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竞文 《学习之友》2008,(10):18-19
我们读《三国演义》这部书是从“桃园三结义”拉开序幕的,换言之,《三国演义》是以“义”字开篇的。正如刘关张桃园结义的誓言所昭示的:“……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抚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黄天后土,实鉴此心。背心忘恩,天人共戮!”我们用两分法的观点分析这段结拜金兰的誓言,不难看出,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关于刘备驻扎新野期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有真实的历史根据,但小说情节中明显存在着不合情理的问题,这与罗贯中的写作原则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义"是《三国演义》的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与情节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情节发展的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并在"义"的对比和前后照应中推进情节的发展,显示情节发展的结果。"义"与情节在小说结构上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4.
正号“+”和负号“-”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表述的意义也各不相同.例如: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典型的“君子之儒”,是我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化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产儿,《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和赞颂.是对我国古代典型知识分子追求的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揭示和赞颂.也是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揭示和礼赞。  相似文献   

6.
"三笑"的故事发生于赤壁大战中.罗贯中以三次大笑为曹操画像,不仅反映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非凡气度,而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其恃才自负又诚谐多趣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程伟元、高鹗所续红楼梦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著的比较中指出它虽有许多不及原著的地方.但因掺入并突出了宝黛爱情和钗黛冲突的内容,使原著从叙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的故事,转变为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历史要求,此乃其得到读者认同、风行天下之奥秘。  相似文献   

8.
晋国申生受骊姬之谗,死于非罪。或谓申生得杀身成仁之道.是以晋人谥为“恭世子”。白居易文中认为申生有失臣子之道,死之不义;谥之为“恭世子”,更是名不副实。从而在理论上恢复了申生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蜀汉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赏罚不平、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使得蜀汉最先灭亡。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相似文献   

10.
11.
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领导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鼓舞人,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以高超的笼络手段驾驭人。他在知人善任、适度放权、把握平衡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达到了用心治人、驾轻就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刘备形象虚伪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传统观念认为其是道德信义的化身,其实道德信义的表面掩藏了他性格的真实内核:虚伪。他欺世盗名,实际上是一个大野心家;假仁假义,又惺惺作态;残酷无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我们可以从作品分析来见出他虚伪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叙述故事,描写战争见长的<三国演义>,其中也渗入了浓厚的抒情气氛.小说中展现了丰富、复杂的情感,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包括悲恸之情、豪迈之情以及怨怒之情,作者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加以呈现,具有摄人心魂的震撼力量.  相似文献   

14.
孙权是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在史书和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但却展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面目。史书中的孙权智勇双全、深谋远略,是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而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民间创作中,孙权被丑化成优柔寡断、懦弱胆小的小丑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孙权形象进行了较客观的重塑:一方面,作者据史写出孙权的部分功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他一代英主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作者在"拥刘反曹抑孙"的情感倾向下,删去了孙权草船借箭等一些功劳,弱化其英主形象,淡化其历史作用。《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5.
刘备的家事史书有所记载,但零散而不翔实,加以小说《三国演义》和戏曲的篡改、添枝加叶,因之显得混乱,造成诸多误解。现据史书文献对其祖辈、妻妾后妃和子孙一一阐述、考定,以期纠误归正,准确、全面认识刘备。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平话>是说书艺人讲说三国故事的底本,它在罗贯中生活的那个时代出版,因此,罗贯中如果创作<三国演义>应当借鉴此书.但从<平话>的内容看,三国故事在元末明初还不够成熟,罗贯中不能从中借鉴到什么东西.所以,他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长篇小说和小说理论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因此也不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杰作来.<三国演义>应当是宋元至明中叶的说书艺人们世代累积不断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创作而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典范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和特殊性,还有集体累积的成书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广传播,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国演义》的成书历时长、途径多、样式杂,有史书记载亦有文学演义,《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后汉书》、《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到《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国元曲杂剧、《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后到《三国演义》。在这漫长演变过程中,丰富而多元的文学创作语境对《三国演义》的成书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备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仁主明君的典型,为了突出人物的这一主要特征,作者以眼泪作为创作手段,从笼络贤士、收取民心、智脱险境、赚取城池几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充分发挥了眼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择主”是中国传统士人文化的产物。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特殊内容,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集大成式的艺术再现和升华。从政治、君臣关系和功利三个方面探讨“三国”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示各集团士人择主的标准,以及对其人生价值观实现的影响,进而探讨三国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