,结合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提出了创新高中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00,自引:6,他引:194  
研究旨在系统了解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我国约有86%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和时间明显不足;14%的学生从来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我国77%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我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比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通过认真贯彻并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等措施,改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显不足的状况,改善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消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面访座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现状。结果发现,贫困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投入程度明显偏低;贫困生普遍缺乏“健康投资”的课外体育活动观念,但却存在追赶时尚的体育消费意识。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关心、督导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尊重、引导贫困生体育消费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等院校课外体育活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105-106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只有不断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改善形式、内容等,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龙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7):639-641
以大体育课程观为视角,通过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问题的分析,指出应对策略。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内容不丰富、体育活动管理不规范、体育锻炼空间受限制等问题制约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引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泉州市区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毕业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浓厚兴趣;玩得开心、增强体质、减轻学习压力是毕业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首要动机;毕业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严重不足;毕业班学生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本校体育场所、家附近的空地是毕业班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功课太多、场地器材缺乏、缺少伙伴、无人指导是影响毕业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为课外占的时间远远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同时要学以致用,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1.
吉安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吉安市重点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结论:吉安市重点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其中课间体育活动和班级体育活动开展状况较为理想,学生参与率较高.但是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较集中,分布不均衡,有些项目(网球、游泳等)几乎空白,而且项目选择存在男女差异;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但是参与活动的时间相对不足;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但有多种因素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是升学压力和场地问题,主观因素主要是缺乏合适的活动伙伴.  相似文献   

12.
对高等院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由于体育科学体系自身发展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各类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模式研究上,对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评析停留在表面上的较多。如何随着体育相关学科的发展重新定义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内涵,结合我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依据体育管理学从宏观调控视角评析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特征,成为本文的主旨,同时提出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宏观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澳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澳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结果表明,澳门约有5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活动的强度和参与次数明显不足;有31%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澳门50%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增强体质、调节身心、休闲娱乐和交际等是澳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约有57%的学生有参与型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原  顾城 《体育科技》2001,22(4):79-82
通过对784名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揭示男女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差异现象,主要表现在活动密度,每次持续时间,主观因素,外因影响,活动志向等方面.并指出了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新型的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与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差距较大;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健身、提高体育课成绩和消遣娱乐;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和缺乏应有的组织指导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有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承受力。提出了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管理范畴、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和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推行有偿服务等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部分高校(福州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和华侨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活动条件、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态度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更好的落实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措施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当前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即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要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家庭,摒弃只重视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轻课外体育活动个性化、独立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管理,根据各自的实际,合理而有序的安排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就能使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寄宿制中学的学生上学期间都在学校度过,在校时间长,余暇时间相对较多。传统的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又由于统的过死,活动内容单调,引不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打破年级界限,组织师生一同的体育协会,学生参与体育协会活动的形式替代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2年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