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明确如何说课本次比赛是笔者第一次参加说课,通过这次说课,笔者明白了说课不仅是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在说课中,对于教学目标如何达成、教学重点如何处理、解决难点和辅助教学手段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说清,所说的教学过程要清晰,要环环相扣,让听者通过说课能了解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具体课题、教材,既说是怎么教,更说为什么要这样教的教研过程。说课需要说课者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发挥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有重点地,有层次性地,有理有据地把说课的每个环节说清、说准、说深、说精、说实,使教学思路更明晰,教学进程更流畅,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严谨且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不同阶段任务和时间的延续。课前是执行计划任务、形成课时计划和预设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属于教学的准备阶段;课中是执行课时计划和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属于教学的实施阶段;课后则是对教学中优、缺点剖析的过程,属于教学的延续。笔者从备课、课前、课中和课后四个方面构建了体育教学过程常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用一节课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考量的是说课者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作为一种动态便捷而又易操作的教研评课方式,说课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招聘、教学竞赛、学科备课等教研活动中。何为说课?遍阅不同人给出的不同定义,依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怎样说课更深刻生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业务能力和水平,并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功及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一节成功的说课,不仅要层次清楚地说明这节课教师怎样教,学生怎么学,而且还要简炼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   一、说课内容的锤炼   说课的显著特点在于说理,即教材内容与教法、学法的有机融合,并要体现在整个说课过程中,内容充实,环环相扣,使说课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另外由于说课一般要在 10— 15分钟左右的…  相似文献   

6.
速滑课教学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基本要素:教材内容、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及冰上课教学务件和辅助手段等。就此,结合速滑课教学实践及特点,分析影响速滑课教学效率的因素,提出在具体教学过程,速滑课的基本要素可分为多个具体要素如:教学点、教学度、数学量、教学法、教学程序、教学情感、教学时间等。科学合理配置和发掘这些具体要素的有效作用,是提高冰上教学效率的关键和需要。因此在速滑课教学中很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一、"模拟上课"有别于"说课"说课"是课前的一种预设,是把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效果等的预计说出来,是说理,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理论要求更高一些,且可以脱离实际说。而"模拟上课"是模拟一堂课,更多的是说学法和练法,展示的是教学过程。模  相似文献   

8.
“说课”是授课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课的组织形式、练习步骤以及场地、器材等运用情况,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并配合清晰、简单的动作示范向听课者展现出来。实习生课前采用“说课”,能使各教学环节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加快向教师角色意识转换的速度,有利于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此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开展“说课”活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许多地方 ,“说课”已成为了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功竞赛的主要形式。本文就“说课”及其评比活动开展的实践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提出一些浅见 ,供参考指正。一、对“说课”环节的思考“说课”的程序 ,通常有备、说、评、教四个环节 ,但习惯上我们把第二环节“说”直接称作说课 ,此时“说课”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并不完全。首先 ,“备”是说好课的基础 ,是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 ,分析研究学生的过程 ,是进一步学习、深思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写好说课稿 ,是说课成功的一半。其次就是“说”。教者在一定范围内 ,或备课组、或教研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特征日益凸显。“微课”,即微型课程,是在如火如荼得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特征侵入教育领域后,无数教学工作者共同助力,催生的新生事物。本文首先对微课内涵进行阐释,然后尝试分析微课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效果,最后针对微课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陈慧 《体育教学》2006,(6):52-52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模式的整体设计,即课的内容安排的顺序、教法的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体育教育界提起“三段式”教学,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人尽皆知的教学习惯。很长一段时期里,这种教学结构引领并统治着体育课堂教学。在课时教学计划(教案)中,表现尤为突出。上课、看课和评课的专家学者们都以是否符合这样的教学规律,予以评价一堂体育课的成败与否。  相似文献   

12.
运用比较实验法,对健美操教学中按摩时频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课前、课中、课后按摩的实验班比只在课后按摩的对照班健美效果要好;确定了按摩的时频,即按摩次数为练习组数加2次,按摩时间约为总时间的1/3。  相似文献   

13.
<正>上课、看课与评课是体育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重要环节之一。就评课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堂教学与其他文化课学科不同,上课的成功与否即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本身的互动,也离不开天时(天气因素)、地利(场地因素)等客观因素,而后者往往会在评课中被忽视,很多时候,评课是建立在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即便如此,每个评课者都有其自身的观察点与关注点。可以说,评课过程的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研互动过程。正因为如此,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仅就"我们在评课中要评点什么?"谈些自己的评课体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说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授课与说课的区别及其联系说课与授课是教学领域里两种不同的活动。授课是直接教学实践 ,说课则是教学研究活动。授课的对象是学生 ,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说课的对象是教师、评议者、专家等 ,是多边活动 ,参与者各抒已见 ,都有所收获。授课是在课堂上进行 ,说课在任何地方均可。授课有时间限制 ,是法定时间 ;说课虽然有时间限制 ,但这时间是随时定的 ,比较灵活。授课是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说课是说自己是怎样设计课 ,设计的理论依据 ,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 ,通过怎样的组织 ,选择什么方法 ,才能使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说课"是近几年来在教学评估中常用的一种评价形式,通过"说课"可以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评价进行综合评定,同时也是教学团队进行教研活动的重要要内容,是提升团队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但说课不等于授课,说课是为了更好地授课。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体育说课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体育说课的七个要素,举例说明了教材分析和教学流程,指出了说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为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后,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而后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是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而且更要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它有助于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省《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市教研室在各辖市区初评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筛选,评比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和说课。笔者有幸参加了评委工作,评审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现作一梳理,供同行参考与批评指正。一、同一单元下的教案应力求完整,且有一定的递进性与关联性省"两课"评比通知中,对教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一个完整教学单元(或章节、话题、框题等)或一个完整项目的教案,教学时数不少于8课时"(为便于选拔,市教研室  相似文献   

19.
<正>单元教学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把一项或几项(或相近)教材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过程;是课的上位概念,即单元教学是由课组成的。若干节体育课组成了一个单元教学,一个教学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个教学单元中的每节课一般应当是连续的[1]。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虽然也有采用单元教学形式的,却很少有教师对一个单元做出详细的单元教学计划,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偏重于微观的课时计划。在此,笔者以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原地侧向投掷单元为例,研读  相似文献   

20.
赵志荣 《体育学刊》2012,(5):102-103
说课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体育课程说课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自由化现象较为突出。要从内容、时间、听众、形式等方面对体育课程说课进行定位:内容上说的是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不以听众不同变换说课内容;在形式上,是语言行为而非模拟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