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校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总结归纳问题,并从课程设置改革、师资培养、社会参与、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实践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门发展快、重在操作的实践性课程.在大学课程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创新,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更需要创新.本文通过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探究,阐明大学进行计算机教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体制,提高我国高等计算机教育的水平,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实验室的改革、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实验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改革必然要引动实验室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实践能力培养是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人文地理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高校应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丰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推进“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地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要求的总体把握。《大学英语》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在高等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且这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改革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与思辨能力以及课程管理不完备,课程思政未能有效融入课程考核等现实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立足于“三全育人”指导思想,提出应调动全员参与、完善教学机制、优化教学设计、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多维并举、全方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实践路径,积极推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快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促使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转变,同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大学章程的建设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实践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文章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和制度创新等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段伟伟 《河南教育》2013,(12):54-55
高校毕业生就业反映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将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导向、桥梁、推动作用。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角度来看,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和职业能力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注重实践教学是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体现和必然。因此,要从注重实践性课程的建设质量,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加强实践教学实施的投资,提高实践型师资的比例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国际经贸专业的实践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徐同文 《教育研究》2012,(11):73-77
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紧迫形势以及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转变,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课程必须在理念、体系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高校工作实践表明,课程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了社会职业需求,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何对道德教育课程的探讨,都必须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性质为前提。道德教育课程根本上是实践性的,实践性是道德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课程的重要特征,活动课程应是道德教育的主导性课程。对道德教育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主要是基于:道德的实践本质;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活动对道德发展、道德教育的独特功能。实施活动课程应注意: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促进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发展;贯彻兴趣和需要原则;应密切联系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实际参与社会生活中形成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课程思想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内容.大学在课程建设中必须以高水平的课程思想引领课程建设.大学在根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之后,既要通过课程"菜单"的开放递增实现"量"的丰富性,又要加强每门课程的建设体现"质"的规定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原有的建设思路,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从外围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在内部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要素建设,同时通过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使课程建设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教学发展的机制、平台.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职业性倾向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共同要求,决定了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必要性。要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层次性、协作性、连贯性等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善理论课程教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社会职业实践等途径来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和高校基于国际竞争的压力,一直致力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先后提出发展创新型大学、组建联邦大学、创建大学综合体等策略,其中联邦大学的组建是俄罗斯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也需要考虑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构建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科、育人是关涉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201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主要从"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协调发展、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学能力发展等五个方面揭示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高校、学科、育人研究实践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贯彻实践性这一特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3):60-6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这种环境下,我国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型英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应当更注重探究服务于英语专业的新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大学虽然设置了一些实践性的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限制了课程实践作用的发挥。对此,应当以服务于英语专业为基础,对新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进行探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知识与能力不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要根本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加强学生实践性教育环节,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使其知行统一,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精品课程与课程的“精品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对于大学来讲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从表象上看,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庞大数目课程组成的课程集合体;另一方面,课程则可视为大学育人过程中最主要的界面,维系着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种活动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和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理念变化的重要表现。从这一角度出发,课程建设毫无疑问地处于最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与质量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的课程事件,是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程宏 《考试周刊》2007,(27):21-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突出的实践性。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