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主要对13项内容作了修改: 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以前,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只有在一些行政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补偿要件做出了规定。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公益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缺失是一个遗憾。宪法修正案修改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公民个人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给予补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护了公民个人和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为在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3.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3月14日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本次修正宪法共13处,增加条款或内容4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科学发展、民族精神、人权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而本次修宪的最大特点是维护和实现百姓权益,草案的条条款款都密切关注百姓民生。其中,“私产入宪”尤其值得关注。一、“私产入宪”有利于推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本次宪法修改之一是对第十三条的修改。宪法第十三条原条文是:“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修正案加强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基本人权的保护,《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及“人权保护法”,应该适应《宪法》修改的需要,在人权保护方面有更大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显不足.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在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分析了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一、宪法修改方式。宪法作为我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我国宪法的修改有通过修改决议形式,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欢会议关于修改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还有重新改写形式,如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6.
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权利意识增长的结果,也是完善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基本权利性质,提升了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权的范围;完善了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系和规范结构;进一步完善了宪法上的私有财产权制度.同时,宪法修正案有关私有财产权的规定也为我国私有财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宪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 《政治课教学》2004,(6):F002-F002,F00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有哪些内容做了修改?为何要做出这样的修改?我们将宪法原条文与修改后条文对照如下,帮助大家深入学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8.
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完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现行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不仅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克服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不力的弊端,而且避免了法律条文表述中不一致,可能引起歧义的弊端。同时,由于增加了补偿条款,使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结构予以完整,完善了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为公民独立人格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主要行使下列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最高立法权限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和其他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然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那么它有没有制定宪法的权力呢?  相似文献   

10.
朱福惠 《红领巾》2004,(3):45-48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私有财产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首先,明确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到确认;扩大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范围,从一般生活资料的私有权扩大到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其次,明确规定对政府行使权力的限制,即政府只能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并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才能征收和征用私有财产.修正案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宪法的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护我国私有财产权,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宪法的这一规定仅仅从宪法规范上初步肯定了私有财产权的地位,宪法能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还要从宪法学原理出发,对宪法规范和宪法体制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第一现场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1982年出台的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这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 一、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两者最人的不同就是其保护范围,前者仅限于生活资料,而后者却将生产资料纳入了保护范围。财产权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合理保障可以有效的激励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和完善。如何指引人们运用新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公民有权获得辩护。根据这一原则,1979年《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79刑诉》)规定了相应的辩护人制度。法理上,辩护人制度指委托或指定辩护人进行辩护的制度。辩护人参加诉讼,是全面贯彻我国辩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具体说来,刑诉规定辩护人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防止主观片面,特别是辩护律师参加诉讼,可以弥补主观酌不足;第二,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贯彻执行各项法律制度;第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修改后的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直接指涉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有其正当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把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写入宪法只是实行法治的第一步,我国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立法修正案制度是指对进入立法议程中的法案进行修正而提出的修正案的制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采取的立法制度。我国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简要规定了立法修正案制度,但我国2000年制定的《立法法》及2015年的修改都没有确立立法修正案制度。我国部分地方性法规对这种制度作了规定,实践中也有一定的探索。受《立法法》缺失的影响,该制度在我国确立的价值也受到一定的质疑,但为了扩大立法审议中的民主性、提高审议质量,立法修正案制度必须确立。因此,我国《立法法》应增加立法修正案制度规定的原则性条款,一些地方性法规应对立法修正案的提出主体、提出时机、运作步骤等作出完善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论述了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论述了宪法修正案关于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完善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特别是对"法律基础"课如何贯彻好宪法修正案,以推动该学科教学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按照宪法规定,对宪法的修改,应由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诞生,以宪法的方式确立了我国基本的宪政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重要原则,为后来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规定的历史演变,阐释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内涵的界定及对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完善,论述了现行宪法的修改,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全民宪法意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了案》。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国祥同志。记:为什么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张: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这次大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对于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宪法是规定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