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是一部蒸腾着悲情美的著作,最大的特点是将文学与史学熔铸在一起,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来感受历史,文章就其产生悲情美的原因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的史传散文量多质精,在写作上多有翻案手法,引人入胜。王安石史传散文中有6篇与《史记》相关,其翻案手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商榷世俗见解;二是质疑《史记》的真确,其核心的观点在于价值的抉择。因此,透过王安石史传散文翻案手法,不仅具体而微地体现了宋代的翻案风气,而且也彰显了自身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笔是相对史笔而言的。司马迁撰述《史记》,既用史笔也用笔。史笔旨在考信去伪,直言录实;笔旨在拟虚补罅,饰词运事。笔在《史记》中的运用相当广泛,大抵体现于五个方面,即猎奇述异、夸张渲染、拟话代言、议论抒情和细节描写。笔的运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使《史记》在雄踞史坛崇高地位的同时,也迈进了多姿多彩、绚丽灿烂的学殿堂。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安排史记中合传时匠心独运,耐人寻味。他不只是对历史纯客观的描述,同时也加入自己颇多创见,新人耳目。《史记》中,合传占了30篇,约占全部列传的43%。在组织行文上,作者亦是用心良苦.采用不同手法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它横跨经史子集四部,沟通文史哲。《史记》文本昭示出三重意蕴:一是“究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层;二是“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坏之理的历史意蕴层;三是“成一家之言”而达于不朽的文学审美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结构内外交融,共同显示出皇皇《史记》“史蕴诗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王夫差有勇有谋,为吴国的强盛做出了极大贡献。他好大喜功、僭礼违制,导致吴国最终走向灭亡,但不能据此否定他的历史作用。后世文学作品中夫差的"昏君"形象,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夫差的弱化有关,而司马迁弱化夫差形象是由于他否定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国君,偏爱忍辱负重、发奋有为的复仇者,同情一心为国、惨遭迫害的不幸者,痛恨残害忠良、卖主求荣的奸佞。  相似文献   

7.
《史记》为西汉时司马迁所作,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史书,也是上古汉语词汇的重要文献资料,研究其词汇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入”字在《史记世家》中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语法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史记》这部著作是司马迁非常有名的作品之一,其可以称为中国文学作品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分析与研究的。首先在于它具有特色的文学价值,其次在于从古至今的读者对其文学价值的诠释、认可和自我接受,即所谓的经典文学的构建。司马迁的《史记》能够实现自我的保值与增值,这跟该部作品的经典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具有浓厚的悲剧情调,深沉的悲剧意识的文学作品.它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这些人物身上大都具有自强自立,能屈能伸,忍辱而又坚韧的品质,还有超脱芸芸众生的倜傥的气质.他们的道德、修养、理想情操、学识情感等综合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史记》里司马迁既描写了孔子、屈原、刘邦、项羽等大人物,也描写了侯嬴、朱亥等小人物;有战功卓著的将军、谋士、有功高盖主的统帅良臣;更有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1.
在《史记》里司马迁既描写了孔子、屈原、刘邦、项羽等大人物,也描写了侯嬴、朱亥等小人物;有战功卓著的将军、谋士、有功高盖主的统帅良臣;更有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实录”历史并“活现”人物。进步的唯物史观 ,独到的五体结构 ,繁而有统的艺术手法皆极具创造性 ,使作品宏观文本与微观文本水乳交融 ,鲜活逼真的人物层次分明 ,赫然在列。《史记》终成文史一炉的巨著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假期通过对这部书的研读,发觉它记事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描写战争,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离骚》与《史记》的文学精神,可以用浪漫与忧患概括之。这两部作品在文学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内涵并不相同。第一部份论浪漫,认为《离骚》的浪漫精神表现为超人间的神奇幻想及神话世界,《史记》则表现为直面人世的英雄理想和英雄世界。第二部分论忧患,认为《离骚》的忧患意识表现为深沉的时代责任感,《史记》则表现为深刻的历史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中国的古典文史名著,是一部国学精品根柢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作为传统“二十四史”的第一部,与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计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过:“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阅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也该抱持如此胸襟与情怀.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短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四位春秋霸主作传的过程中,对《左传》的材料作了有意识的取舍与改造,因此也就形成了与《左传》不尽相同的霸主形象。其中蕴涵了司马迁对他们的总的评价,也表现了司马迁对历史和现实政治的态度,完成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20.
谭磊 《文教资料》2014,(30):49-50
欧阳修所撰《归田录》,内容多涉北宋前期的人物事迹、典章制度、官场轶闻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归田录》记载人物事迹等的手法、风格与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及参与编修的《新唐书》有较大差别,实质上是对其正史创作的一种补充,正史与笔记小说共同构成其史传文学观念的完整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