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经过十天的培训,圆满地完成了培训的各项课程的讲授和考核工作。为了能够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本次培训班的效果,为以后的培训积累经验和资料,在本次培训的预先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中,设计了学员讨论、学员培训感想、培训结束后反馈感想等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述2017年中国高等院校校园足球群众活动组织形式交流会,对我国高等院校校园足球活动中的组织架构、竞赛形式、课程设置、培训与校外交流等内容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校园足球活动采用校团委和体育系(部)负责的组织架构,完善或探寻新的组织架构是未来一个新趋势;(2)"杯赛"和"5人制"足球在各个高校受到广泛重视,并在未来得到持续发展,但高校"联赛"和"教职工"等赛事亟待加强;(3)我国高校足球课程改革总体滞后,增设各类校级足球选项课,成为未来足球课程设置的新方向;(4)各类足球培训活跃并日渐专业化,但校际间足球活动交流不均衡,部分高校在此领域的举措为我国其他院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的培训需求、课程设置、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培训教材、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培训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更好实施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形式和途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拓宽培训渠道,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职后教育;集思广益,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践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探讨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等建议,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信息技术革命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将是21世纪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知识论、课程论、学习论、现代培训理论的研究成果为面向21世纪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入手,以现代教育科学、现代培训理论为依据,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面向21世纪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和应引起重视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利用现有的社会培训资源,合理调整培训时间,充分发挥各组织机构的特点,完善考核发证制度,是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社会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经纪人社会培训中的培训渠道、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法、培训时间、考核形式等若干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南航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分析我国民航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情况,提出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设置陈旧以及课程设置模式单一等问题,参照美国、加拿大航空大学的"健康维持课程"和美国航空管理局对飞行员"发展个人体能的课程"的要求,结合飞行学员的未来职业特点,提出了民航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发展对策和体育课程设置体系的初步框架,以期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裴悦 《体育师友》2017,(4):65-6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比较和我国国内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的分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进行探讨,在此文献整理上提出一些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我国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衔接性差,实用性少;2、我国高校体教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体育基础课程少,且内容重复,种类单调,理论与实践技术领域过于"分割化",各个课程之间融合性差;3、学生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时间较少,导致学生能力不足。建议:1、增加学生体育通识课程与体育基础课程的学习,增加课程种类;2、注重"融合性"教学,减少学习的"分割化";3、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锻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1997—2010年与体育师资培训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体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效用、体育与其它学科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比较、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是美国体育师资培训研究的热点领域。指出:政策扶持、课程决策、多元文化和性教育课程以及职前教学实习是美国体育师资培训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体育职业素质训练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师资培训等不同角度,叙述了体育特色项目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训练项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级别划分和资格认定、分类与规模、课程与培训时数、知识更新和再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我国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职权划分不明确,管理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级别划分而没有具体类别和运动项目划分,只是粗放型的分为"管理型"和"指导型",这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分3大类14种资格类型和54个运动项目存在巨大差异;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课程主要为社会体育学的学科领域内的6个方面且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技术类内容偏少;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义务型、年龄结构偏大、学历结构不合理、非体育专业占多数,指导场所也多为公园和广场.  相似文献   

13.
对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行课程主旨在于"育体"、"练身"、"增技",难以发挥"健心"、"育人"之功能,严重影响了体育的特殊作用.本文探讨了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科学设置,并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绝对的二元对立,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教学策略和教育评价三个方面。产生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根源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失调,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我国还需要在教师培训工作、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做调整。消除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上认知失调的有效办法是从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传统的课程观和新的课程观等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体育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体育研究生课程设置所面临的挑战 ,以及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体育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确定了"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体育隐性课程" 的开设形式和师资认定,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开设对高校体育的影响以及高校设置"体育隐性课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近20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广西高校啦啦操课程建设仍处于萌芽阶段。啦啦操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结合广西啦啦操项目的发展特点,加大培训啦啦操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啦啦操课程教师的积极性,课程开设形式实行由"渗透"到"试行"到"独立"的模式,循序渐进,科学构建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北大学2010版"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参照,经过多学科专家多次论证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入手,以课程设置的原则为突破口,对中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了论证与探讨,目的是使运动训练专业更好适应社会和人才发展要求,为我国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中美英澳4国的体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结论显示:1)美、英、澳三国很少有专门的体育院校,一般将体育专业设置在综合院校里。中国体育专业主要设置在专门的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两类中,两种类型互为补充。2)中国在体育专业设置上具有领域更广泛、专业方向更多的特征,但易造成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规格不清楚。而美、英、澳国家的体育专业设置更加具体、细化。3)在培养目标方面,与美、澳相比中国侧重表述培养的人才的"结果",而国外人才培养"结果与过程"并重,对体育教师培养的类型比较具体,突出更强的针对性。4)体育课程设置,与美、英、澳相比,中国较重视思想政治课程。中国健康课程的开设仅限于体育专业,而美、英、澳国家的健康课程设置更加具体,涵盖面较广。5)与美、英两国相比,中国重视专业技术课程,课程设置体现了"一专多能"。6)中、美、澳三国没有特殊教育课程,忽视了儿童和残疾人的体育锻炼需求。而英国专门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对儿童和残疾人体育予以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探究中央国术馆武术普及教育课程设置,目的是提炼和汲取历史经验,为我国当代武术普及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在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基础上,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的武术普及教育课程经历了南京时期分级培训模式下的武术课程设置和国民政府迁移时期短期培训模式下的武术课程设置,在全面抗战前对编订大中小学武术课程标准做出了贡献。中央国术馆武术普及教育课程遵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体现了传承体用兼备的价值追求。主要启示在于,应重视“刚健有为”的武术普及教育观念,以及重视拳种意识以开发中华武术对抗类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