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性软件在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方面作用凸显.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类比分析法,首先介绍了个人学习环境定义演变及特征,其次探讨了PLE的构建与社会性软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个人学习经验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个人学习环境,最后通过使用体验分类简析了几种常用的社会性软件的功能特性并给出社会性软件应用于个人学习过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的学习是连接的、网络化的、协作化的、个性化的、开放的学习,因此重视学习者主体性发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个人学习环境将是信息时代的研究热点与学习环境的主导模式。本文在分析个人学习环境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国内外常见的PLE构建方式,明确当前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四种常用方式: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构建方式、基于Web服务的构建方式、基于VLE的构建方式、基于社会聚合器的构建方式,并对四种方式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国内课程教学的PLE构建方式研究的匮乏,本文最后提炼出基于社会性软件QQ的PLE构建策略,以期为PLE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构建方式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成为终身学习手段之一,本文从PLE概念出发,提出了大学生构建PLE的必要性,对大学生构建PLE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列举了构建PLE的社会性软件,以期在大学生构建PLE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尚佳 《远程教育杂志》2008,(1):18-20,17
本文介绍了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ornment)及其特征,并介绍了构建个人学习环境常用的社会性软件,通过分析知识学习和教学主要观点的变化归纳出构建PLE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非正式学习受到普遍关注,Web2.0时代的社会性软件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分析常用社会性软件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功能,将日常使用的社会性软件与非正式学习有效结合,构建促进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基本模型,使大学生认识到Web2.0时代如何在日常网络环境中利用司空见惯的社会性软件有效进行非正式学习,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对网络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及混搭社会性软件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关系,最后引入混搭的理念,旨在混搭社会性软件的基础上构建适于网络学习者的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将社会性软件混搭可以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同时让网络学习者感受Web2.0时代带来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335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借助BICOMB、SPSS等工具,对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热点、进展与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宏观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针对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3方面:一是对社会性软件的理论研究,以Web2.0为重点研究对象;二是个人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非正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三是网络学习发展现状研究,以维基百科等社会性交互软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WEB2.0时代下,各种社会性软件的出现大大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Blog的研究,讨论Blog的起源、特点和传播特征及其优势,从而设计基于Blog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模式,更进一步说明了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我们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与改变。  相似文献   

9.
构建适应学习者个性需求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智慧学习环境是虚拟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它可以实现虚拟环境与学习主体的深度融合,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支持学习者的社会性协作交流。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个人学习空间、社会化学习平台、学习资源中心、课程管理系统、辅助学习工具五个模块。在智慧学习环境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先进性、实用性、个性化的原则。基于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和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而构建的开放、真实、协作的智慧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便捷、舒适、有效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性软件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社会性软件也在个人知识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软件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完成师生个人知识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学习的社会性越来越强.在进入Web2.0时代后,大量社会性软件为人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推动非正式学习的发展.在Web2.0环境下,把非正式学习、社会性交互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新技术环境支撑下社会性交互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以下简称PLEs),是指使用“小块松散组合”(small pieces,loosely ioined)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如网志、维基及其他社会性软件)联合起来创建教师个人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作为教师个体在线学习的一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化成熟。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软件是一类基于互联网强调协作与交互的工具,它将技术和人际交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Web2.0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主动的、独立的、自主的、建构的、合作的、探究的、亲身体验的深层学习,社会性软件对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构建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学习模式,提出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利用社会性软件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有效运用社会性软件实现学习方式转变,从而实现深层学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以下简称PLEs),是指使用"小块松散组合"(small pieces,loosely joined)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如网志、维基及其他社会性软件)联合起来创建教师个人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作为教师个体在线学习的一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化成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教育研究的焦点逐渐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对学习的研究也逐渐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转向对学习环境的研究。社交网络模拟了人类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其理念契合了社会建构主义、关联主义、分布式认知等学习理论,更加符合网络时代学习的社会性、关联性、分布性、碎片化、个性化等特征。本研究在分析现有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以社交网络模型为资源聚合与推荐框架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思路,对个人学习空间、学习资源聚合模式和个性化推荐引擎构建等学习环境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社交网络可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习环境内外资源的个性化聚合,并记录学习过程。通过对大量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辅助教学决策,优化学习过程,推荐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最后,本研究基于开源社会性软件Sakai OAE构建了个性化学习环境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学习环境在用户易用性和技术接受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教师知识共享和社会性软件的内涵及其联系,在社会性软件的支持下,构建了教师知识共享模型。该模型由内到外分为三层,即教师个人知识体系构建、教师知识转化和社会性软件支持三个层次,并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教师知识共享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社会性软件在提高人们网络交流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个人知识管理。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从三个纬度分析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如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判断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介绍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在具体实践中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陆萍 《中小学电教》2012,(10):17-18
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信息化社会为人们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目前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工作环境中,社会性软件对知识传播提供了友好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社会性软件被广大师生采用,社会性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有:一、作为学习工具1.交流的工具。社会性软件使用简单,技术门槛低,只要懂得最基本的电脑操作就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广...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状况究竟如何?人们愿意去农村或者在农村当教师吗?农村教师岗位的职业提供是否令人满意?农村教师职业的社会和专业地位怎样?针对这些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运用自主研究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模型(社会认可、职业提供、个人偏好和空间社会特质),对全国11个省23个区县185所中小学的5900名教师和8所师范大学的589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