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生考试作弊在一些学校已成公害。考试时看书、抄卷、带夹带、传纸条,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形形色色。一次学期考试,某校有一个班的学生分组行动,集体作弊,还美其名曰:作弊要讲究“群体”效益。 学生考试作弊为什么愈演愈烈?“平时不烧香,临时碰运气”这种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是学生作弊的心理基础.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没有看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把知识技能学到手,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平时学习马虎敷衍,却企图在临考时轻而易举地获取高分,只有作弊一条路。有的学生认为“眼下作弊司空见惯,”大家都这样,“法不责众”,一旦作弊被发现,大不了扣分而已;有的则认为,  相似文献   

2.
考试作弊及其防治的简单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忻 《教育探索》2003,(1):52-54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违纪的行为,虽“屡禁”而“不止”。从博弈论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的特点和条件入手,讨论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成本,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心态;从完全信息纯策略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条件,有助于我们制定鼓励学生诚实应考的政策。教师监考是否得力对学生考试作弊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运用教师监考手段防治考试作弊的作用和条件,讨论师生博弈完全信息混合策略静态均衡的概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博弈视角提出防治学生考试作弊的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青年报》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一篇是《“考试作弊一律开除”遭遇合法性拷问》(下称《拷问》),另一篇是《学生不以为耻作弊屡禁难止》(下称:《难止》)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作弊问题。《拷问》一文认为:“大学的慧眼难容考试作弊的学生。学校因考试作弊而开除学生,毁掉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这是违背了教育的精神和目标的。”而《难止》一文则指出:“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奖学金。对作弊…  相似文献   

4.
“作弊”,这可怕的字眼,犯了这种错误的学生,由于负罪感统治了心灵,改变了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甚至有的变得麻木不仁、玩世不恭。所以,作弊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考试作弊似乎司空见惯,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的挑战”。于是有的学生对作弊还表现出“理直气壮”,不是有的学生把作弊轻描淡写地称之为“对答案”吗?现行教育中的考试制度固然有其亟待改革和完善的方面,但以作弊手段对它进行“挑战”显然是错误的。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它可以检测教师教学工作的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它还可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可见考试是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这个环节是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由于校园内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作弊现象在学生中逐渐蔓延,已成为中专学校考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中专生作弊有以下表现 (一)作弊具有普遍性 中专生考试作弊有普遍性。十多年前,学生考试作弊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只限于左顾右盼偷看其他同学试卷,如监考老师看他一眼,即羞得面红耳赤,再不敢有“非份”之想。然而,近年来考试作弊已非个别现象,据调查,在考场上有过作弊动机的学生高达70%左右,其中预谋作弊的占15%以上。这部分学生考前就有所准备,有的是学习差的学生找机会和学习好的学生坐在一起,目的是考试时差生得到照应,有的传递答案(夹在钢笔或计算器里面)。甚至互换试卷,照抄答案,有的学生把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抄在手上、臂上、桌上等,借机作弊,至于有随机作弊心理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监管措施?文章运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和教师监考偷闲的原因,认为作弊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博弈的结果.学生作弊概率不是取决于对学生的惩罚力度,而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频繁作弊作出的反应,因此不仅要加大学生作弊的成本,更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管,才能有效减少考场作弊.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诚信道德危机的主要表现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近一时期,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手机作弊等。2006年初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湖南大学的9名学生请“枪手”代考,中国农业大学11名学生请“枪手”代考,湖北省的几个考点由于严格把关,一下子就查出几十名“枪手”……各大高校都多少存在伪造证件请“枪手”替考等严重的舞弊现象,行为恶劣,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03年11月,全国各类学校公开查处大小各种考试舞弊事件共2513起,不少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勒令退学…  相似文献   

8.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近几年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和社会正处于转轨期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诚信正受到巨大的挑战,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在学业方面,首先表现在考试作弊。考试作弊由来已久,而目前的考试作弊更是“蔚然成风”,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因作弊而出现的新名词花样繁多,什么“枪手”、“枪手公司”、“高科技作弊手段”等,令人对考试作弊已习以为常。更有某些学校的课桌文化竟然有“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的说法。其次,表现在剽窃论文。有的学生对写论文极其不认真,…  相似文献   

9.
一、中美俄大学生作弊的现状及其分析1.作弊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作弊是高校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到底有多大比例的学生曾在考试中参与作弊 ,在中国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在大学学习期间 ,有 4 1.5 %的学生承认有过作弊的想法 ,如果加上“想又担心被抓”的学生比例 ,合计高达 6 0 .4 % ,这与美、俄作弊学生的比例接近 ,且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不大。有 39.1%的学生自述曾经有过作弊的经历 (美国学生大概 5 5 %或多或少地存在作弊现象 ,而俄罗斯近 6 4%的学生有作弊行为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是诚实的 ,承认自己曾经作弊。在座谈…  相似文献   

10.
考试与作弊已成为孪生兄弟一考试,便有人作弊。学校对考试作弊同学的处分是严厉的,不但作零分处理,学校的布告栏中还会有“杀一儆百”的作弊处分公告,而且回到家中,没准家长又是一顿臭骂,然而为什么“严而不禁”?依然有不少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越“雷池”,实在令人深思。那么对此,学生自己又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呢?杭州某一中学初三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一次讨论,下面是五位同学的发言。  相似文献   

11.
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一问题不根除 ,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里主要从学生作弊心理、产生作弊的主要原因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从建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 ,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育和指导学生以诚信做人、处世三个方面提出了杜绝考试作弊问题的对策。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园里牢固树立起诚信的旗帜 ,让“考试作弊”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2.
学校对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是通过考试来体现的,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反映学生的水平,也反映了教帅的教学效果。因此,考试成为衡员学生学习水平、教帅教学效果、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考试作弊风如同瘟疫般地污染着学校各类考试。国家教委高教司(93)183号文“关于加强考试管理,抓好学风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格考试管理,严格考试要求”。我校也相应采取各种措施来制止学生作弊行为,但考试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从考场交头结耳递条子,相互打暗号、抄袭,演变到用金钱或某种手段聘用“枪…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处罚考试作弊时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对作弊的惩处应能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二)对作弊的惩处应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三)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前两方面表现为“足度”,后一方面表现为“不过度”。这一原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学生考试作弊之风越演越烈,体育教育学的学生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而且这种行为似乎与受教育程度无关.有的体育学科的学生在考试作弊面前总是表现出沉着老练.为什么深知破坏规则会带来效率损失的学生也经常考试作弊呢?很多人把考试作弊行为解释为“素质低”.其实,考试作弊的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习惯诱发的目标依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缺少诚信意识的报道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学生平常不好好学习,不要求上进,到毕业做推荐材料时往里“注水”,或者私自改考试成绩,或者将别人的获奖证书“加工”成自己的证书,将自己包装成“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以此来“推销”自己;有的学生平时不上课,到考试时作弊,某些人竞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或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找枪手代考。更有甚者,在考试作弊受到学校的相关处理后(有的被开除学籍,有的被取消了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16.
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存在。最近,笔者对某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每年占学校对学生总处分的43%。一、作弊心理及表现1、侥幸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蒙混过关。主要表现为“上次考试自己没有被抓着;考试顺利通过,这次也会”、“一个班级这么多人,就那么两个监考教师,怎么会抓着我?”等。2、虚荣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在同学面前不丢脸”、“保持在班级中的地位”、“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家里穷,父母又对我太好,考不好对不…  相似文献   

17.
张继红 《班主任》2008,(3):25-26
虽然反复强调作弊的危害,但每次测试,班上总有学生“以身试法”,而且作弊手法花样繁多,令人防不胜防。所以每逢考试之际,便是“警察捉小偷游戏”的开始之时,这种情况实在令人头疼。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防止考试作弊。我认为除了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风外,还可:1.有重点的监视。重点监视对象来源于和同学们的多接触、多了解。作弊学生一般平时学习不认真,靠“作弊”吃饭,故我们可根据平时作业、平时出勤等情况及通过向班主任了解,和学生接触等手段,了解到考场上可能出现的作弊情况,在考试时进行有重点的监视。2.针对学生作弊特点,防止作弊。①试前让学生按学号坐座位,从而打乱学生既定的作弊群体。②试前在试卷上编上号(编号以几排几座方式),按编号发卷,因作弊一般不可能超越  相似文献   

19.
作弊败露     
考试时,我作弊当场被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拿起我的试卷,质问我是否值得作弊。处方教师在班上公开了作弊的学生,表面看来,这是合理的。这样做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难堪。学生作弊是因为没有掌握知识,或是因为担心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有时,学生感觉到父母、学业好的兄弟姐妹或同伴的压力,也会作弊。因此,了解作弊的动机至关重要。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作弊的动机,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有效缓解作弊的必要性。公开曝光完全排除了沟通的可能性。私下温和的训斥可能会更有效。在私下里沟通,教师更可能得到充分合理的解释。找出作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考试作弊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600名来自浙江宁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大学生作弊的影响。结果:“学习成绩”“年级”“教学质量”“作弊被抓概率”“作弊惩罚力度”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率没有影响,“性别”“对作弊的态度”“效仿作弊情况”对考试作弊率影响显著。结论:为了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率,学校应积极对监考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