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考试的形式 2006年全省九个设区市的中考试卷均用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即两考合一,其中,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四个市分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份试卷.其他市都只有一份考卷.全省九市共13份试卷。根据福建省中考《考试大纲》要求,各市均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允许考生携带课本和《时事》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阅。这一考试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试卷名称看.只有三明市试卷使用省教育厅确定的名称“初中学业考试”.其他市的试卷都仍然使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旧名称。  相似文献   

2.
我的知己     
我和《时事》相识已有4年了,她是我的人生知己。在这相识的4年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有一段时间,保守的父母认为,《时事》不同于《某某题库》,会影响其他功课,不让我再看《时事》。想不到,“恶果”竟“立竿见影”。几个星期后,学校进行了政治测试,我痛失了十几分,丢掉了第一名。父母这才转变了看法,鼓励我阅读《时事》。2003年中考如期而至。中考后成绩一出,政治考试得了95分(全省统考,满分100),全县第二名。政治对我总成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捧着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眼中的热泪流露出我对老朋友《时事》的无限感激之我的知己$江西省…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敬爱的编辑同志:我是今天下午第一次看到《时事》这本杂志的,起初以为又是一本单调呆板的政治辅导刊物,便不经意地丢在一旁。直到自修课,我利用作业的一点空闲,随手翻了几页,谁知这一开卷便再也舍不得闭卷了。内容精辟的言论和多方位的知识深深吸引了我。父母常把一些成人时政刊物拿给我看,但我觉得看得很吃力,有些内容太深了。而《时事》分析国内外大事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仔细一琢磨又符合我们政治课的内容,使我对课本的内容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偶一抬头,发现班中许多同学都放弃了手头的作业,聚精会神地看着《时事》,可以理解我们这些深居…  相似文献   

4.
让爱永恒     
上了初中之后,由于学习紧张,加上又住校,课余基本没有时间看电视或看报。幸好有了《时事》,让我得以“看国外风云,品国内动态”。其实,与《时事》相识是个偶然……那是在初二,一天下课,我经过邻桌时,主人不在,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书。我看到那一页上写着“认清‘法轮功’实质”的标题。在当时这可是一个热点话题,好奇心促使我看了起来……就这样,我走进了《时事》。一个星期后,我订阅了《时事》。从此,我的生活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自豪。现在的我,已经是个高中生了。生活在变,而不变的是我对《时事》的情怀。依旧是《时事》,…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尊敬的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中学教师,目前担任了初三毕业班"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因时事政治是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本人非常想订阅一份1997-1998学年的《时事》杂志,作为我今后教学的一份重要资料。《时事》杂志与我有着难解之缘。因为她不仅在...  相似文献   

6.
万静 《山东教育》2009,(10):54-54
超初喜欢读书说不出任何理由.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依稀记得第一次与书的亲密接触。那时我刚上一年级,小脑瓜里装着为数不多的几个方块字。姐姐拿回一本语文课本,虽不似现在的课本一般花花绿绿,却也有着栩栩如生的插图,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好奇地翻闺着,不多时便进入书中的世界了。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一篇名为《彩霞姑娘》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说,外地生中考不能在这考。于是他将我转回了老家,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同学,你可以交下作业么?"组长拿着几本英语抄写本,敲敲我的桌子。"请等一下。"我翻了翻书包,最后在抽屉里找到了作业本。"谢谢。"她很礼貌。"你叫什么名字?"同桌问我。"你叫我‘喂'就可以了。"我的名字谐音,总会被别人嘲笑。"喂,说一下嘛。"明明是个男生,说  相似文献   

8.
我爱《时事》,她是我教学中的得力助手。恰逢《时事》创刊10周年之际,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我校地处偏僻的闽西山区,信息不灵,提高业务水平难度较大。1993年,学校开始安排我上高三毕业班的政治课。1994年,我在兄弟学校教师家看到一本《时事》,匆匆浏览一遍,就被她吸引住了。第二天,我就向领导建议:给每位高三学生补订一份《时事》。从此,《时事》便成了我无声的老师,我每期必读,并做摘抄,写体会,我的教学水平日渐精进。在历年的高考和会考中,我任课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列同类学校前茅。我还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命运的纤夫     
父亲送我上学那天,天下着牛毛般的细雨,纷纷扬扬地缀在父亲浓重的眉毛上,蒙在父亲泛黄的眼珠上。父亲提着行李箱走在前面,我紧紧地跟着,留下一段老长老长的沉默让我静静地思考。 快上车时,父亲放下行李,匆匆地爬到月台那边,买了几个苹果回来,塞在我的怀里说:“苹果路上吃。天气凉了,多注意身体”。说完便蹒珊地离去了,削瘦的背影显得苦涩而又凝重。我的眼睛湿了,我相信,父亲转身的那一刹那,眼睛定然也湿润了。 父亲是个古板的人。不惑之年了,依旧是县城电视台的一个小职员。每月工资一发便划成几块过日子。那一年弟弟中考落…  相似文献   

10.
每每捧起《时事》我总是充满感激,因为《时事》给予我太多太多。刚上初三那年,面对着糟糕的政治成绩,我背地里没少抹眼泪。要知道政治一旦拉分,中考肯定受影响。在政治老师的建议下,我订了《时事》杂志,当时也并没抱太大希望。可是随着几期看下来,我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特别是文章中精辟的论述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常常让我品味好几天。最让我高兴的是,《时事》中与政治课配合的教学栏目实用性很强,答题思路的解析对我备考复习很有帮助。我从中找到了规律性,解题的思路开阔起来,回答也很全面。在中考时,我的政治成绩竟然是班里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1.
摹然回首/默默地凝视着/你的双眸/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尽管你并不需要/但我还是要说/谢谢你:《时事》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多情的文笔。但它是在诉说我的一份情、一份感激。我的政治成绩一向很差,因为我讨厌政治C直到初三上学期一次考试,我绞尽脑汁,仅得了42分,这一错误观点才得到彻底的改变。父亲得知后,脸色铁青,青筋暴起,用失望的眼神看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时事》杂志走进我的日常生活。说也奇怪,原来觉得枯燥乏味,一看就头痛的《时事》却向我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阅读《时事》不再是任务,而成…  相似文献   

12.
考场外,几名学生在背诵着什么。细瞧才知,他们各自在读一本小册子。怪哉,临考前应该看看课本,可他们却都在读小册子,难道这本小册子真的比课本还重要?怀着好奇心,我问他们:“同学们,你们在背什么?那么用功?”听见我的问话,有几个学生不屑一顾地转眼看了看我,好像对我的问题感到不可思议。“瞧,《应考集锦》!”有一名小学生终于憋不住了,接过我的话说道:“现在的试卷内容几乎全部是积累运用的知识,教材上的内容考的很少,这本集锦上的内容可齐全了,背会小册子上的内容就足够应急了。”我顺手借过来一本《应考集锦》,翻了翻,上面内容的确是包罗…  相似文献   

13.
<正>印象中的夏季,奶奶总是会坐在那张竹椅上,一杯茶一本书,一下午的时光就度过了。童年的时候,每到夏季,父亲会将我送到奶奶家。而我也喜欢与她在一起,每天早上,她会带着我在楼下的小摊子前吃上一碗原汤水饺,中午会为我准备好饭菜,到了下午的时候,便会拿来我喜欢看的童话书,而她自己则坐在一边看书。奶奶看的书很广,从《三言两拍》到《三国演义》,至于唐诗宋词,她自然会教上我几首。听父亲讲,奶奶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家闺秀,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只是由于所处的年代,她没能读  相似文献   

14.
与《时事》相识在上初三的时候,我正忙着迎接中考。每天陷在题海之中,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看报纸。等到复习政治时事部分,我才意识到自己那点知识少得可怜。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我从同学手中借来几本《时事》,上面的“考考你”、“大事记”帮了我的大忙。经过强化复习,考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士在上火车前买了一份报纸和一袋饼干,上车后就开始看报,在翻报时看见对面的小伙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她放在桌上的饼干。她很生气,想训斥小伙子,但看到他很和善的样子,便想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于是,她拿起一块边吃边看,他也一次一次地重复同样的动作。这样,小伙子一块她一块,剩下最后一块了,小伙子看看她,她也看看小伙子,心想,这下我看你还拿不拿。只见小伙子伸出手把一块饼干掰成两块,给她留下一块。这时,火车到站了,她愤怒地瞪了小伙子一眼,转身就走了。下车后,她从包里取出手机准备打电话时,却发现包里放着一袋未开…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个异常温厚的人。记忆中他对任何人都是恭敬有礼的。母亲急躁冲动,时常耍着她的刁蛮,而父亲却从来是一言不发地陪笑。那时我未满十岁,每天听班里的同学夸耀自己的父亲如何了得,小小的脑子里便固执地给父亲定下一个懦弱的形象。我的任性与母亲一脉相承,幼时变着法子向父亲要吃的,得不到就高声大哭。父亲也不恼火,每次他都会耐心地哄着我,想出一个个新戏法,把我的注意力从吃上引开去。有一天和父亲去逛街,他指着街上一家铺子说:“那是我学生开的。”父亲做过几年教师,语气中藏着几分自得,我故意打击他:“你的学生个个比你有钱。”他不愠…  相似文献   

17.
动人的作文     
中考时,我监考语文,看了作文题,很想了解学生是如何写的。同学们开始陆陆续续交卷,交来一位,我就看一位的。看了大半,觉得多数平淡无奇,但有几篇却能打动人心。后来我也参加了阅卷,阅卷上千份,只有几篇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自然,我给他们的都是最高分。一篇是写他爷爷的。文中说他父亲是包工头,对他和母亲都不好,他自幼跟着爷爷过,他的爷爷是他心中最亲的亲人。父亲对爷爷也不孝顺,他爷孙生活非常苦。就在他读初中时,他的爷爷突然被洪水夺去了生命,事情是这样的——他父亲承包了他家村前的一座坝桥涵洞的建造,因为偷工减料,坝桥涵洞成了豆腐…  相似文献   

18.
马老师:您好!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是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可是因为生病,中考时我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重读一年后才考入高中。高中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在每天的嬉笑打闹中迷失了自己,期中考试在班里排到第四十几名。我本来就是个心理素质很差的学生,这次考试给了我很大打击。更令我难受的是老师对我父亲说的那些话——“您不用难过,她考这个成绩是意料之中的。她考入高中时成绩虽然很好,但那是她通过两年时间取得的。这所高中里强手很多,她能考出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我不相信自己差,于是开始发愤学习,但是期末考试只考了…  相似文献   

19.
正那年高考,阿音考砸了,被调剂进了一所普通大学读专科。她闷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别人问她考得如何。父亲说,姑姑打工的地方在沿海城市,他建议阿音去姑姑那里散散心。父亲话说得漂亮,其实就是送她去当暑期工呗。反正阿音在家里待着也憋屈,索性答应了。那天,父亲带着阿音坐着火车去找姑姑,那是父女俩第一次出远门。出门前,父亲把钱分成两份,自己一份,阿音一份,让阿音母亲将他俩各自的钱取出大部分缝进内衣里,又在上衣内侧缝了个口袋,将剩下的小部分零花钱装到里面  相似文献   

20.
我从未叫过“父亲”两个字,因为我只叫“爸”。但当我写下这两个字时,我却觉得我用的不是墨水,而是泪水。父亲对我的爱如同一棵大树,支撑起了我的天空。正是他无私的奉献,扶持着我一步步走到高考前夕。两年多前,当我的中考成绩出来时,我几乎崩溃了。由于离重点高中的录取线相差几分,所以要交一万元钱才能被录取。我不知道父母亲在那些夜晚是怎么商量的,也不知道那一万元钱是怎样折磨着他们的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