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实心球的技术原理分析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动作做法和要求: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面向投掷方向,双手持球至头上方,身体稍后仰,原地用力蹬地、收腹、挥臂,将球向前上方掷出。背弓充分、蹬地、摆体、甩臂、扣腕、拨指用力顺序完整,出手有力,控制好球的方向,各关节协调用力,将球掷远。[1]通过以上  相似文献   

2.
抓好“四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教学内容 ,尽管动作技术看似十分简单 ,但实际上身体内在的协调用力是该动作技术的关键所在。只有对该动作技术的用力顺序、用力程度、用力方向、用力时间有明确的感知 ,才能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 ,以实心球教学为例 ,来说明抓好技术动作关键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一、掷实心球动作的技术关键掷实心球动作技术中的技术关键是 :两腿蹬伸动作、腰部急振动作与探臂动作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手臂挥臂至头前上方时手指有明显的向前上方拨球的动作。这是掷实心球动作技术的关键所在 ,前者解决了掷实心球…  相似文献   

3.
陈利军 《体育世界》2014,(12):108-109
正面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投掷项目,在练习和体质测试中往往见到不少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再加上没有正确掌握实心球投掷技巧,成绩不是那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呢?通过为期9年(3个循环教学)对我校学生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教学研究、训练实践中摸索出一点体会,并进行本研究,得出结论:1)反弓训练是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教学的基础,他能够保证以后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操作的可行性也让学生对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有个准确的切入点,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投掷实心球兴趣与能力。2)根据人体肌肉用力特点和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投掷工作原理,从学生了的视角给出了一些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超越器械形成满弓的训练方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进行探讨,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进步提出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前掷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动作速度和协调性要求很高的投掷项目。目前实心球是体质健康标准内容和中、高考必测的一项指标。大家对实心球技术和训练方法探讨很多,老师们在训练实心球理论和发力方面也有研究。都知道身体做成"满弓形",用力顺序是:蹬地、展胸、收腹、鞭打、扣指等等。但为什么有力用不上?有劲掷不远?笔者也有这方面的困惑,仔细研究,通过近几年体育专业训练和教学实践,方知忽视了细节,这细节就是平常习惯动作,时间长了就是难题,直接影响前掷实心球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项目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体育中考中常见的素质考试项目。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掷实心球时,最后用力阶段时有"后  相似文献   

6.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7.
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一项考察学生身体协调性及爆发力的测试项目,本文通过分析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借助不同器材设计相应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方法,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及肌肉力量的提高来有效提升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  相似文献   

8.
掷实心球是发展青少年力量素质的很有实效的锻炼项目。新《标准》在测验规则中,明确规定了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规范和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它的技术特点注意强调:1.双手握球.因器械体积大,握法很重要。2.掷球时两脚前后站立,身体正对投掷方向,这就要求学生不能转体成侧向,不能单臂发力,球出手前不能跳起,应掌握好蹬腿以腰腹力量带动挥臂的用力顺序,充分发挥腿、腰、腹、背、臂部肌肉群的协调用力把球掷出。3.球举于头上后方至出手前,因受动作限  相似文献   

9.
双手正面原地前掷实心球作为江苏省体育高考中的一项内容,充分说明了这一内容的价值。合理地开展实心球教学课程是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双手正面原地前掷实心球的远度,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实心球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围绕双手正面原地前掷实心球的技术特点与教学手段展开分析,找出教学中的关键点与突破口,为提升学生双手体前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提供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3届体育高考实心球训练对比后研究发现,身体素质较差的考生原地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反而更不合理,姿势框架搭建不利于身体最大发力;从运动力学分析表明,对于力量较弱的考生最好采用能够提高自己发力的接近式投掷方式,对于爆发力大的考生则采用拉长式的投掷方式是最好不过;文章介绍了2种不同用力工作距离的掷实心球形式的训练方法供指导教师参考,同时为帮助学生提高实心球成绩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一、实心球出手无力,或未完成掷球动作,实心球就离手产生原因:1.两手没有用力握球,只是用手指轻托住实心球,造成手指与实心球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掷球时作用到实心球上的力量随之减少;2.掷球时,不是向前上方挥臂,而是肘关节先向前下降再掷球,造成手指无法控制实心球的方向,力量也  相似文献   

12.
叶焕 《精武》2013,(17):26-26,28
实心球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投掷器材,投掷实心球是小学体育投掷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学生的生活以及生理、心理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不同形式的抛掷实心球练习,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上肢、肩带、躯干和腿部力量,发展其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活动的协调性,并且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调合作的良好作风,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要使学生提高实心球的前抛成绩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上下肢协调用力,掌握好较好的出手角度等。本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提  相似文献   

13.
招华 《体育师友》2010,33(2):34-35
如何提高实心球训练效果?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最后用力。笔者总结如下: 一、预备姿势是实心球基础。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掌,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同时两脚必须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后沿,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半,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中经常发现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体育学习方式应用例析(一)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水平四)教学目标:1.学生乐意参加实心球的各种练习,主动探究投掷实心球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了解影响实心球远度的两个因素;2.通过各种投掷练习促进学生上、下肢力量的提高;3.培养学生勇于探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进行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教学时,会有不少学生出现"两次用力"的错误现象。所谓"两次用力"现象就是在投掷的过程中技术动作有短暂停顿,用力不连贯,不能把全部的力量集中传递到实心球上,  相似文献   

16.
提高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成绩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是考查学生上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用力的综合性指标,全国多个地市都将该项目列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测试项目,如何能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技术,有效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成绩,我谈如下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政 《中华武术》2022,(6):39-41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锻炼青少年上肢力量和全身协调性的一个项目,是体育课中重点的练习项目,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反映上肢力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中考测试常用项目之一。实心球在锻炼青少年上肢力量及协调性方面的确有它的独特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师生总认为实心球属于力量型项目,一定要加强上肢力量练习,往往把上肢力量作为重点进行突破。其实不然,笔者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提升青少年实心球的练习策略,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  相似文献   

18.
1.爬(1)用手臂或手肘支撑身体,下肢伸直,爬行前进。2.爬(2)用手臂和脚掌身体,向前或向后爬;也可以用臀部和脚跟来爬。3.卫星着陆将重一点的实心球抛在空中,尝试用各种姿势去接。4.掷球高举实心球,两脚前后开立,全身用力将球向目标投去。 游戏天5.移食物的狐狸(1)将物品转移到另  相似文献   

19.
吴平 《体育师友》2009,(2):17-18
实心球是力量与技术、技巧相结合的典型运动,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身体素质考核项目,对掷实心球动作技术教法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提高掷实心球动作技术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远度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即投掷者身体后倾的角度和投掷者的腰腹以及上肢力量。在这两个因素中,身体后倾的角度可以通过短时间辅导予以纠正、提高。而投掷者的腰腹以及上肢力量则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才能获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应把改善投掷者身体后倾角度作为首要教学因素。面对"怎样才能获得尽可能长的用力工作距离"和"怎样发挥腰腹以及上肢力量"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两种"直观教学法"的演示,改善教学环境和方式,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