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引] 你一定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文学的日益边缘化,一方面却是中小学生出书渐趋火爆。曾经令人猝不及防的“韩寒现象”已不新鲜,少年作家们形成了庞大群体,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被称为文坛“小鬼当家”的“低龄写作”现象,给教育界带来了强劲的冲击波,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2,(Z1)
现象如今,文学少年的脱颖而出已成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现象。前几年,郁秀、韩寒、张天天的名字炙手可热,这两年,刘冬阳、刘倩、尹珊珊、金今、龙艳、杨哲、蒋方舟等纷纷跳上舞台,玩起了自己的“套路”。各出版社也盯住商机,不断推出校园才子们的“大作”,海天出版社的“青春点击”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花生”丛书、东方出版中心的“大都市青春”丛书,在推出少年作家的同时,都在市场上走俏。期发行量稳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的《初中生》杂志,一直关注文学少年的成长。从2001年第1期开始,《初中生》以大量篇幅集中报道少年作家的成才之路,是综合性学生期刊的首创。至今,已有四十多位少年作家在《初中生》中登台亮相,吴丹、赵萱等人更因此而引起出版社注目,得以有作品集出版。最近,《初中生》编辑部又花很大心血,搜集了在当今文坛走红的45名少年作家的代表作,编成了“展翅鸟”丛书(《无法悲伤》《再等十五秒》《我们不是垃圾》《拟态虫子》《谁把流年暗偷换》)。五本书一上市,即引起巨大反响,把“少年作家出书热”再推向了一个新的浪尖。面对如此日益汹涌的“少年作家出书热”,不少人在表示赞同与关注的同时有着隐隐的担忧:这批少年作家是否能成为中国文坛未来的希望?这样的“精包装”是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方仲永的故事是否会在他们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3.
我始终不大相信“少年出书”称得上一个“热”字。这个“热”字其实离少年出书还有十万八千里。这些年我从媒体上看到的“热”太多了,大多并不“热”,只是记者同仁或者为了耸人听闻,或者为了别的什么,故作惊人之笔。现在有几个、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少年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那当然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媒体11月25日报道,瑞士小男孩克里斯多弗·比尔在6岁时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本季和上季的旅行》,这本小说已经由英国因弗内斯市  相似文献   

5.
赵娜 《中华家教》2013,(Z1):62-63
前不久,新华网上这样一则报道备受关注:深圳梧桐山脚下有座远近闻名的私塾——梧桐学院,每日清晨,就传来阵阵诵读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琅琅书声伴随周围飞鸟的呜叫,显得格外和谐,呈现出的是与普通学校截然不同的场景:没有正  相似文献   

6.
创办方:读经立德陶冶人生蔡孟曹(深圳梧桐书院的创办者):要让一个人的心灵广大、深远、高明,就要让他在小时候就熟读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文章,看尽中外名画、风景、建筑和中国历代名家书法这些经典艺术作品以及听尽世界名曲.我们创办私塾的目的,就是启迪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所选用的教材都是传统的智慧之书,是千百年来公认的经典,也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武器,能使得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陈静(陕西汉中蒙正学堂馆长):在普通的幼儿园或小学,孩子们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的时间占到90%甚至以上,而在我们这边数学、语文、英语课的课程最多只占到50%,其余时间都是传统经典的蒙正课,从《弟子规》开始到《三字经》,然后读《大学》、《论语》、《笠翁对韵》、《道德经》一步步读下去.我们最终的目的的是想用中国文化中优秀的精华来影响教育孩子,教育他们怎样处世做人,强调礼仪和孝道,因为在如今的时代,你再有知识,再有才能,如果心性不好,一旦将来进入社会,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现象 如今,文学少年的脱颖而出已成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现象.前几年,郁秀、韩寒、张天天的名字炙手可热,这两年,刘冬阳、刘倩、尹珊珊、金今、龙艳、杨哲、蒋方舟等纷纷跳上舞台,玩起了自己的"套路".各出版社也盯住商机,不断推出校园才子们的"大作",海天出版社的"青春点击"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花生"丛书、东方出版中心的"大都市青春"丛书,在推出少年作家的同时,都在市场上走俏.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多数的“评优课”很难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如何真实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每次和一线教师交流,我几乎都会听到类似以上的说法和困惑。这种说法背后首先反映出教师对当前“评优课”的不满。细细询问便发现,不满主要是针对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评优课大多是集体备课的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成绩出来后,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又开始了。配合这件事,近期网络上开始流行一种千万别报体。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前辈,把诸如千万别报汉语言,因为白上四年学这样的句式写在一张白纸上展示出来,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谆谆告诫即将步入大学的后来人,要认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要被光鲜的专业名称蒙蔽了。一时间,这些由专业代表举着  相似文献   

10.
时下,校园课题研究很“热”,呈现出一派轰轰烈烈的繁荣景象。有的学校有课题数十个,而有的学校则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申报或参加一个课题。的确,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行和依托。切实可行的、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课题研究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实验性的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期准备阶段,它必须杜绝一切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离2014年高考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根据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北京市对有关各项考试招生进行调整,其中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以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一个小小的微写作,也许占的分值不是太高,但当这种教育评价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仍释放出诸多积极意义。——耿银平  相似文献   

12.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就要截止了。近一周时间来,由此引发的全国范围的"学生减负"话题关注度颇高。(8月28日中新网)笔者认为,小学生减负喊了很多年,收效甚微。相比之下,《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让人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尤其是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一至三年级  相似文献   

13.
时下,校园课题研究很“热”,呈现出一派轰轰烈烈的繁荣景象。有的学校有课题数十个,而有的学校则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申报或参加一个课题。的确,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行和依托。切实可行的、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课题研究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实验性的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期准备阶段,它必须杜绝一切的功利目的。而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课题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带有功利目的的。因为,在教师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中…  相似文献   

14.
眼下,学钢琴几乎成了学艺术的代名词,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家庭,都已经或正计划给孩子买钢琴。对这股风,我不敢苟同。 对孩子进行早期艺术才能开发是好事,但学钢琴并不是培养艺术才能的唯一手段。对这个问题其实不必多加论述,看一看中外古今许多艺术家、文学家的成长史就知道。因此,我赞同良言在《瑰丽的梦幻和现实》中所述的观点。 依我看,进行早期音乐才能的开发,学唱歌、跳舞、欣赏音乐,都是很好的形式,即使想学  相似文献   

15.
家长方 孩子至上甘心"掏腰包" 思佳(公司职员):我比较相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英语得从娃娃抓起"这样的话,自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一门心思地把女儿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英语更不敢忽视.记得女儿六岁入小学那年,就正式跟一位英国的小伙子学习英语了,每小时100元的费用对于我和爱人这样的工薪族的确是不小的支出,但为了宝贝女儿,我们只好省吃俭用豁出去了.庆幸的是,女儿的英语口语学得不错,如今九岁的她已经能与外国客人简单地日常交流了.可面对漫漫的学英之路与未来更加昂贵的费用,我还是充满了疑虑与担忧:女儿学得的英语知识与流出的白花花的"银子"真的能成正比吗?  相似文献   

16.
现在网上流行“科学预测”,就是根据出生年月、姓名等预测前程、运气,手机也经常收到短信说可以预测“前生今世”。我班同学课间一有空就挤在一块儿大谈星座、占卜、运程,连排座位,同桌也要算算星座合不合,甚至还有个别成绩差的同学预测后,说是名字起得不好,就托人到派出所改了户口。我现在的成绩一般,同学都说是因我名字起得不好,非要我也算一算。我很困惑:将来真能够预测吗?  相似文献   

17.
近日,有网友在博客上披露“北川受灾学生沦为湖南童工”,指责湖南岳阳一职业技术学校组织灾区学生赴广东打工,克扣学生工资、且“不少学生为未满16岁的童工”。此事引起了中央关注,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周济均作了批示。经湖南省教育厅的专门调查,岳阳确实有学校组织灾区学生到广东勤工俭学,但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年龄均为16岁以上,并同时宣布“不得再组织灾区学生勤工俭学”。(《华西都市报》2月19日)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有网友在博客上披露"北川受灾学生沦为湖南童工",指责湖南岳阳一职业技术学校组织灾区学生赴广东打工,克扣学生工资、且"不少学生为未满16岁的童工"。此事引起了中央关注,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周济均作了批示。经湖南省教育厅的专门调查,岳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近些年来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在彻底否定之后又迎来了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面对如火如荼的传统文化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思考究竟该如何复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月下旬。遥远的英国,一下子派来88所高等学校,在上海设摊,办起了“英国教育展”。这已是英国第3次在华举办的教育展。据英方称,参展单位十分踊跃,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市场,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出国念书,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很强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