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政道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是美国、中国、意大利三国的科学院院士。1957年,当时只有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从而,李政道和杨振宁成为最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越界     
在开满鲜花的奥贝奈镇小道旁,皮埃尔正忧心忡忡地看着布告:德国打到布鲁塞尔了,克里提,快到我们家门口了。邻居克里提却十分自信,指着小镇远处的防御工事说:别怕,老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我们可是放在法国保险袋里的宝贝,哈哈。皮埃尔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这时,他发现一个外乡人昏倒在路旁,克里提,这  相似文献   

4.
5.
激情李政道     
《青年教师》2006,(1):59-61
79岁的李政道,沉稳、温和;79岁的李政道,机敏、幽默;79岁的李政道,热忱、激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管窥李政道     
一、如果只举一个细节——理发。先请喜剧大师卓别林出场。一次,他来到一个偏远的小镇,想要理发。当地只有两位理发师,各自开了一家理发铺。第一家,房小,椅旧,地上满是头发楂,理发师的发型尤其让人难以恭维,看上去像个麻雀窝,邋里邋遢;第二家,房大,椅新,地面非常洁净,理发师的发型更是端庄整齐,一丝不乱。你猜,卓别林会在哪一家理发?第二家?不,错了,他选择第一家。为什么?卓别林  相似文献   

7.
鲁先圣 《语文新圃》2009,(10):15-15
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  相似文献   

8.
1926年11月,李政道生于上海的一个商人之家。他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读书,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和杨振宁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原理,并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一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  相似文献   

10.
李政道和杨振宁曾荣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基于他们在1956年提出的"李一杨假说",即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这被另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李政道和杨振宁曾荣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基于他们1956年提出的“李-杨假说”-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这被另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7)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1997年5月30日,李政道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在物理学中,宇称守恒意味着左跟右是对称的。”“假如有两个系统,开始时互为对方的镜象,就是说它们的动态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左跟右不  相似文献   

12.
杨振宁与李政道1949年初次合作,1957年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他们1962年竟然决裂分手.在科学上分道扬镳。在生活中形同陌路,一直到现在进入老年后。两人仍不能释怀。这个中国科学发展上的阴影、国际科学界的憾事,真有点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3.
越界·回归     
"打扰一下,你能告诉我到XX,该怎么走吗?"噢,先往左拐,再向右一直走就到了."眼前突然冒出个问路的大爷,看上去满脸忠厚,但不知怎么总是有点怪怪的,是……他的眼睛?我在他眼前摆了摆手,噢,原来他是个盲人."那……哪里是左边呢?"咳,我扶你过去吧!"其实,我才没那么好心眼呢,只是想捉弄他一下.  相似文献   

14.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李政道教授的名字一直在国内外物理学界传扬。然而,我们对这位物理大师的身世和业绩,以及他为中国科技事业所倾注的极大热忱,却是比较陌生的。 坐茶馆读书的少年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出生在上海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里,他原籍江苏省苏州市,他的曾祖和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吴冠中为“简单与复杂”国际学术会议作了一幅画 ,上有题词云“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李政道在致吴冠中的信中称赞该画“不但有深刻的艺术造诣 ,而且具有尖锐的科学含义”。李政道认为 ,“流光 ,流光”的题词有现代意识。 1 998年 2月 9日 ,李政道给朱基总理写了一封信 ,并送上有关学者的《关于控制中国酸雨的紧急呼吁》 ,封面上用了吴冠中的那幅画。李政道在信中说 :“原题经您指正后 ,才知道是宋代蒋捷的名词(《再过吴江》) :‘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同一幅画做了这次会议的封面…  相似文献   

16.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此乃宋代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中之名句。如今,这一江南美景,因酸雨污染将风光不再。为此,李政道博士致函朱镕基总理,请予关注并妥善处理。又幽默地提议,蒋捷名句“或可略改几字”,改为“:酸雨容易使人伤,酸了樱桃,黑了芭蕉。”色味皆变,酸雨为害之烈,可见一斑。——摘自《咬文嚼字》李政道巧改宋词@世华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1943年毕业于江西联合中学。同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次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大,在这里,李政道遇到了一生中获益最多的老师——吴大猷。1946年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虽然大学未毕业,还是进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研究院,开始同杨振宁合作。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赴加拿  相似文献   

18.
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1957年31岁时就和杨振宁博士一道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世界上获诺贝尔奖年龄最小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英国的和其父合作而成功的布雷格),周恩来总理曾用四字评论说:“李(政道)精于学”。  相似文献   

19.
从1955年开始到196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共合写了32篇论文。李政道曾经写过:“杨振宁和我的合作,和当时物理的发展十分契合,并且反映了当时的精神。我们的合作紧密而且成果丰硕,是既竞争又和谐。我们共同的工作激发出我们最佳的能力。结果远比我们各自分开来工作的总和要好得多。”杨振宁也曾经说他和李政道合作是令人羡妒的。1956年他们两人合作写了一篇论文,对于物理学家一向深信不疑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弱作用中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这篇论文造成了科学概念上的一次革命,也使他们成为头两个得到诺贝尔奖的华人。那一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