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寒假里,我的小孩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回来几本假期读物。其中有一本名曰《大千世界——奇人怪事趣闻集锦》,我被这书名吸引住了,随手也拿起来翻翻,越看越觉得不对味。就以该书的第一篇来说吧,题目是: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杂志已经出到二百期了,二百是一个相当大的整数,因此本杂志编辑部同人就觉得在这一期上有写一点纪念文字的必要,并且大家拟定题目,分别担任写作。派给我的题目是“《中学生》是怎样创刊的?”要说《中学生》的创刊情形,就不得不先来谈谈《中学生》的前身《新女性》杂志。原来当开明书店于民国十五年创立的时  相似文献   

3.
韩惠俐 《新闻爱好者》2011,(22):138-139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是其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托尔斯泰一生追求真理,早年生活放荡,后来反省忏悔,节欲散财,放弃贵族特权,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帮助周围农民,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他的这一道德实践充分地赋予到了《复活》主人翁聂赫留朵夫身上。笔者认为《复活》中复活的就是西方概念中的灵魂,复活的是我们中国文化概念中的道德、良心和良知。  相似文献   

4.
韩惠俐 《新闻爱好者》2011,(11):138-139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是其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托尔斯泰一生追求真理,早年生活放荡,后来反省忏悔,节欲散财,放弃贵族特权,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帮助周围农民,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他的这一道德实践充分地赋予到了《复活》主人翁聂赫留朵夫身上。笔者认为《复活》中复活的就是西方概念中的灵魂。复活的是我们中国文化概念中的道德、良心和良知。  相似文献   

5.
巴金在《怀念曹禺》一文中说:“靳以把家宝的一部稿子交给我看,那时家宝还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在南屋客厅旁那间用蓝纸糊壁的阴暗小屋里,我一口气读完了数百页的原稿。一幕人生的大悲剧在我面前展开,我被深深地震动了!就像从前看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一样,剧本抓住了我的灵魂。我为它落了  相似文献   

6.
最好的死法     
年末岁尾,大家都在准备请财神、贴对联,对来年充满期待,我却总想到死。我想到死,并不是对生绝望,而是太了解它了。生的含义,尤其在中国,不就是恶狠狠的竞争吗?那天一进门,大家就说我身上有骨灰的味道。我就纳了闷了,他们怎么知道我从火葬场回来?我说家里有老人亡故,喜丧,93岁了,睡梦中去世的。  相似文献   

7.
江主席号召我们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我想说一点办报初期向群众学习的体会。我觉得办好一个报纸,最主要的要靠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总编辑当然重要,各个部的主任也重要,编辑、记者都重要。但是我觉得光靠这些还不行,还要靠大家的努力。我讲三件事。第一件事,那个时候报纸初创,我们看完大样就到工厂里去看一看。有一天,一个老工人问我有个题目怎么办。因为我看大样时,改了一个题目。到了工厂后,改样的工人犯了难。因为我改的那个题目多了两个字,所以原来留的位置就不行了,需要重排。不仅标题要重排,而且文章也得重排。这样…  相似文献   

8.
揭露弊端《复活》激怒教会革除宗门托翁无缘大奖王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一生著述甚多,最重要的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长篇小说。《复活》取材于一个...  相似文献   

9.
缺席的大师     
有些人的缺席使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百年始终充满了怀疑。听听那决定命运的18把椅子的辩解,我们对被这项大奖遗忘者的访问只是为了理解两个词:文学和理想主义。 这场不可能有结局的官司从诺贝尔文学奖的首次颁发就开始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是:为什么不是托尔斯泰?这位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无论是《战争与和平》还是《安娜·卡列尼娜》或《复活》,用“不朽”来定义都不为过,但是,即便整个欧洲的知识界都在为他呼喊,他也未  相似文献   

10.
四月下旬,晓谷来电,非常客气地要我为他准备出版的一部书作序。电话里,我还不太清楚书稿的具体内容,但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因为晓谷是个诚恳实在、办事认真的人,我们多年交往所建立的信任和友谊,使我们从来都乐意彼此相助。当我见到这部《行路札记》的书稿,直感就觉得确实是接受了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色诺芬的品味——经典与解释》第13辑,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华夏出版社,2006.6古代经典在现代语境下复活,向来不是一件平常事:让谁复活,怎么复活都大有讲究。这么看,西方古史大家色诺芬独得解经大师施特劳斯的垂青,就值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2,(Z1)
杉杉很高,一米七的个头,留着一头及腰的长发,笑起来大眼睛弯弯的,轻轻皱着鼻翼。杉杉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1999年从浙江广播学院毕业,在杭州干了一年的电台主持人,她总觉得一切太顺利,生活太安逸,于是,她又回到了南京,走进了南京音乐台。杉杉坦言:“我认为真正的生活必须要不断有新的刺激,我需要进入一定速度的旋转,越忙碌越能把事情做好!”现在的杉杉参与南京音乐台三档节目的播出:《女生二人组》、《零点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振梁:各位朋友,很高兴来到上海跟大家一起见个面,谈谈奥林匹克。题目是“人文精神”,所以我把讲的内容大体上限制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4.
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发表以后,许多读者和新闻界的朋友来信,热情地给以鼓励,同时希望我们联系过去写焦裕禄、吴吉昌等先进人物,谈谈采写这类人物通讯的体会。体会不能说没有,但想来想去总觉得大多是些老生常谈,没有多少新意。况且这几篇人物通讯都是集体写的,我个人的体会更有限。既然大家出了这样一个题目,那就姑妄言之,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白贵 《河北广播》2004,(6):27-28
这些年来,广播新闻由量到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前些年广播的一些节目,都是以大信息量特色见长。但是这类节目多了以后,大家就觉得不再新鲜了。所以有一个问题,电台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追求一种个性化,也即个性化生存途径。我认为《百姓30分》就是在探索这样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中华文库》,确实是很宏大的一个文库,对国际各方面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从文化、哲学到科学,中国几千年那么深刻那么全面的文化,都集中在一套书中,那是从来也没有的。它的意义太大了,不单是哲学、文学知识方面,各方面都有了。而且对搞对外宣传,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国际情况大家都很了解,现在中国对外、对国际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了。可是外国朋友(我说的是真正的朋友),他们确实不太了解中国,也可以说是知识很少。除了个别别有用心的坏人污蔑我们,一般的美国人包括知识分子并不了解中国。现在已经开始有了…  相似文献   

17.
王蒙:大家好!我每次来上图讲座,都看到了听众特别亲切、友好的目光,我感觉跟大家有一种交流。而且,在过去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也有上海朋友纠正我讲话中一些知识性不准确的地方,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讲话的过程也是一个我向听众学习的过程,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我感觉你们对我讲的好像还能够接受,我就会讲得很自信;有时候我讲着讲着,突然觉得后脊梁有点发凉,觉得这话说得不太清楚,感觉听的人不信  相似文献   

18.
上中学时,我开始偷偷地看一两本文学书,为什么要偷偷看呢?我总觉得一个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读出个名堂更不容易。曾记得,在高考临近的那一阵,我还莫名其妙地翻阅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无法回答。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种幸福,读一部人生。听前辈讲,凡读书人初次相会,必有读书人的身份。寒暄,评气候,叙往事,论时事,发感慨…好像无所不及似的。于是,一个微茫的希望在远方闪动,我想用我的笔.告诉世人一些美丽的风景。18岁那年,一首小诗在军区报上发表,当时我觉得自己真是太伟大了。大科学家牛…  相似文献   

19.
我在单位分管宣传报道工作,常动手搞一些写作,但总不那么如愿。那天报社的一位朋友给我寄来了几本《新闻三昧》杂志,我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越看越觉得过瘾,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我萌发了订阅该杂志的想法,可是经了解这一杂志不是通过  相似文献   

20.
谈谈编辑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原同志原来约我来讲语言问题,我考虑以后,还是讲讲编辑工作。大概一个人干哪一行,就觉得哪一行不容易谈,因为我做语言工作,就觉得语言问题不大好谈。我也做过编辑工作,多少知道一点,因为只知道一点儿,所以胆子就比较大。正如有些书生喜欢谈兵,有些将军喜欢作诗,大概都是这样一种情况。我的编辑经验是这样,49年我在开明书店当编辑有一年时间,从78年《中国语文》复刊以来到现在,编了三年杂志。在开明书店实际上是在那儿编《文言读本》,没搞一般的编辑工作,所以经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